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6日,两名在吉林桦甸县采访洪水灾害的记者遭当地警方扣留调查,后来,当地宣传部门负责人称"完全是误会". 又是"误会"!在这桩扣留记者的行动中,如果被扣者没有记者身份,或者即使确实在媒体工作但拿不出一纸记者证,那么警察的行动也就完全是正确的了.记者证已成为记者的"护身符"了.  相似文献   

2.
《新闻实践》2009,(1):37-37
新闻出版总署将于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换发新版记者证,新版记者证将有更多防伪标识。  相似文献   

3.
在记者证的管理和使用中,原本为保护采访权、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记者证存在弊病,如无证记者因受亮证制限制采访受阻,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危胁,而持证者却屡获职业外便利。本文通过对四代记者证的管理细则进行文本解读,结合现实、对比中外,结合采访权理论分析在记者证管理使用中所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切实保护采访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4年10月2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网站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决定在已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一类资质并符合条件的新闻网站中换发新闻记者证。从这天起,一直在新闻一线进行采访,却始终没有持证上岗的互联网媒体记者,终于有了自己的合法身份,并纳入政府的统一管理。本文通过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记者证换发的几次重大制度调整、历史沿革及相关背景的研究,得出伴随记者证的发展,我国媒介管理体制方向的变化,用以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化做出基本判断与现实展望。  相似文献   

5.
吕齐 《新闻导刊》2009,(5):10-10
1950年1月中旬,我们到了进军大西南的终点站一重庆市。我和另外六位同志到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报到。宣传部一姓王的处长找我们谈话,和每个人商量分配工作的问题。他对我说:“你去新华日报吧!”我说:“我不太喜欢搞新闻工作。”然后,他又提出要我去新华社西南分社、新华书店西南总店,我都摇头。  相似文献   

6.
当前,被社会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虽然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新闻从业人员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特权思想。西方社会曾把记者称为“无冕之王”。尤其是个别年轻记者,把手中的记者证当成了“尚方宝剑”,大有一朝“证”在手、便把“令”来行的感觉。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动辄以曝光要挟对方。更有甚者外出采访时,夜晚到不该去的娱乐场所消遣。事后人家让其付费,他却把记者证一亮:我是记者!.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在此检查一下新闻业劳动合同状况很有必要。一、假记者之命案蕴含真职工之劳动权2007年1月发生的《中国贸易报》聘用人员兰成长被打致死案件,因兰成长无新闻记者证但从事采访,曾激起有关真假记者的纷争。然而,不论兰某是哪种意义上的记者,有一点是确定的:他是《中国贸易报》的聘用人员,他和该报之间具有劳动合同关系,应当受劳动法保  相似文献   

8.
陈柏玲.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编辑部制作人、评论员。 作品《寻亲》,《共度危机,哈尔滨收获感动》、《圆梦》、《中国公开戒毒第一人——吴荣》等先后获黑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行风热线》直播节目获2004年度黑龙江广播电视奖一等奖;2007年10月作品《婚礼》获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三等奖。2006年3月获黑龙江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个人.2006年11月获哈尔滨十佳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另外.还多次获全市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创建平安哈尔滨先进工作者、全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金珠 《视听界》2011,(4):16-16
7月8日下午,《法制日报》女记者张维在浙江兰溪市马涧镇采访时,遭到马涧镇镇长的阻拦,对方不仅强行夺走张维的记者证,更对她恶语相向,“谁允许你来采访的?记者算个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0.
新闻暗访,也称为隐性采访或者是秘密采访。由于这种采访得到的往往是比较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可信度高,说服力强,舆论监督作用大,所以深受群众欢迎,成为时下新闻记者挖掘深度新闻的常用手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新闻实践》2009,(3):52-52
新闻出版总署日前下发通知,决定从2009年2月25日起统一换发全国新闻机构的记者证。通知称,为保障新闻采访活动的正常开展,维护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对新闻记者和新闻证件的管理,做好监督和服务工作,按照新闻记者证每五年换发一次的规定,决定从2009年2月25日起统一换发全国新闻机构的记者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新闻媒体习惯于指责他人,却不大习惯批评自己。当越来越多的记者出现在安全生产事故的现场,伸手收取采访费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记者出入于富丽堂皇的楼堂馆所,心安理得地品尝着美味佳肴,坦然地接受车马费的时候;当记者在马路上对普通公民指手画脚,且美其名日采访的时候;当记者把记者证作为出入演唱会场所门票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将从10月15日起正式施行新修订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进一步明确记者受管理的规范,同时加强保障记者的工作权益。这是《办法》颁布近五年后,第一次进行修订,此前的《办法》是在2005年1月颁布施行。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前  相似文献   

14.
《新闻前哨》2012,(1):F0003-F0003
2011年,世界变迁,风云莫测。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新闻报道的一个热点,作者在县级宣传部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整天与上级新闻媒体打交道,他们来县里采访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也特别多.上级记者来了,需要你带领记者去采访,如何帮上级新闻媒体采访本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和亮点?作为工作在基层的新闻工作者,我认为应把握好"三点".  相似文献   

16.
晓方 《新闻前哨》2011,(10):64-64
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倡导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广泛开展,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推进,各单位的负责人和记者深入基层采访,一批来自基层、新鲜活泼、内容扎实的新闻报道在媒体刊播,给先前沉闷枯燥的版面栏目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受到普遍好评。  相似文献   

17.
残疾人在电视镜头中并不少见,而他们的出现又往往伴随着“身残”与“志坚“这样一对矛盾。按一般人的理解,是“身残”让“志坚”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也就更加具有新闻看点。为了突出这一新闻看点,很多记者就有意地去大肆渲染采访对象的身体残疾,以强化“身残”与“志坚”这对矛盾,似乎把被采访人说得越惨,就越能突出他(她)现在的成就。但是我们的电视荧屏是不是真的需要去极力放大这种矛盾其实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周春晓 《新闻前哨》2012,(10):21-21
来报社学习的三个月,我接触到了正规的报社工作.看到了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听到了老师们的精彩讲座,对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基层通讯员,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一、切忌身在基层而心不入基层坦白地说,作为一名宣传部门的新闻工作者,我深入基层不够,惯于坐在办公室等新闻,而不是下乡人村去找新闻。写稿件,关键是肚里要有“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难题。通过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出版中心等部门的座谈,编辑们很好地给我们解答了这样的难题。平时积累,深入采访,是寻找源头之水的两个重要环节。通讯员的头脑应该是一张永远张开的网。这样,就可以随时捕捞到可用之物。要做到这点,必须熟悉过去的、现在的乡情、县情、特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状况。同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报道好两会,新闻媒体从采访准备、策划、选题、报道内容、报道方法等方面都充分挖掘潜力,在宣传、报道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前提下,力争最大限度出新,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战地记者在采访中与死神擦肩而过是常态,因为你常常会发现死亡离你也许只有几米的距离、几分钟的时间。——老邱语录可以说,战地记者手中的赌注就是自己的性命。他们去利比亚不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