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宣传落实“三贴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具体到党报的新闻宣传,核心就是要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为达到这一要求,党报在办报理念、采编运作机制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牢固树立读者观念现在有些报纸上关于领导的报道多,贴近基层、群众的报道少;怎样让领导满意考虑多,怎样让群众满意考虑少。冷落了基层读者,新闻宣传的实效怎样体现?党报的核心读者是谁?笼统地说是各级干部。但我们在具体办报时,常常还是偏重于领导干部,忽略了普通干部和群众。以《浙江日报》为例,近年实行私订公助办法后,一些地…  相似文献   

2.
《读者之友》专版在选题上注意与整个报纸的宣传重点和报道主题保持一致,又与要闻版及其他专版有着显著区别,能够更加直接地与读者沟通,更好地体现报纸的服务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3.
深度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近年来频繁地出现在一些报纸上,已为许多读者熟悉和接受。一般来说,深度报道在一张报纸上的地位是比较突出的,非一般的消息、特写等体裁可比,它能起到突出报道重点、深化报道内涵、体现组版意图、提升报纸分量的作用,业已成为许多报纸的“门面”和“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4.
1997年5月17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要求省报“少报领导,少登空话”的消息,读来令人品味.我国的报纸,尤其是各级地方党委机关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新时期的读者,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功能,如何使报纸这一特色商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都要求我们报人要多些大众意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作为地方各级党委机关报的党性原则,也必须体现在符合人民意愿这一立足点上.早在1948年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新闻工作者应“采取忠实的态度,把人民的要求、困难、呼声、趋势、动态,真实地、全面地、精彩地反应出来.”我们的报纸应以满足大众需要为主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的一些新闻工作者却片面理解报纸的党性原则,以多登党委领导的讲话、活动、会议而自命为“紧跟”.一些同志热衷于会议报道、领导随访,笔头对着上面,结果使报章陷入了“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怪圈,而广大人民群众则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和配角.也有少数报人私心杂念太重,为了自己的位置、饭碗,两眼唯上,把报纸办成了“领导集锦”.这些问题的存在,说到底是我们的一些新闻工作者的立足点还没有真正放到面向人民群众上  相似文献   

5.
报纸一版头题,是要闻版乃至整个报纸的重心,也是党报思想性、指导性的集中体现。为了更好地体现指导性,在头题的选编上很容易求大、求全、求长,造成头题新闻会议报道多、经验消息多、成就报道多。而读者喜闻乐看的“鲜、活、强”新闻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昌报》近年来在头题选编上  相似文献   

6.
闫倩 《新闻传播》2006,(1):52-53
电视新闻可以音图并茂、视听兼顾,而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在这方面就明显逊色了。笔者认为,从事报纸新闻写作的记者应汲取电视报道的优点,在形象性、生动性上多下功夫,使读者同样能“看”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以期能更好地使读者接受新闻传播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有的同志说,服务性报道是近些年新闻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颖的报道“品种”。此话颇有些道理,也符合实际情况。我国新闻界,过去受“左”的思想影响和干扰,把“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要”,都当作资产阶级新闻观点加以批判和否定。因此,相当长一个时期报纸上没有服务性报道,即使有些报道带有服务性的内容,也不敢说成是服务性报道。其实,报纸要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为读者服务,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一个传统。早在一九四五年,《新华日报》有篇社论就明确提出:“为人民提出呼吁和要  相似文献   

8.
重点工程报道是经济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重点工程项目将越来越多,有关重点工程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但长期以来,我们在把握重点工程报道时,往往从“传播者本位”出发,单向传输方式较为普遍,而读者的需求常常被忽视,从读者的视角切入很少,工作的角度比较多,业务性强,视野不广。党报的重点工程报道应该怎样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开阔我们的报道思路,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从“传播者本位”向“读者本位”转变,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把党委、政府关心的问题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个基…  相似文献   

9.
“人民本位”的新闻思想是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和运转逻辑,本文从建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新文艺路线的确立、典型人物报道这三方面回溯“人民本位”新闻思想确立的历史过程,阐述这一思想逻辑的作为历史结果的合理性.本文从人民价值立场、人民文化观念和人民主体性意识等三个维度诠释了“人民本位”的新闻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程文 《报刊之友》2010,(1):93-94
都市报娱乐报道,近几年空前繁荣、花团锦簇,为报纸赢得读者、赢得市场发挥了有力作用。但是,娱乐报道在“娱乐至死”喧闹背后的空洞、肤浅甚或是低俗却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读者诟病最多的地方。在提高文化软实力方面,娱乐报道作为新闻文化新闻建设方面的一支有生力量,应该关注什么?传播什么?娱乐什么?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规则,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体现娱乐精神、文化内涵,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报纸编辑策划的必要性和着眼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策划是编采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社会效益的新闻活动。报纸编辑策划属于新闻策划的范畴,是新闻策划的主体之一。谈新闻策划,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编辑策划。这里,主要探讨在当前媒体竞争的大背景下报纸编辑策划的必要性和着眼点。一、报纸编辑策划的必要性其一,编辑策划是新闻传播传受关系由以“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变化的要求。我国新闻媒体长期以来以传者为本位,不够重视受众的需求,许多新闻媒体的观念在相当程度上是“我播你听(看),我编你读”,…  相似文献   

12.
谈谈责任编辑的责任意识(下)赵振宇服务意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是对新闻宣传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满足读者与社会的多种需求中,才能更好地体现报纸的指导性。服务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观念上的服务。人...  相似文献   

13.
报纸版面被称为“报纸的门面”,它可以使读者直观地了解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和评价以及报纸的特色;报纸专栏被誉为报纸的“标志性建筑”,鲜明地体现着报纸的风格,代表着报纸的高度和亮度。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版面、专栏的策划和设计日益受到媒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于双利 《新闻知识》2004,(4):54-54,51
强化报纸的服务功能,是提高报纸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读者出钱订报,买报。有充分的选择权利,而报纸则处在被选择的地位。充分满足读者需要发挥其服务功能,是“三贴近”在新闻媒体的具体体现。适应读者,就是适应市场。对读者细分化,凭着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去选择服务报道内容,像自助餐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把一些年年重复的新闻报道称为“四季歌”。过去,新闻报道上的“四季歌”,多指农业生产上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农田水利建设等农事活动。这些活动,在新闻报道上年复一年,大同小异,既没有特点,又没有新意,反复出现在报道上,使读者生厌。经过新闻改革,各类报纸开始按照各自的读者对象,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尽量吸引更多的读者,更好地服务读者,报面上已少见春播、夏管、秋收、冬藏重复报道,取而代之的是言简意明,生机勃勃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农事报道。然而近阅多家报纸,农村的“四季歌”之类已很少见,另一种“四季歌”开始重唱,诸如,对各行业的“周年纪念日”、“宣传日”、“活动周”等等,又在年复一年的重复报道,每当各类“日”到来时,总是有几篇  相似文献   

16.
信息哨     
牢固树立当好党的“喉舌”的思想△在新的一年,人民日报将对编采人员加强党性原则的教育,强化党中央机关报的观念,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当好党的喉舌的思想,并在报纸的版面和内容上体现出鲜叨的党性和指导性,以便更好地落实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7.
军区、军兵种报纸如何“定位”才能够更好地反映其本质要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更鲜明地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我们在办报实践中经常思考、探索的一个问题。创办了几十年的报纸还存在“定位”问题?这似乎不太好理解,但实际上,一方面,报纸“定位”具有动态性,因时因地因客观条件的转变而改变;另一方面,军区、军兵种报纸从一定意义上具有“同质性”,但在报纸的“定位” 问题看法并不尽一致。因此,结合报纸的性质和时代的要求来探讨报纸“定位”问题很有必要。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感到,军区、军兵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农村类报纸为争取读者,不断地强化了与读者双向交流的功能。这不仅体现在版面上,还体现在版面外。在版面外,例如河南农村报定期地请农技专家到编辑部值班回复读者的咨询电话,设立帮助读者在省会打听事宜的问事电话等。对这种不体现于版面上的由采编活动派生出来的为读者提供咨询的服务,本文称之为“延伸服务”。  相似文献   

19.
王楠  余睿 《新闻记者》2005,(5):17-19
每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然而,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组织的“两会”报道受众需求调查表明,33%的受众担心“报道没有好的方式,为广大群众所关注的‘两会’内容没有通过好的形式介绍出去”;其次是担心“报道缺乏深度和广度”,占29%。可见,“两会”报道的可读性还有待加强,需要从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的深度、广度等方面加以努力,更好地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报纸争取到更多的读者,同时实现媒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报纸杂志化     
所谓“报纸杂志化”,实际上就是把诸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整合,构成所谓深度报道。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大部分受众希望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特别是报纸能够立即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闻信息,希望从报纸上获得到的信息,使自己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而杂志化恰恰体现了报纸对读者要求的顺应。一个成功的“杂志化”报纸,对每件值得报道的新闻事件都应该有深入全面的报道,同时保持版面清晰和良好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