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耘 《科教文汇》2008,(32):255-255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797—1851)的代表作。它是一部重要的英国浪漫主义作品,被认为是《失乐园》的浪漫主义解读。而后,对这部作品的评论转向了其中所表达的女性主义探索与思考。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及其社会行为和心理描述的初步分析,来体现其中包含的女性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
乡土情结,是东西方文化中的共通主题,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不变的根基之一.对土地的依恋,对家团的寻找与皈依是人类苦苦追寻的精神之路,<飘>如一曲动人的田园挽歌,唤起了东西方人们深隐于内心的灵魂共鸣,它打破了不同文化的隔阂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其意义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通俗小说,使之具有了比较文化领域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持米切尔笔下的女主人公斯佳丽,是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角色。作者通过描写她的生命历程和爱情生活构建了她的独特的人物形象和性格,本论文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斯佳丽的性格特征:即她的性格中的闪光点和性格中的不足,使斯佳丽这样一个鲜明、生动、复杂的人物形象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加深读者对斯佳丽这个人物性格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美国牧歌》可以被视为对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的反思之作。罗斯对选美、家庭、身份认同等女性主义议题进行了探讨,但他并没有简单地宣扬女性运动,颠覆男性话语,而是借助各种视角的冲突和对立来凸显女性及女性主义运动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美国牧歌》可以被视为对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的反思之作。罗斯对选美、家庭、身份认同等女性主义议题进行了探讨,但他并没有简单地宣扬女性运动,颠覆男性话语,而是借助各种视角的冲突和对立来凸显女性及女性主义运动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话轮转换分析是会话分析的重要问题,对于研究语言中的性别问题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本文从话轮转换理论出发,以《飘》中的对话为文本,探讨其中反映出的性别差异和权势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男女角色的性别差异和权势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可以更好地剖析人物复杂的性格特点,理解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察 《科教文汇》2011,(34):93-95
凯特·肖邦的《觉醒》一直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一部代表作,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从女性与自然的亲近性入手分析女主人公艾德娜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内因与外因。此外,小说中的多重意象也充分反映了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8.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坤 《今日科苑》2007,(2):86-86
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德伯家的苔丝》。生态女性主义者从女性与自然的渊源关系,批判了启蒙时期形成的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的逻辑,其宗旨是要呼吁人类要共织生命之网,建立一个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世界。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哈代的自然观、妇女观和其作品中揭示的苔丝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压迫下苔丝的悲惨命运,旨在帮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理解这部作品,借此凸显哈代自然观及妇女观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9.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作品<珀涅罗珀记>中采用女性主义的观点对荷马史诗<奥德修斯>进行了重述.本文从人物、叙事角度和主题三个方面揭示并分析这部作品的女性主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作品《珀涅罗珀记》中采用女性主义的观点对荷马史诗《奥德修斯》进行了重述。本文从人物、叙事角度和主题三个方面揭示并分析这部作品的女性主义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海玲 《科技广场》2007,(6):203-207
男性幼儿教师的出现打破了幼儿教育领域女性一统天下的局面,人们普遍认为:男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思维方式、性格塑造、处理问题的态度手法等都优于女性教师。因此在女性主义视角下,以教育和社会中的性别歧视为敏感点,探讨幼儿教育中性别歧视的原因以及消除性别歧视的途径与方法,以便能够平等地审视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作品《珀涅罗珀记》中采用女性主义的观点对荷马史诗《奥德修斯》进行了重述。本文从人物、叙事角度和主题三个方面揭示并分析这部作品的女性主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非作家库切的小说《耻》在出版之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评论界对其进行了多方位的批评,然而评论家们似乎忽视了作品的生态女性主义元素,尤其是对主人公"卢里"男性觉醒的探析。卢里的觉醒包含了对女性态度的转变、对自然态度的转变以及遏制男性觉醒的宗教根源的解构。通过对卢里男性觉醒表征的分析,揭示了作者库切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同时也为《耻》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爱玛>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所著的六部小说中比较独特的一部作品.小说中塑造了一位性格独特的富家女爱玛,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运用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的思想理论解读女主人公爱玛,分析其性格中双性同体的表现,并浅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和古罗马两部重要的成文法典,《法经》与《十二表法》分别是中华法系和大陆法系产生的基础,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通过对《法经》与《十二表法》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西法律文化产生根源的不同,并对现代法治建设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高虹  李学术 《大众科技》2009,(7):201-201,131
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了名著《大街》中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重重矛盾,进而揭示了由此生成的巨大危机,并试探性的提出了解决危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
《发明与创新》2013,(11):64-64
号外!号外!《发明与创新》B版《缤纷校园》开启啦!如果你是校园小记者中的一员,那就睁大眼睛,看看怎样玩转“缤纷校园”吧!  相似文献   

19.
李伟 《科教文汇》2008,(32):257-257
蘩漪和伯莎·梅森分别是《雷雨》和《简·爱》中的两个悲剧性人物,二者都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她们大胆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却被强大的异己力量所压制而窒息疯狂终致毁灭。笔者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对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无爱的婚姻,“疯”的真相和抗争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和解析,揭露父权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摧残和压迫,揭示女性解放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司汤达的《红与黑》,主要是描写下层平民一个木匠的儿子于连,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的野心膨胀和破灭的悲剧。书名红与黑,有人说红是代表拿破仑时代的军服。黑是代表王政复古年代的僧侣的黑夜。在我看来红是于连那颗不甘寂寞的心,黑则是那个时代黑暗的社会现实,最终黑夜熄灭了人们的热血。于是于连就成为这其中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