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通讯员经常抱怨自己抓不到重大题材,写不出有分量有影响的新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通讯员大都工作、生活在基层,地处一隅,抓重大题材的机会毕竟很少,不可能像记者那样“满天飞”。但是身在基层也有优势,完全可以写一些以小见大的新闻报道。只要做有心人,采写小题材,同样可以写出重量级的好新闻。近些年来,在地方以至全国获奖新闻中,有些以小见大的作品就出自基层通讯员之手。这里举两个例子。有十位司令员到一个先进连队参观,连队领导本想好好招待一番,不料首长们只让做顿炸酱面,并交了饭钱。有一个通讯员感到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好题材,便写了一篇《一顿炸酱面招待  相似文献   

2.
诵讯员大都生活在基层,接近群众,熟悉生活,常能发现好题材和有价值的新闻。但因为采访和写作上存在某些不足,常求助于记者。但有个别记者,见到通讯员的稿,发现题材很好,常常撇下通讯员,自己悄悄下去采访,最后只署上自己的名字发表。更有甚者,有的记者拿到通讯员一篇好稿,稍作改头换面,来个“芳名独具”。因此,有的通讯员见了某些记者,不是躲开,就是话不投机,应付了事。如此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好稿埋没,记者、通讯员关系很僵。作为记者,帮助通讯员修改稿  相似文献   

3.
随着报刊的增多,人们思想的活跃,党报的通讯员队伍不断扩大,这是件好事。如何把通讯工作坚持下去,并不断提高?我的体会是要有韧性。首先,通讯员对为党报写稿要有个正确的认识,要有坚强的信念。我开始写稿,多是凭着一点热情和兴趣,高兴起来就写篇把,不高兴又不干了,以致许多好题材被滑掉。后来经过事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工作中,通讯员写稿是业余的,做一个好的通讯员,就包含着自身工作好和稿件写得好两层意思。如果单打一,顾此失彼,当通讯员也就失去了意义。如何才能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优秀通讯员,笔者以为要选好结合点,做到两者兼顾;工作促报道,报道促工作。  相似文献   

5.
通讯员大都工作、生活在基层,地处一隅,抓重大题材的机会很少。但是,身在基层也有优势,完全可以写一些以小见大的新闻报道。近些年来,在地方以至全国获奖新闻中,有些以小见大的作品就出自基层通讯员之手。这里举两个例子。有十位司令员到一个先进连队参观,连队领导本想好好招待一番,不料首长们只让做顿炸酱面,并交了饭钱。有一位通讯员感到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好题材,便写了一篇《一顿炸酱面招待了十位司令员》。这篇短新闻获得了全军好新闻奖。小通讯《深情》,写的是江苏准安一女村民的麦  相似文献   

6.
写新闻时许多通讯员都为制做不出一个理想的标题而苦恼,这里我谈点在采访过程中立题的粗浅体会。从素材中找到“闪光点”。通讯员采访时要抽出题材中最典型,最突出的“闪光点”,具体的要求应当是:一语囊括全篇。去年3月,我们去一个医院采访,发现该医院临缩编前还有100多万元的存款。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回顾一年多来的写稿实践,我体会到,基层通讯员写稿应把住一个“小”字,即小事件、小角度、小新闻、小通讯等。因为基层通讯员不能与专业记者相比,在一个小范围内老想写重大题材的报道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有的通讯员经常抱怨自己抓不到重大题材,写不出有份量有影响的新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通讯员大都工作、生活在基层,地处一隅,抓重大题材的机会毕竟很少,不可能像记者那样“满天飞”。但是,身在基层也有优势,完全可以写一些以小见大的新闻报道。只要做有心人,采写小题材,同样可以写出重量级的好新闻。近些年来,在地方以至全国获奖新闻中,有些以小见大的作品就出自基层通讯员之手。以小见大,就是从身边小事中发掘新闻,见微知著,由点及面,由小见大,用小事情说明大道理,表现重大的主题思想,从凡人小事中反映出先进的思想,高尚的精神,新生的事物,重大的问题。这里举两个例子。有十位司令员到一个先进连队参观,连队领导本想好好招待一番。不料首长们只让做顿炸酱面,并交了饭钱。有一位通讯员感到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好题材,便写了一篇《一顿炸酱面招待了十位司令员》。这篇短新闻获得了全军好新闻奖。  相似文献   

9.
结合多年的基层兼职通讯员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要想不断提高基层通讯员的写稿积极性,必须解决好六个方面的问题。一、尊重基层通讯员的劳动。实践证明,尊重基层通讯员的劳动是办好企业报、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力保证。一张报纸、一个企业,如果离开了广大基层通讯员的支持和参与,要想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升新闻工作质量,简直是难以做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咸阳市送来一批县(区)通讯干事和通讯员撰写的好稿,读后令人十分高兴。这批好稿,无论从作者的新闻观察能力、题材的搜集、主题的选择、写作风格和语言的运用上分析,都有很多独到之处。从中可以看出,散布在各条战线上的通讯干事和通讯员、新闻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新闻要“新”,贵在一个“快”字。快,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的社会作用。采写新闻要想做到“快”,需要有强烈的新闻意识。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只有具备强烈的射门意识,在瞬息万变的球场上把握住每一个战机,才有可能得分。一个优秀的通讯员要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捕捉有价值的新闻题材,离不开敏锐的新闻感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我当通讯员以来,比较注意提高自己的新闻意识,收到了一定效果。如我国女排在世界杯大赛中,发扬拚搏精神,连克劲旅,捷报频传,一只小  相似文献   

12.
报刊、电台要多出精品.最起码的一条就是要有源源不断的好搞。好稿从哪里来?除了专门从事新闻工作的编辑、记者以外.长期生活在基层的通讯员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通讯员怎样才能写出新闻精品呢?我认为,要把握六个要点:一是要有精品意识。与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相比,通讯员出精品的难度会大些。但是,通讯员写好稿出精品,也并不是完全办不到。听听广播、翻翻报纸,看看各种好新闻评比.有许多好新闻就出自通讯员之手。实践证明.只要树立起精品意识.再下上~番苦功夫,通讯员照样可以写出好稿和精品来。要树立精品意识,首先要认…  相似文献   

13.
长云同志: 你在来信中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把经济报道写得更生动些,更活跃些,更显得有血有肉?”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感受。要把经济报道写活。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在题材上要“抓活鱼”,内容上要敢于触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形式上要改进生产,会议的老一套报道程式等。在这里,我想先谈其中的一个方面,即处理好报道中“骨头”和“血肉”的关系,力求使经济报道丰满一些,引人入胜一些。有些通讯员的来稿主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企业报采用的稿件中通讯员的稿件占到70%~80%。因此,通讯员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张企业报质量的高低。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报却普遍对通讯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而对摄影通讯员队伍的培养尤其不够。编辑们总在说缺照片,缺好照片,题材单一脱不开机器加入的老套子;主题肤浅,图片说明停留在看图说话的层次上。寻找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企业报摄影通讯员队伍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曹龙军 《新闻战线》2022,(12):77-78
主流媒体要“开门办报”,走好融媒时代群众路线,需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新闻信息生产传播,到群众中挖掘好题材,讲好老百姓身边故事;认真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队伍、拓渠道、抓长效;强化互联网思维,增加互联网基因,完善通联平台,不断壮大通讯员队伍,用心走基层、用情访基层、用功写基层。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基层通讯员,要在省以上报刊、电台有“一席之地”,不应贪大求全,要从实际出发,从一般的小事中去挖掘新闻题材。如铜山县利国乡第一水泥厂青年厂长张贯东退伍九年来,先后五次“易地做官”,救活了五个濒于倒闭的乡办厂矿,为乡里创利500多万元。他  相似文献   

17.
“唉!要是在北京、上海、杭州工作就好了,新闻题材多,新闻人物多,经常能捕到‘大鱼’。不像我们这里‘塘小’,拼死累活捉到的尽是不起眼的‘小鱼虾’。”这是笔者经常听到身边通讯员讲的话,其实最初我也是持这种观点的。我们江山市是地处浙西边陲的县级市,全市只有20多个乡镇,400多个单位,而记者、通讯员却多达200余人。往往一个稍大点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激烈竞争并高度发展的今天,报纸要争取更多的读者群,保持在行业的优势竞争力,势必要对新闻来源以及内容编辑提出更高的要求。分析报纸的新闻来源,一方面依赖记者敏锐的新闻嗅觉及时获取题材完成报道,另一方面则依赖通讯员及广大读者的投稿,报纸通讯员、基层通讯员以及为报刊撰稿的读者,作为新闻媒体的生力军,为报刊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鲜稿源。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乡的通讯员,近两年来不断写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回想起来,有三点体会。一、从生活的变化中找题材。  相似文献   

20.
新闻贵在“新”字,不新就不是新闻。于是,不少通讯员的眼睛老是四处寻找所谓新的题材、新的内容,对于那些旧题材则视而不见。但新题材并不是天天都有,特别是基层,范围小,新题材更难有,怎么办?笔者近几年来在实践中体会到,旧题材也可出新意,还是一大“新闻泉”。怎样使旧新闻出新呢?今年5月,市委宣传部组织我们十多位通讯员到一个乡采访,乡党委书记介绍说,他们新建成了一所希望小学,希望我们能写一写。对于这一题材,有的人不愿去写,因为这已不是新题材,如果写,也只是写成一句话新闻。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前去采访,采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