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史记·项羽本纪》名段鸿门宴里“生彘肩”作了考察,认为在“生猪腿”、“一整条猪肘”、“一只猪肩”、“一只全猪蹄”等诸种解释中,最后一种解释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2.
《鸿门宴》中有一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人教版教材注释为:“做大事不必注意一些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固然有的语言环境中“让”可以当“谦让”讲,但在本中,“让”应当作“责备”讲,因为樊哙是在刘邦讲了“今出,未辞也,为之奈何”以后说这句话的。刘邦赴鸿门,就是为了向项王谢罪,现在他“起如厕”,既想离开对自己不利的宴会.还想向项王告辞,如果不向项王说一声,[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波的衍射”一节中有一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历史1》属于必修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对本模块的主要内容表述如下:“历史(I)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康伯春 《现代语文》2005,(11):16-17,33
诸多版本的高中教材都选用了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后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主席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十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九节(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中,为了让学生获得"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教材给出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潘飞 《现代语文》2009,(6):142-14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有《鸿门宴》一文,该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版)。文中有一节写樊哙闯入酒席后的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8.
也说“拼”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对“拼”的解释: ①合在一起;连合。②不顾一切地干;豁出去。 义项①是指某人把零碎的物体合成一个整体,如“拼图”“拼音”“拼布块”“拼积木“等。义项②是指某人努力地做某事,如“拼命”“拼死”“拼搏”等。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4章第3节的内容为“牛顿第二定律”,关于此节编写笔者提出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 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黄河颂》。地理课上学的和地图上显示的都是黄河奔向渤海之边,而不是“黄海之边”。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山东人民出版社)《史记》(选修)第5页《廉颇与蔺相如》第二段有这样一个句子:"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课文下方注解(20)对"嘻"的解释是"苦笑"。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必修)选编了传统课文《鸿门宴》,课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1963年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两处标点使用不规范,列于此,加以辨析。(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2007年3月第2版2013年6月吉林第7次印刷24页)(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25页)对这两句的断句,历来就有分歧,不同版本标点使用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②)第三单元的《赤壁赋》中,课文注解把“诵明月之诗”解释为“朗诵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很显然,作注者认为这里的“明月之诗”特指《诗经》中的该章节。  相似文献   

14.
魏永先 《物理教师》2010,31(3):29-29
现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人教版)第4章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关于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时提到: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不测量加速度的具体数值,测量不同情况下(即不同受力时,不同质量时)物体加速度的比值就可以了.怎样测量加速度的比值呢?  相似文献   

15.
2020年第12期《语文学习》中,陈煜老师的《“纲举目张”的“张”字辨》一文,质疑《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词典对这个“张”字的解释,认为“张”是“收紧”的意思,而不是“张开”的意思.对此,笔者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6.
孟宪红 《现代语文》2010,(10):147-147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一课是李白的《蜀道难》。其中对"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这两句诗的课下注释是:"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或,倘若。匪,通‘非’。狼与豺,比喻叛乱的人。"但是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认为“这样理解比较曲折隐晦”,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中“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课本注解说:“东家,泛指邻近人家。”其实不然。“东家”一词,原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在这篇赋中确实是特指邻近人家,但后来随着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广为流传,“东家”一词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泛指专出美女的地方。如吴均《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相思上北阁,徙倚望东家。”王筠《春游诗》:“物色相煎汤,微步出东家;既同翡翠翼,复如桃李花。”梁鍠《观王美人海图障子》:“宋玉东家女,常怀物外多。”徐悱的妻子刘令娴《答外诗二首》:“东家挺奇丽,南倒擅容辉。”李白《轻薄篇》:“洛阳美少年,朝日正开霞。扬鞭还却望,春色满东家。”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普高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②选录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诗中的“方宅”怎么理解,课下没作注释。’“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两句对举,“草屋八九间”,即茅草小屋八九间,而“方宅十余亩”,就令人费解了。是方方的宅院十几亩吗?十几亩一个宅院,无乃太大乎?即便说古代地广人稀,宅院基地可以并得大一点;即便说古代的亩...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有句子曰:“此时独坐,僮仆静默,……。”课本(25页)注释15中称,“静默”指“已入睡”。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教材设置了"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实验"、"科学与探究"等丰富多彩且参与性和探究性极强的栏目。这些栏目大部分需要在课前做一定的准备,如"实验"栏目需要准备仪器、药品等,"实践活动"栏目需要学生查阅、收集资料或者走访调查,而"学与问"这一栏目的内容不需要课前做大量准备,也不需要学生花太多的时间来完成。正因为这样,许多人包括教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