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一鸣(以下用□代替),张黎敏(以下用○代替) □听说<纽约客>是美国的"杂志之王",能否谈一谈<纽约客>? ○所谓"杂志之王"可能是指它获"国家杂志奖"次数最多.不过, <纽约客>的确值得一谈.一者,在美国这样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纽约客>居然能以编辑而非市场为导向,实有"君子杂志"之风范.二者,它在内容上"深耕细作",追求作品之"永恒价值",所创造的"高雅的格调"为"崛起的"美国赢得了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时装设计师奥斯卡·德拉伦塔说:"这座城市中,只有他(比尔·坎宁安)记录了纽约近40年乃至50年的完整视觉历史,全面反映纽约生活时尚。他被大家称为"街拍鼻祖"。上世纪60年代中期,纽约的街头时尚刚刚出现,比尔·坎宁安成为第一个记录"普通人不同寻常穿着"的人,之后他开始为《纽约时报》每周的摄影专栏《在街头》街拍时尚照片,直到今天。45年来,他的照片就是一本纽约市的街头浮世绘。"我想他真正找到了,即什么才是真正的纽约人。并且我相信他是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装学院院长哈罗德·科达毫不吝惜地在一部关于比尔的纪录片中如此表达他心目中比尔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2004年11月,纽约斯坦纳影城(Steiner Studios)开始正式启用,它建立在历史悠久、面积达15英亩的布鲁克林海军船坞区之上.影城占地310,000平方英尺,为纽约提供了第一座好莱坞风格和规模的影视制作基地.  相似文献   

4.
金煜  储信艳 《报林求索》2012,(12):136-139
<正>纽约,是美国的金融经济中心、最大城市,也是世界的经济中心,被人们誉为世界之都。其实,它更是艺术之都,到处弥漫着艺术气息的纽约是怎样炼成的?"在纽约,天上掉下块砖头,不是砸到银行家,就是砸到艺术家。"正如谚语所说的那样,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艺术在纽约蓬勃发展开来。过去50年间,哪怕在经济衰退时,也不断有全美和全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被吸引到这个城市,令其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艺术之都。纽约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够不断吸引艺术家前来"朝圣"?为何整座城市,从政府到民间机构,从有钱人到普通老百姓都热爱艺术?就让我们走进  相似文献   

5.
美国纽约的苏荷(Soho)区,是现代不得不提起的都市中的著名艺术家村落。它是曼哈顿(Manhattan)下城唐人街北面和休斯顿南面(South of houston)的几条街区。这里曾是移民们生活工作的族群社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荷区的阁楼套房和低廉房租,吸引了许多年轻的艺术家聚集在此。它曾经是纽约著名的艺术家聚集区,但随着它的知名度的攀升,一夜之间房租飞涨,而买/租不起高价房的艺术家们则只好另谋他处。艺术家在这里的遭遇,可以说是现代大都市艺术家,在商品社会的大潮中身不由己随波逐流的标准套路图。因此,许多人搬往了离此不远的工业区翠贝卡(T…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新闻消费习惯日益网络化和移动化,这要求新闻生产者作出相应变革。美联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闻通讯社,是美国乃至世界新闻业的典型代表和标杆。在新媒体时代,作为老牌的新闻内容生产机构,它的辛迪加(Syndicate)模式是否还有效,它是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的?带着这些问题,作者于2011年4月在美联社纽约总部对其做了参观访谈,发现该社的新媒体创新是建立在其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而且经历了从"地位防御"的红海战略到"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蓝海战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纽约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台(Time Warner Cable of New York)设于皇后区的一座楼内,它的服务范围包括纽约曼哈顿区、皇后区以及布鲁克林区的一部分。从1985年至1988年。布鲁克林区及皇后区的几个有线电视播出机构实现了联网。1995年,曼哈顿的两  相似文献   

8.
"一城一书"(One City,One Book)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广泛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倡导在同一城市中的每个人都阅读同一本书。它起源于美国,在十几年时间内风靡全世界。美国共有36个州、578个城镇(社区)开展了"一城一书"活动,但各地举办的效果却不一样,如:芝加哥的"一城一书"阅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而纽约则冷冷清清,直至最后停办这一活动。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美国"一城一书"阅读活动带给我国图书馆界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记者王杨)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美国佩斯大学联合在纽约举办的"数字出版与图书营销高级培训班"日前顺利结束。  相似文献   

10.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4,(40):74-74
★《一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 新世界出版社 (美)以塞亚·伯林等 2004年10月  定价:28元     这本书评结集收录《纽约 书评》三十年来国际知名作者 的16篇文章。《纽约书评》在西 方知识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力,它“独立民考、  相似文献   

11.
1993年"天和骨通贴膏"诞生,创建了全新的膏药商品化市场,当年一举突破销售4000万元。1997年"天和骨通市场营销策划案"在世界著名的"纽约广告节"上荣获AME(市场营销效果奖)银奖,代表华人在国际顶级营销赛事实现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汪滢 《传媒观察》2012,(1):49-50
正原纽约先驱论坛报主编斯坦利·瓦利克尔曾经给新闻下了一个庸俗的定义:新闻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性(Women)、财富(Wealth)和丑闻(Wrongdo-ing)。如今,一些媒体正在成为斯坦利先生的忠实信徒。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不可数名词",人们在享受高度发达的信息化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也被很多媒体践踏道德  相似文献   

13.
正保罗·莱文森是美国著名的媒介理论家,其以"媒介进化论"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他在纽约接受中国学者的访问时,曾对报纸和新兴媒体作过一次有趣的对比。他说,报纸的优势是:纽约下雨了,你可能会把报纸放在头顶挡雨。但报纸被打湿之后就没法阅读了。它让你损失1美金;但如果你手里拿的是一个Kindle电子阅读器,你却得好好掂量一下要不要拿它来挡雨,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损失150美金。这是一个笑话,却也是现实。  相似文献   

14.
周丽  刘盈 《东南传播》2013,(8):33-34
《纽约邮报》最近刊登的"地铁事件"再一次引起大众关注,尽管美国当地公众对《纽约邮报》及该照片的摄影师乌马尔.阿巴西(R.Umar Abbasi)普遍表示出批评,但美国新闻界对该事件中的摄影师认识是不一的,对于其职业道德的争论与探讨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新闻从诞生起,由于其追求真实性、客观性、及时性、新鲜性的特点,与个人参与新闻、破坏其真实感本身就是相向而驰的。《纽约邮报》"地铁事件"的刊登,在美国与中国都引起了新闻学者的深度讨论,再一次将新闻伦理道德话题的探讨推向风口浪尖。本文从《纽约邮报》"地铁事件"出发,探讨其一直存在的新闻专业主义与人道主义的悖论,以期梳理其潜在的新闻伦理道德维度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有没有小说家深爱评论家的导读胜过自己的小说?施叔青不知,可当她在纽约的家读到传真机传送过来,南方朔为她的小说"台湾三部曲"之二《风前尘埃》(时报文化)写的推荐序"透过历史天使悲伤之眼",激动莫名。小说家认真写小说,评论家则站在另一个高度俯瞰,读出了小说家的字里行间,读出了超越文本的新喻意。  相似文献   

16.
从沙利文原则到雷诺兹特权——对借鉴外国诽谤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4年美国的警官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在美国确立了公众官员(public officials)起诉媒体诽谤,必须证明媒体具有"实际恶意"(actual malice)的原则①,后来这个原则又被延伸到"公众人物"(public figures,又译公共人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相信许多人对大城市都有这样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有一篇文章谈到这种情绪,作者说:"对纽约的爱与恨成了一个不断交替变化着的情绪问题。这种情绪的变化常常发生在同一天。这个地方经常使人恼怒,有时也让人振奋。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取得不可或缺的经验的城市。住在这儿,人们可以放心,一定能持续地面向生活。"  相似文献   

18.
美国“9.11”恐怖事件给电子文件管理留下的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品才 《浙江档案》2001,(11):25-26
2001年9月11日是令全世界格外震惊的日子,这一天,恐怖分子在经过精心策划后,利用数架民航客机分别对美国东部主要城市纽约和华盛顿的几个重要建筑物目标实施撞击,造成了震惊世界的"9·11"悲剧."9·11"悲剧不仅夺取了数千人的生命,同时也摧毁了许多公司赖以生存的文件(广义)等数据资料,其中主要是电子文件,有人悲观地预言:某些公司可能就此永远消失,但也有公司在第二天就恢复了正常运作,如著名的摩根-斯坦利就是其中之一.那么,是什么秘诀使它能很快死而复生呢?  相似文献   

19.
1964年11月至1965年2月著名建筑理论家伯纳德·鲁道夫斯基(1905至1988)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主题展览,展示世界各地充满地域与民族特色的乡土建筑,随即出版了同名专著.这次专题展及出版物在建筑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简明非正统建筑导论》也成为倡导研究"非正统"建筑的开山之作,从出版至今一直是这一领域最有代表性的经典著述之一.  相似文献   

20.
规模大、效率高、服务好的图书批发公司美国有三家大图书批发公司,最大的一家叫贝克泰勒公司(Baker and Taylor)。总公司设在纽约,是管理机构,不办理具体业务。有四个分公司,分设在美国东部、中西部、西部、南部四个州,按地区分工,办理批发业务。东部分公司设在纽约对面的新泽西州(Somerville)市,是四个分公司中最大的一个。我们访问了该公司的东部分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