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文关怀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心灵沟通,是相互理解、相互悦纳、相互勉励的精神契合,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对话和交流。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把青春和汗水付给我国幼教事业的教师们呢?  相似文献   

2.
人们为认知世界和满足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所进行的探索、创作活动即精神生产,它具有抽象性、创新性、传承性、长效性等基本特征。精神生产力,作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的能力,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精神生产改变的是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精神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相互作用、互促发展;精神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精神生产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都是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3.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体观念的确立(一)生命性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思考问题的原点课堂教学除了鲜明的社会性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教学的基础性价值就是人的生命价值,教学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人的生命是教学的基石,生命是教学思考问题的原点。教学活动过程的本质是人类精神能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转换和新的精神能量的生成过程。具体教学过程中具体的人,是在环境中与环境相互构成的人,是具有自然、心理、社会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特质和相互渗透、丰富而复杂的人,是既有唯一性又有普遍性的人,是具有内在发展需…  相似文献   

4.
“对话”是在相互之间进行的,因此,对话的因素最少有两个。根据对话教学专家的研究,“对话”既有一般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谈话或会谈的内涵,又有在精神层面相互交流的意义,“也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对话,专指“教学对话”,即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教师、同学以及其他精神产品之间的一种精神互动交流活动,即“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相似文献   

5.
和谐大学校园指的是构成高校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大学校园的建设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和谐;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对话”是在相互之间进行的,因此,对话的因素最少有两个。根据对话教学专家的研究,“对话”既有一般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谈话或会谈的内涵,又有在精神层面相互交流的意义,“也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对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世界中,面孔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识别的标志,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面孔因其生理学特征而构成了共性和个性,又因其内涵决定了物质和精神.  相似文献   

8.
莫永平 《广西教育》2010,(28):48-49
对话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基础上达成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作的精神或意识。那么,如何在“对话式”教学中,体现出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相互对话、共同活动的过程呢?  相似文献   

9.
程英 《教育导刊》2005,(10):10-12
对话是指"人与人之间建立和形成的一种平等、真诚、开放、自由、民主的相互交往关系".[1]"对话是指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的是指相互接纳与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认."[2]对话突出的特征是对"中心意识"的消解.在与音乐大师对话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艺术大师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平等的对话关系和多向交流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平等对话——分享和谐的课堂 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这对数学教学而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精神交流的过程。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构建一种充满民主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正>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在教学活动中对师幼互动的理解是:师幼互动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在师幼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传递的纽带。然而现在家庭中的多数孩子都是  相似文献   

12.
人文是一种精神文化,它可以激发人的动机、热情、创造性和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可以对人和人的社会生活进行合理、有效的导向,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人文教育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华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心灵,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世界中,面孔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识别的标志,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面孔因其生理学特征而构成了共性和个性,又因其内涵决定了物质和精神。人与其他自然造物的本质区别也就在于,只有人类仅以面孔  相似文献   

14.
环境哺育着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又是新的环境的开拓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设计也应创造一种符合人们物质功能、生理功能和精神功能要求的新环境,而且是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一种人与人、入与自然以及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本文以人、建筑、环境及功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来阐述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5.
我们历来提倡的“三个互相” (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精神是社会主义这种新型的社会制度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提出的要求。毋须置疑,在新的时期,继承和发扬“三个互相”精神,对于消除由于十年动乱而使人们相互之间产生的不信任感,抵制随着“对外开放”而传入一些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消极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和谐全面进步的社会,充满了对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人内在精神的和谐;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挥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导向的功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开发思想道德教育的生态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在理性精神与人精神相互关系的计论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人观,一种是与科学理性相交融的人观.一种是与科学理性相对立、相隔离的人观。由于中国传统化中缺乏科学理性精神,由于今天的一些学对人精神的理解仍然带有传统人观的偏狭性,全社会应大力提倡科学理性精神,并努力实现科学理性精神与人精神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18.
杜威从什么是人的本性以及人生意义入手,在批判幸福论、功利主义基础上提出,人的本性在变,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自创造。而个人主义的自我创造既不是旧个人主义尤其是存在主义所理解的在与社会相对立中的纯主体精神领域的自由选择,而是个人在与外在环境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紧密相联中相互需要、相互改造和促进。  相似文献   

19.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桥梁,渴望信任是每个人的一种精神需要,被人信任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而信任别人,则是一种良好的美德和心理品质。对于教育来说,信任是师生之间实现心灵无障碍沟通的前提,是师生间情感相互融合的粘合剂,更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催化剂;对于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20.
笔者首先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他人、人与精神世界的三维生存状态、人本和异化学说的生存本质出发,把心理置于人与对象化活动的中介和对象化活动的结果角度,把心理和谐界定为心理结构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心理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相互平衡而又相互适应,能够确保各系统相生相成的心理功能状态,在心理上对人的实在特性有实现体验。影响心理和谐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心理结构因素和行为因素,调节和保持和谐心理状态、形成有助于心理和谐状态的心理机能品质、塑造和谐自我和自我实现是心理和谐的心理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