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语文     
阅读改变命运,此话可有两种含义。一是读所谓有用的书,获取专业知识,可以改变外在的命运,即你在社会上的地位。二是读所谓无用的书,那些哲学人文书籍,未必能改变外在命运,但能改变内心世界,使你拥有智慧、信仰、丰富的心灵,从而改变了你与外在命运的关系。我认为后一种改变更可靠也更重要。——周国平  相似文献   

2.
王金战 《家长》2010,(1):29-30
如果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背负着太多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反而会让自己垮掉。因为学习本身其实是一件快乐的事。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说学习本身可以给人带来一种非常快乐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不要离开计算机,要边阅读边操作。理论与实践是有距离的,计算机书中的操作步骤只有通过亲自操作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复杂的操作步骤谁也无法一口气记下来,只有通过边看边操作,才能学会操作步骤,掌握计算机使用。所以请您千万不要离开计算机去阅读计算机书,更没必要去细细体会计算机书中的内容,甚至把内容背下来。不要收藏计算机书,要尽早看、尽早使用。计算机技术发展可以用“奔腾”来形容。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Ⅱ型计算机通过了鉴定,国人是多么的兴奋和自豪。仅隔10年,计算机就从高度保密的尖端技术10亿次机发展到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4.
(一)“人”字解说一撇一捺,演绎出无穷无尽的意思……一撇是肉体,一捺是灵魂,灵与肉的结合才构成了“人”。(金星光)成才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一智一情能写出一个大大的“人”字。(俞春晓)一边追求知识,一边掌握方法,为了更好地求知,我们应该努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夏峰)“人”字告诉我们:公民的个人自由与国家的法律约束是统一的。(孙源)古人云“德才兼备”。一撇为“德”,一捺为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几乎每天都在学习,但是,同样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学习同一种知识,有的学习效果好,(不仅思之深,而且悟得透,知识可以呈几何级数增加),而有的人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要么是“慢功”不出“细活”,要么是如过眼烟云,合书即忘)。这里面当然有思维素质和学习能力强弱与否的问题,但教师是否了解学习的原理并引导学生遵循其规律进行学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学校语文课程资源的基本类型 ,我们可以把这些“对话”关系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生本对话。指的是学生对教科书及其以外的以纸质材料印刷出版的辅读教材、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等的阅读理解。有人说 :“活人读死书 ,可以把书读活 ;死书读活人 ,可以把人读死。”这话很形象地告诫我们 :读书不应该将书的内容纯粹看成是一种定格的文本 ,而应该将它们看成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 ;阅读它们时 ,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 ,灵活地、多角度…  相似文献   

7.
提倡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多读书,在很多人看来似乎为一种笑谈.教师哪一天不是"手不释卷"?可是,假设有一天你审视一番自己曾经读过的书籍,有多少是可以真正称之为"书"的?剔除掉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试卷集,所读过的"书"恐怕寥寥无几.据调查,如今的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教材中的名著节选时,相当一部分人压根就没接触过原...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我是班里的尖子生,从来没被人鄙视过。上初中后,班上的高手多了,我常常败下阵来。更可恨的是,我平生第一次遭人鄙视。一天早自习前,大家正在读书,坐在我前面的刘飞突然跑进来,还边跑边喊:“好消息!好消息……”大家听了,都放下书来,好奇地问:“哎,什么消息呀?”他放下了书包,边拿书边说:“我听说二班搞了个一对一比  相似文献   

9.
片断一 师: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边看书边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把知识整理得最完整,整理的方法更有新意。同时老师提出三个要求:第一,每个小组先要商讨一种整理的方法,最终要整理出一份完整的作品展示汇报;第二,每个小组要有分工与合作,比如,一个人负责记录,其他人查找知识点;第三,由于时间有限,可以采用将某一知识点在书中的页码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0.
《成才之路》2012,(16):I0002-I0002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四十六:独往独来实验 放学了,魏书生老师班里的同学们高兴地走出教室,涌出校门。有的仨一群,俩一伙,谈着、笑着、走着,偶尔想到手里拿的书,看上两眼。有的二人同行,或谈心,或互相提问背诵的内容。有的一个人独行。边走、边背、边思考。  相似文献   

11.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吕淑湘先生也曾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即如何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形成有效学习的能力呢?本文拟就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途径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2.
经本人构思并与郑志华、李仕艳老师合作撰写的小学自然童话故事,1~10册由湖南省音像出版社出版投入学校教学使用后,深受全省广大自然教师与儿童喜爱。现就教师如何运用这套录音教材指导学生学习的问题谈三点意见。a.边播放故事边授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小学自然课课本内有许多课都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的,我们可以把这种类型课叫做动手实验类。如一册书中的《玩石头》、《铜铁铝》;二册书中的《放大镜》、《镜子》;六册书中的《电从哪里来》、《电路》等等。教师在上这类学生动手实验课时,几乎都可以边播放故事边授课,通过播放…  相似文献   

13.
二是学习汉简。汉简包括竹简、木牍、帛书。汉简是汉代人的书法墨迹,它没有刀子在石头上的刻痕,也没有风化的剥蚀,书风质朴粗放、稚拙多变、天机流荡,从中可以体悟汉代人如何用笔使墨及书写  相似文献   

14.
阅读可以积累知识,增长智慧;阅读可以修身养性,健全人格。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按照内容类别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信息阅读,这类阅读的目的是为获取信息,我们阅读报纸、广告、说明书等属于这种阅读;第二种是文学作品阅读,重在对其内容形式的鉴赏评价;第三种是经典著作阅读,包括阅读哲学、经济、古典著作,重在理解其中深奥的哲理。关于如何阅读,前人给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宋朝的著名学者朱熹“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朱光潜,边读书边写作,“使作者的思想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大文豪鲁迅更是把阅读细化为十条纲领,…  相似文献   

15.
<正>大文豪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一生读过大量的书籍,并且总结出了多种读书方法。现向小读者介绍数种。一是多翻。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此法可以防止受某坏书的欺骗,还有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二是设问。就是拿到一本书,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然后合上这本书,一边散步,一边给自己提出一大堆问题,自问自答:书上  相似文献   

16.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大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中,读在语文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沟通听与写的桥梁和纽带,读是说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要点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积累文字基础知识并进一步增长自己的学识和见闻。那么最佳的让学生掌握这些的教学方式是什么呢,我认为我们阅读课本就是可以实现这一教学途径的最佳办法。英国的文学家曾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我国的古人也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的名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开阔自己视野、提升自己能力的最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放学了,魏书生老师班里的同学们高兴地走出教室,涌出校门。有的仨一群,俩一伙,谈着、笑着、走着,偶尔想到手里拿的书,看上两眼。有的二人同行,或谈心,或互相提问背诵的内容。有的一个人独行,边走、边背、边思考。班长向魏老师建议:"老师,放学路上,几个人一起走不好,常常说闲话,分散精力。咱们班不是常说试一试不吃亏吗?能不能在  相似文献   

19.
正人是有情感的生命个体。尊重生命,就必须承认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丰富情感的活生生的独立存在的人。目前,语文课堂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只见书不见人,禁锢了学生的独立情感,缺乏师生情感的和谐沟通,课堂情感苍白,没有生命力。所以课堂的中心必须实现由"教"到"学"的回归。1.解放情感,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可以通过设计一分钟演讲、表演小品等形式,  相似文献   

20.
贾蓉 《成才之路》2012,(12):66-66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一个素养高的人,必定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读过一定数量的书,并且从书中获益良多的人。所以,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读书。而小学阶段又是孩子阅读的黄金时期,我们如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孩子们与书结缘,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直至养成习惯,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也作了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