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元和十一年,白居易在江州留下千古名篇《琵琶行》,但是在勾检,唐中后期江州的有关史料后,笔者对白居易所描述的关于江州的"偏僻、低湿"的地理环境存有疑虑。本文试图从江州的人口增长、江州的地理环境因素以及江州在当时的经济发展方面出发,对江州的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先作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便辞官而归.辞官之后直到逝世,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教材一直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是"金科玉律",是"范本",是"载体"……"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一直被奉为教学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这种"神圣感"已逐渐被打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材其实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应是单一的"用教材",而是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数学教材进行再一次的"深度加工",通过对教材符合创造性原则的积极选择、有效重组及完善等,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源于教材"的知识原型使考生感到熟悉,"高于教材"的新颖情景则能考查考生的类比思维.因此,"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高考试题一直受到命题者的亲睐.下面笔者以一些"高于教材"的高考试题为例,探讨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5.
江州为沿江地带的一大重镇,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与刘宋、萧齐仿佛,梁陈二朝对江州的控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大体的情况是,开国之初及战乱时期以功臣刺州,政局相对平稳阶段则以宗王出镇.江州的静动与朝廷的定乱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效率,一直被学界用"少、慢、差、费"四字概括.即使将语文与数学、科学等其他学科比较,其效率的低下也是不容否认的.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广大教师一直没有解决好一个问题:语文是学习什么的?这个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教材的主体是一篇篇课文.教师在把握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时,往往在"课文内容"与"语言形式"之间游移不定.  相似文献   

7.
学会创造性使用教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  王会元 《师道》2003,(1):23-24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教材一直顶替着课程,"教语文"成了"教课文".教课本成了语文教学的惟一.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用"教材,而是"讲"教材,教材中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掰开揉碎,慢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结果,不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思维价值,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丧失了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教师也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成了教材的奴隶.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人人熟知的掌故,对于"五斗米"的意义前人共有三种解释陶渊明的俸禄,督邮的俸禄,江州刺史五斗米道徒王凝之.笔者认为这三种说法都值得商榷,"五斗米"的真正意义应该是陶渊明种植在公田里的尚未收割的秫米.  相似文献   

9.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一直以来,围绕教材努力去挖掘可利用的因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现在的语文课堂,重"文"轻"质"有之,重"质"轻"文"也有之.到底"文"与"质"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现共生,这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第1章第4节.)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及处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研究身边的数学知识,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适用性和广泛存在性"一直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04年9月以来,全国范围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标准及教材的适用性、科学性,一直是广大实验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教材只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并不是课程的全部.教材的优点是标准、规范,但这种规范往往会约束老师的创造性,导致老师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而不是创  相似文献   

12.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京兆长安人。一生经历相当复杂,十五岁时就当过唐玄宗的侍卫,狂放不羁,后因遭人轻视便折带读书,举进士,历官滁州、江州、苏州刺史,后人称他"韦江州"或"韦苏州"。韦应物有意学陶渊明,写了许多山水田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中,没有"文化"专题,新课程设置<文化生活>并作为必修模块,几年前就听说,但一直没机会见到教材,因此,对这门课程一直有一种期待.这学期终于拿到教材并具体实施教学,确实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以下是我对新教材<文化生活>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陈雄俊 《教育与职业》2007,(24):147-148
高度重视却又实效不佳一直是困扰"两课"教学的主要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在"两课"教学的主要环节中不能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颠倒了学生与教师、教材的"体""用"关系.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以学生为本,对"两课"进行教材、教法、观念、评价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有效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从中兑现包括对学生知识传授在内的,能力的发展,方法的迁移和个性的张扬,在情趣盎然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承诺.课程标准的这个"转变",曾一度使我迷茫:何为"教教材"?教书不教教材教什么?又何为"用教材教"?我们不是一直在用教材教吗?由此而产生的困惑,不得不引发我作深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三教"改革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核心环节,聚焦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探索,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是国际领先典范,通过比较、研究"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教师培养、教材建设、教法改革方面的先进经验能够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创新改革提供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三教"改革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核心环节,聚焦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探索,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是国际领先典范,通过比较、研究"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教师培养、教材建设、教法改革方面的先进经验能够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创新改革提供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三教"改革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核心环节,聚焦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探索,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是国际领先典范,通过比较、研究"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教师培养、教材建设、教法改革方面的先进经验能够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创新改革提供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处于"黑箱"状态。以教材提出的习作要求为起点,习作任务的达成是终点,其中间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在教材中看不见,在教学中看不见。习作教学的笼统模糊,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瓶颈问题。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特别是教材中"习作单元"的出现,第一次从教材的层面还原出一个清晰的习作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明晰化。统编教材中的"习作单元",似乎是打开习作教学"黑箱"  相似文献   

20.
"三教"改革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核心环节,聚焦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探索,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是国际领先典范,通过比较、研究"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教师培养、教材建设、教法改革方面的先进经验能够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创新改革提供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