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问题。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有益探索。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形成了邓小平发展理论。江泽民同志作出了“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论断,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理论体系,这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创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正是这样深化对发展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刘德涛  纪旭 《科教文汇》2009,(1):184-184,188
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者。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经济方针,工业化道路,经济体制与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正确思想成果。而其经济建设思想,则明显具有:战略性、跃进性、群众性、政治性、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之特色。至于其经济建设失误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原因还是当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它是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发展。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新时期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16,(5):101-102
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我国进入了十年建设时期。鉴于苏联模式暴露出的弊端,党中央和毛泽东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实践经验出发,对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历史局限性,但为后来党在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这一重大问题,党的三代领导人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毛泽东的发展观、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相似文献   

7.
黎野 《中国科技纵横》2010,(5):240-240,162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物质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光辉成果。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从党性高度强调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物质利益思想,内在地回答了实现人民物质利益的标志和根本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霞 《科教文汇》2007,(10X):151-152
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这一重大问题,党的三代领导人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毛泽东的发展观、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变成中国的东西,才能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首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命题和科学内涵,特别是在新民主主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了许多珍贵的探索和实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实践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事业的接班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珍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历史功绩不仅在于带领中国共产党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建立新中国,使世代受剥削与压迫的中国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努力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开始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根本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戈琴 《科技广场》2008,3(2):240-2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理论创新,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历经三代,先后形成一大思想基础和两大理论成果,最终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探讨其理论体系,首先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特定对象,这是建构其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由此,这种带有特定内涵的马克思主义与一般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相比无论从内容方面分析,还是从其功能方面分析,都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文章尝试从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理论成果整合的视角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通过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科学预测的思想及对中国未来高瞻远瞩的预见,富有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与对策研究高立鼎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有关区域发展战略思想。他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不可能的。”①只...  相似文献   

14.
孙汝仪 《今日科苑》2007,(14):14-14
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仅继承了毛泽东同志的艰苦奋斗思想,而且从几个方面有了发展,使艰苦奋斗思想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了一种时代精神。本文试图在回顾总结的基础上,分析邓小平同志对艰苦奋斗思想的理论发展,明确艰苦奋斗思想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同志殚精竭虑、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对此,他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及其内在规律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坚持并进一步回答了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九二年"南巡讲话"中完整阐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作为前驱先路,毛泽东率先展开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问题的探索,突出表现在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属、目标、动力、战略重点、方针、模式等方面的艰辛探索,形成了颇具毛泽东特色的发展现偏向。这些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莉 《科教文汇》2008,(13):151-151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通过三代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三代领导集体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情报意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邓小平情报意识的特点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他对情报工作的高度重视,并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开放性、预见性等方面。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创造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与他高度重视情报工作是分不开的,他的情报思想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科技思想发展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50多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为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科技进步,历经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最终形成一套切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发展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理论,使中国的科学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科技事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将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先后提出了"科学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