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唐代诗人张继作有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因其此诗传诵人口,影响深远,而宋人孙觌的《枫桥再泊》诗遂被人误传为张继后来再到姑苏之继作。本文以文献为依据,并结合孙觌的生平经历,其诗作的用词表述特色,以确凿的证据论证《枫桥再泊》非张继之作,乃孙觌贬谪象州后北归经姑苏寒山寺的感慨诗作。  相似文献   

2.
(一)《枫桥夜泊》传古今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脍炙人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深秋冷落的自然景色和寂寞萧条的地理环境相互映衬,渲染了作者旅途的孤苦愁情,读之令人荡气回肠,掩卷长叹,发思古之幽情。千余年来,《枫桥夜泊》诗伴随着寒山寺里的夜半钟声一直引起人们的深切怀念。宋人孙觌有“倚枕犹闻半夜钟”句,南宋岳飞过苏州寒  相似文献   

3.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脍炙人口的名作。因为这首诗,才使本来不出名的姑苏城外的枫桥和寒山寺成了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封桥”亦因此诗更名为“枫桥”了。“封桥”为什么演化成了“枫桥”呢?明人卢熊在修《苏州府志》中说:“(枫桥)旧作封桥,王郇公(王珪)居吴时,书张继诗刻石作‘枫’  相似文献   

4.
读过《唐诗三百首》之类本子的人,大概都会记得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一首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旅途题咏诗。早在唐代,它就被高仲武选入所编《中兴间气集》;从此以后,它几乎成了唐诗选本必收的精品。有趣的是,苏州的枫桥、寒山寺本非规模宏大的特出胜景,尔后却也因此而名著天下了。南宋王?《野客丛书》载:“近时孙尚书仲益、尤侍郎延之作《枫桥修造记》与夫《枫桥植枫记》,皆引唐人张继、张祐诗为证,以谓枫桥之名著天下者,由二公之诗。”甚至到了后世,寺院衰败,风物冷落,其地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张继(约公元756年前后)《枫桥液泊》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是叙写旅客夜宿舟中的情景,脸灸人口,实乃千古绝唱,然诗中词语,颇有异同,对词语解释,亦有疑义,本文拟对前人考证及解释予以分析研究,作深层次考证,并略陈管见,以备研究此诗者参考。一、江枫在寒山寺内,有一通石碑,碑上镌刻晚清学者俞秘所书《枫桥夜泊》诗一首,背面有俞氏对。江枫”考证一篇,云: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脸灸人口,惟次句‘“江枫渔火”四字颇有可疑。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作“江村渔火”…  相似文献   

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诗,不仅在国内有名,在国外,特别是在日本,更是深受喜爱。月本朋友参观时,邀请寒山寺的高僧给讲解了《枫桥夜泊》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葛稳罡 《现代语文》2009,(11):21-22
唐人张继《枫桥夜泊》诗中的"江枫渔火"应为"江边渔父";原作的诗题应该就是唐人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所署的《夜宿松江》;作者张继当时应该就泊船于松江,而非寒山寺前的"枫桥",也可以说此诗与今天的"枫桥"无关。  相似文献   

8.
<正> 唐天宝12年(公元753年)进士张继,襄州人,因《枫桥夜泊》一诗不仅垂范诗史,而且令姑苏六朝古刹寒山寺驰名遐迩,成为吴地胜迹。明朝文征明曾书“枫桥夜泊”,诗碑立于寒山寺,后因年久风蚀,文多剥落,至清时俞樾另写勒碑。那寒山寺的钟至清末也被人盗去,流落在日本。物以诗闻,诗以物传,这首诗遂成为家喻户晓的  相似文献   

9.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张继天宝十二载中进士,大历年间以检校词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他的诗主要是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多为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一些反映旅途情思的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尚雕饰。《枫桥夜泊》这首七言绝句,借枫桥夜色抒发了诗人旅途愁情,情致清远,历来为后人所称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这首七言绝句的精华,“愁眠”是全诗感情的聚焦点。夜深了,一条船停泊在枫桥边,诗人就客居在这条船上。秋风萧瑟,枫叶纷纷飘落江…  相似文献   

10.
《枫桥夜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首古诗。作者张继,唐代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其诗多为羁旅题咏之作,其中《枫桥夜泊》为传世名篇。苏州寒山寺因为这首诗而得名,成为久盛不衰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11.
千古瞬间     
千百年以来,只要是识几个字的中国人,可能没有不知道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本来只是苏州城外一座普通的小寺,自从《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在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枫桥夜泊》,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也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如果这首《枫桥夜泊》诗没有流传下来,今天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当时的张继是去京城赶考的。放榜的那一天,他很早就去了张榜的地方。榜出来了,他却没有  相似文献   

12.
张继,字懿孙,生卒年月不详,中唐著名诗人。父祖都是词章大家,世代文业相传。他为官清正,为人直率,为诗爽利激越,清远自然,擅长写景抒情,其代表作《枫桥夜泊》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13.
寒山寺,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古老的寺院。苏州,过去称姑苏。唐朝诗人张继,当年在姑苏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诗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乌,据许慎《说文解字》日:是乌鸦。此处应泛指鸟)正是由于这首情景隽永的诗篇广为流传,把不起眼儿的桥、不起眼儿的寺、不起眼儿的船、不起眼儿的水提携的名声大振,举国皆知。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戏说乾隆》里的“乾隆皇帝”还站在枫桥上对这首七言绝句  相似文献   

14.
<正>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展现了空灵美妙的意境。现笔者就其意境的空灵性谈谈看法。笔者认为,《枫桥夜泊》意境的空灵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枫桥夜泊》是唐诗中的传世名篇。有关此诗的故事有多种说法,初语第五册选录的《不朽的失眠》从一个独特的心理角度,发挥丰富的想象,敷衍了诗句的由来。张晓风把张继融入到《枫桥夜泊》之中,又使读从《枫桥夜泊》之中读出了张继的身影,传神地刻画出了张继创作《枫桥夜泊》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堪称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2008年11月,倡导“诗意语文”的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第四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研讨会上对这首诗进行了精彩演绎。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唐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纪行诗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著名的绝句,以白描的手法叙写了残月、霜天、江枫、渔火等迷蒙、凄清的景色,及静夜中从寒山寺悠然传来的钟鸣声。28个字,把古地名刹写得动静有致,形声交织。欧阳修《六一诗话》却  相似文献   

18.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路过苏州,夜晚停船在枫桥所作的一首诗。原诗情景描写真切,画面清丽自然,因而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在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我发现一些教师对诗中的几处理解存在较大的争议,这些分歧很有探讨的价值。一、枫桥夜泊的季节。关于《枫桥夜泊》这首  相似文献   

19.
陈国安 《教师博览》2012,(10):56-58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在唐诗史上,这样以"孤篇横绝"传世的现象时有发生,金昌绪《闺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张继路过苏州,秋夜停船于枫桥之下,写了名的《枫桥夜泊》诗。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把枫桥附近的秋夜景色和诗人的旅途愁思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为读创造了一个充满美感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