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品德和公民教育在新加坡的教育系统中位于中心地位,通过品德和公民教育,学生学会对家庭和社区负责,理解在国家建设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品德和公民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的公民。品德和公民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学习态度的培养。品德和公民教育是21世纪学生竞争力和学习结果的核心构成部分,该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为:核心价值观、社会和情感竞争力、公民素养、全球化意识以及跨文化技能,这些因素对于品德和公民教育的形成起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追求。这使得在品德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功名参与技能的培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研究》2007,(6):34-34
欧盟委员会就终身学习的“八大关键能力”,通过了一份欧盟理事会及欧洲议会建议案。这“八大关键能力”是每一个欧洲人在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中获得成功所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知识与态度。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核心素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通过阐述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探讨了运用智能装备、微课、VR/AR虚拟现实仿真等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结构,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教育情报参考》2007,(10):28-28
欧盟委员会就终身学习的“八大关键能力”,通过了一份欧盟理事会及欧洲议会建议案。这“八大关键能力”是每一…个欧州人在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中获得成功所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知识与态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丁娜 《考试周刊》2012,(6):40-41
培养人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培养人才尤以德为先。在整个中学教育过程中。中学生的品德素质发展日益迅速。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学语文教师应以其独有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及任教学科的特点在新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自身在学校德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1.概念及特点。(1)概念。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和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2)特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和相应体育过程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品格与能力。高中学生必备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的技能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体育品德与情感。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体育也不例外,运用新的理念、新的资源、新的手段,进行新的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意志品德和技能技巧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是当今体育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书法,是线条优美、形体结构和书写技巧独特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代表了中国艺术的核心。让书法走进课堂,通过书法教育对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进行书法艺术欣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建构,需要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通过幼儿园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和家—园—社衔接课程夯实劳动教育载体,拓展劳动教育资源,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将幼儿熟悉自理劳动技巧、集体劳动技巧及探索性劳动技巧融于幼儿园内外的活动中,从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三个方面,着力培养为幼儿未来生活奠基的劳动兴趣、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正>品格与公民教育一向是新加坡教育体系的核心。2014年,新加坡颁布新的《小学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指出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的目标是灌输价值观、培训技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公民,并对社会作出贡献。《新课程标准》强调核心价值观、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公民意识、环球意识与跨文化沟通技能的相互联系,这种紧密的联系,对培养学生的品格与公民道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云南教育》2008,(24):26-27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支持,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难题。德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长期坚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德育长期性、持久性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3.
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担负着传授知识和培养品德双重任务的教师,掌握良好的语言技能、技巧,更有利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语言应该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妙趣横生,娓娓动听,有严密的逻辑性、科学性和高度的激励性,以达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笔者认为一个比较成功的教师,他的课堂语言技能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公民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时期,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从个人品德、国家认同、文化自信、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呈现了丰富的公民教育内容.运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开展公民教育时,教师应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应合理选择教学策略,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教学过程中应基于学生经验,以学习活动为核心,深化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武军 《现代教育科学》2009,(3):25-25,39
以往传统的幼儿园及家庭教育中经常忽视儿童社会体验教育,或将社会体验领域的教育孤立起来,或片面强调品德教育,或将社会品德的培养误认为是社会交往技能技巧的训练。因此儿童存在着发展的不均衡性,社会品质发展滞后,儿童社会能力差。通常表现为:儿童普遍存在缺乏自我服务及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社会交往能力差;自私、缺乏同情心;集体观念及群体意识淡薄等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加强对儿童社会体验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那么,幼儿园社会体验活动应从哪些方面开展呢?  相似文献   

16.
陈刚 《湖北教育》2007,(8):42-43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孩子心灵之路的基础。"我认为这句话是对"无痕教育"的最好注解。如何在生活化德育的大背景下在品德教学中实施无痕教育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沟通和探讨关系,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抓契机,运用情境感受,强化  相似文献   

17.
教育传导能力是教师专业技能中的核心,师范院校在师范生的培养中应该注重教育传导能力的构建。一是以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引,树立高尚的师范理念;二是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在教学工作中一切从实际出发;三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和人际关系与沟通技能培养;四是多方加强教学实践,全面快速构建教育传导能力。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通过教育因素的有效影响,促使学生将品德的规范逐步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发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与核心,如何提高实效性的问题,是德育工作者多年来所关注的。 一、学科引导学科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标、教材,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题连贯性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它既是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又是其建设的保障,二者相融相通,一脉相承。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