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 如果说给予是一种快乐的话,那么品读也是一种快乐。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品读,不正是一种对语文文字的“学而时习之”吗?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当作水,浸润、涵泳、畅游、沉潜,他们对读书的感受将是一种如鱼得水般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2.
毕咏梅 《教育文汇》2011,(10):38-38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说明学习是一件幸福而美好的事。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让孩子体验幸福、快乐呢?  相似文献   

3.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借助《论语》的首篇,解读基于教学的“乐”的内涵与价值. 1.学而时习之—一个人的“活学”之乐. “学而时习之”中的“习”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实习、演习”,另一种是“温习、复习”.《教师教学用书》对“学而时习之”的分析是:“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这类字要懂得活解’.”而课文对“习”的注解是“温习”.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学生从传统教学的“你教我学”的沉闷氛围里解放出来,真正还原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找到学习本身固有的快乐,体验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美好感受。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5.
如何理解《〈论语〉十则》中“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呢?修订后的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125页)是这样解释的:时习,即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也就是说,编者把“习”解释为“复习”。这种解释较早源于宋代学者朱熹。他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就是不停地学习,也就是复习。长期以来,编者如是编,教师如是教,学生如是学,大家似乎都认同了这一解释。事实上,这个解释并不符合孔子的本意,是对孔子“学而时习之”这一名言的误解。首先,我们来看《礼记·月令》里对“学习”一词的解释:学,效;习,鸟…  相似文献   

6.
喜读圣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在摇头晃脑地诵读着。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圣贤之语,它的意思是:学习后不断温习,不是件快乐的事吗?有朋  相似文献   

7.
林森  杨松 《教师博览》2008,(3):56-57
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一句名言至今流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过人们对此话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学而时习”当然是指学习新东西之后的反复练习.“不亦说乎”则是指学到了新知识的愉悦和高兴。其实,如果就这句话所隐含的学习机理来看,还应当对“时习之”中的“时”做出解释,即这个“时”的长度是多少。“时习之”的“时”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而能“快乐”,这既让人羡慕,又令人生疑。这只要看看今人的“学习”,就能知道。  相似文献   

9.
许兴亮 《山东教育》2004,(18):37-37
如何理解《(论语)十则》中“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呢?修订后的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125页)是这样解释的:时习,即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也就是说,编者把“习”解释为“复习”。这种解释较早源于宋代学者朱熹。他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就是不停地学习,也就是复习。长期以来,编者如是编,教师如是教,学生如是学,大家似乎都认同了这一解释。事实上,这个解释并不符合孔子的本意,是对孔子“学而时习之”这一名言的误解。  相似文献   

10.
教育即游戏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据说,古希腊时,柏拉图的学园,主要是为儿童在游戏中学习而创立的。东西先贤,不谋而合,把学习看作快乐的事,与游戏合而为一的事。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记述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各地所编辑的初中语文教科书都对此有所编选。其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则已成为广为传诵的名言。但各种教辅用书都把。学而时习之”解释为“学习知识并按一定时间去复习”值得推敲和怀疑。其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2.
《论语(十则)》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很多学生的学习箴言,但是,学而时习之后,不“说”的人却很多,那是因为学的过程只是伴随不停地温习复习,机械重复,而不是运用、实  相似文献   

13.
陈晨 《现代语文》2004,(9):18-19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老夫子的一句名言传了几千年.问问周围的学生:学习快乐吗?大家都在摇头.再问问:学习之后还要反复练习快乐吗?大家拼命摇头,脸上流露着痛苦的神情.其实,又何止学生痛苦,我们的教师教得也痛苦,我们的家长管得更痛苦.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让人痛苦?这实在是值得所有教育者工作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里的学常指是教学活动,习则指的是练习和复习的过程。这句名言揭示了教学活动中学与习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然而,对相当一部分新教师而言,当课程转入复习之际,不仅难以体会到不亦乐乎的感受,而且常有难言之苦萦绕在心头。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复习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教师仅仅把这一过程作为一个微波炉,将过去所教过的知识原汁原味地加热重温一遍,对教师而言,本身就缺乏一种激情,又谈何去调动学  相似文献   

15.
《论语(十则)》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很多学生的学习箴言,但是,学而时习之后,不“说”的人却很多,那是因为学的过程只是伴随不停地温习复习,机械重复,而不是运用、实践,只是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哪里还有什么快乐可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快乐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最早提出快乐教育思想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孔子,他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指出对待学习应保持快乐的态度,这一论断是世界上最早的快乐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快乐     
教师的生活是否幸福,取决于教师是否拥有求知的快乐、爱的快乐和游戏的快乐。求知、爱和游戏三者一起构成教师的幸福感的源头。求知的快乐人的快乐有三大源头,求知并由此而智慧是人类的快乐源之一。“求知的快乐”在《论语》中成为一个基本主题。最初阅读《论语》时我一直疑惑,《论语》的开篇何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后来阅读全书之后,忽然有一天豁然贯通,发现《论语》全篇尽在提倡一种“快乐生活”(或“幸福生活”)的实践智慧。有人由此称东方文化是典型的“乐感文化”,区别于日本的“耻感文化”和西方的“罪感文化”。《论语》所有…  相似文献   

18.
“学而时习,温故知新”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项重要而影响深远的教学原则,是孔丘首先提出并得到后人继承和发展了的,衍用至今仍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温故知新,告诸往而知未来.”(《论语·为政》)这是孔丘的学生们对他这一教学观点的具体记载.在这里,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孔丘认为对学过的知识只有时时温习和练习,才能纯熟、巩固,同时自己也感到愉快,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他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日三省吾身”其中之一就有“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就是传授给你的知识复习过没有?  相似文献   

19.
据说,古希腊时,柏拉图的学园,主要是为儿童在游戏中学习而创立的.孔子也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东西先贤,不谋而合,把学习看做快乐的,与游戏合而为一的事.然而,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附加在教育上理性的东西太多,渐渐地,教育变了味,成了工具,成了手段,中小学教育基本上与游戏没多少缘分.学生也就少了许多学习的自由与快乐.  相似文献   

20.
[典型试题]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不亦乐乎。”(《论语·学而》)2.予独爱莲之________,濯清莲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3.斯是陋室,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4.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龚自珍《已亥杂诗》)7.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8.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作者忧国忧民情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9.任写一句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古今中外、课内课外皆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