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陇海大动脉瘫痪———西安灞河铁路大桥被洪水冲垮》、《轻生女跳楼获救》、《大卡车压塌溢洪桥》、《军警联手雨中救人》,这是笔者撷来的几幅《郑州晚报》近期刊发的新闻照片。这一幕幕惊险的场面,一幅幅引人的画面,一件件感人的事件,抓人眼球,揪人心肺,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受,令人赞叹不已。抓住转瞬即逝的“瞬间”从一个资料中查得,“一瞬间”的时间是0.36秒。新闻照片是视觉新闻,而精美又惊险的视觉新闻的获取都是在转瞬即逝的瞬间,谁抓住了这个不到半秒钟的瞬间,谁就抓住了好新闻。《轻生女跳楼获救》就是记者陈平生专…  相似文献   

2.
新闻照片是通过真实、直观的有价值的事实形象来传播新闻信息,具有“一图抵万言”的传播功效。所以,新闻照片这种传播信息的“形象”,除应具备其新闻性外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才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的视线,冲击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的企业如何参与国际竞争。这是“入世”之前人们普遍关心和为之焦虑的事情。 去年,参加河南省报纸系统好新闻评比的评委曾经慨叹:“面对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不断变化的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我们缺乏从总体上把握、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有典型事件又有独到见解的深度报道。”可以说经济报道,是我们整个新闻报道的组成部分。这和人们关心经济建设、期待有好的典型。好的思路来振兴不景气的经济有密切关系。 去年岁末,从12月11日开始,郑州晚报连续发表了四篇《关于郑州宇通客…  相似文献   

4.
新闻摄影通过视觉对读者产生心理刺激,这就是说一幅新闻照片能形成多大的影响力,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新闻报道所表达的内容并引发读者的共鸣,主要在于其视觉冲击力的强弱。随着人们视觉接受能力的不断强化,新闻记者只有在形式和技巧上加以创新,拍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新闻摄影作品,才能满足读者日益提高的视觉需求。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态势,作为机关报的郑州晚报该如何定位? 我以为,既是机关报,它就必须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来搞好宣传报道;要突出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权威性。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份晚报。既是晚报,它还要强调自己的贴近性,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反映群众的意愿,要十分讲求群众性。当然,政治性和群众性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因为我们党从根本上讲是代表广大群众利益的。但是,由于看问题的着眼点和角度不完全相同,在一定情况下也有它们的不一致性。党报的任务就是要…  相似文献   

6.
宾朋 《记者摇篮》2006,(8):61-61
新闻摄影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新闻事业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它能产生简洁、震撼的效果,有“一图胜千言”的作用。新闻摄影是以附有简短文字说明的新闻照片形式同读者见面的,它不同于电影和电视上的活动形象,而是以静止的形象,即将新闻自身的形象瞬间定格在一幅画面上。蒋齐生先生曾提出:新闻摄影应当“五求”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深入生活,在严格遵守新闻摄影规律的前提下,力求拍摄的新闻照片新闻性与艺术性并存,既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又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新闻摄影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真善美…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都市报类的异车突起,晚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一直深受业界关注,也让晚报界纷纷走上了改革甚至转型的道路。《汕头特区晚报》这几年通过几轮改版,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晚报要有效应对都市报类的挑战,其一,必须充分发挥其核心竞争力,打好时间差,抢发当天新闻;其二,善于吸纳都市报所发展的新特色,包装新闻,把新闻做深做透做足。做到既能先声夺人,又能后发制人。  相似文献   

8.
李厉 《新闻界》2006,(3):135-135
新闻摄影是利用新闻照片和文字向读者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与单一的文字报道相比,新闻照片更加直观和一目了然,因而在传递信息时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一幅好的新闻照片,除了它的主题首先必须具有新闻价值外,画面瞬间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非常重要的。纵观美国普利策新闻摄影获奖照片,无论是英国记者迈克·韦尔斯的《乌干达干旱的恶果》,大卫·利森和谢丽尔·迪亚兹·梅耶尔的《告别战友》,还是2005年《旧金山纪事报》记者迪恩·费茨莫里斯拍摄的伊拉克男孩把笔绑在被炸致残的胳膊上书写的照片,都可以看到,在体现新闻事实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10.
创刊于2000年10月的《荆门晚报》,力求在办报上创新,其显著特点是导读的应用。那么,导读的出现原因何在?导读有什么表现形式?导读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汕头特区晚报》在2004年10月25日改版时,在地方新闻版块开辟“今日连线”专栏。该专栏与中国移动汕头公司合办,设立一个专门的新闻报料电话——13692002200,实行报料有奖制度,奖品为50至300元不等的移动手机充值卡。栏目开办一年多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成为同行和广大读者认可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12.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是老一代摄影人提出并倡导的新闻摄影理论。如今,这一理论已成为报纸新闻界的办报方针,新闻摄影作为参与新闻报道的一个"独立门类",在现代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日益加剧的报业竞争也引发了新闻摄影地位的提高,图像传播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认可,于此同时产生一个关于新闻摄影的热门话题———新闻摄影是否具有"视觉冲击  相似文献   

13.
《大连晚报》从它诞生起,经风历雨15年。在历届编委会的领导下,进行了多次大大小小、程度不一的新闻采编和版面形式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可谓经验也多,教训也多。限于经历和水平,笔者只能做一简单回顾,而且偏重于1999年后的时政和社会新闻采编的改革,适当涉及其他。1988年7月1日,《大连晚报》脱胎于《棒棰岛周报》呱呱附地。对开4版,黑白印刷,一周三刊,下午出报。这在大连报业发展史上是浓墨重彩  相似文献   

14.
15.
16.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城市晚报对文化新闻的重视程度不断消减,大量的社会新闻、时政新闻以及其他实用类民生资讯,在数量、篇幅、版面等压缩了文化新闻的空间。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逐渐遭到冷落,主要还是文化新闻自身缺乏创新的缘故。且看一些城市晚报的文化新闻,有的将“娱乐”、“星闻”资讯作为主要卖点,缺乏地方特色与品位;有的文化活动的报道,读起来像“温吞水”。读者对文化新闻需求的口味与层次在不断提高,如何提升文化新闻档次、重创晚报“文化品牌”,让这些文化新闻像其他许多主流新闻类别和资讯一样,广受读者的欢迎呢?从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在这方面作了诸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李波 《新闻世界》2011,(7):9-10
民生新闻几乎各个媒体都有相应的节目和栏目。目前,大量的研究集中于电视民生新闻,很少关注都市报的民生新闻,并且对其功能的定位也出现偏差。本文从民生新闻的特点出发,探讨其舆论监督的功能定位,并对民生新闻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阴良 《新闻爱好者》2006,(5S):18-19
2005年5月10日,许多媒体刊发了新华社记柳涛抓拍的一组骑车人暴风雨中突遇马路陷阱栽跟头的新闻照。照片详尽记录了厦门当地时间2005年5月9日下午,一个骑车人冒雨经过该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坑,身体失去平衡而致摔倒的全过程。这组照片表现的场面惊心动魄,极富视觉冲击力。纯粹从摄影技术的角度分析。这组照片完全是一组无可挑剔的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19.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但对报业来说,更多的是播种,其中改扩版是时下许多媒体倾力实施的重大举措,众多媒体精心谋划运作,纷纷改头换面,增厚扩容,以求新闻更强,质量更优,与读者贴得更近。在发行、广告上也能给新一年带来新的收获。但在改扩版之风中,如何根据自身媒体的定位、所处的环境,突出自己的个性,避免盲目跟风,是每个进行改扩版媒体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新观念、新做法、新事物,令人目不暇接,可供记者选择报道的新闻事实如“恒河沙数”,身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是否善于区分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高效信息和低效信息,迅速发现新闻线索,传播富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取决于记者发现能力的强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