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亮的孩子     
秋天的一个晚上,我和女儿在床上睡觉,我们看见豆豆在窗外对着月亮说话。她可怜巴巴地喃喃自语,我不要做妈妈的孩子,我不想做她的孩子,我想做你的孩子,我想做小月亮———一个很小很小的小、月、亮。说话时,脸上挂着亮晶晶的泪珠。女儿说豆豆肯定又受到了她妈妈的喝斥了,她妈妈总是没有好脸色,也许因为豆豆是女娃,也许因为困顿的日子太糟心了,她常常把豆豆一顿暴打。豆豆受到委屈,就喜欢对着天上的月亮说话,我发现她与月亮或者花草鱼虫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我们只要一回到老家,她就要来和我们睡,她的理由就是这张床上可以看到月…  相似文献   

2.
流行歌手艾希莉·辛普森的首张专辑《我就是我》和她的“真人秀”节目使她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最近她和丈夫皮特·温兹(一名乐师)添得一子!显然是因为孩子的出生紧张过头.他们给孩子取名为Bronx Mowgli Went,Bronx是纽约的布朗科斯区.Mowgli则源于《森林之王》的主人公莫格利.是一个印度狼孩(这就如同将你的孩子称为朝阳(或任一城市的名称)·孙悟空)。  相似文献   

3.
女儿是个顽皮的孩子,和小朋友吵架是常事。记得女儿刚上幼儿园时,因为和小朋友抢玩具,还把小朋友的脸咬了一口。紧接着没几天又因为咬人挨了批评,说她还不服气。她有她的理由,这个不给她玩具,那个先打了她。有一次,她和一个比她大的孩子争着荡秋千,被那个孩子一脚给踢倒了。当时我很心疼,把她抱在怀里,跟她讲小姐姐这样做不对,你不要像她那样欺负比你小的孩子。我想与其指责别的孩子,不如借此机会让她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减少她犯同样错误的机会。孩子们因为争东西吵架的时候比较多,我们总是尽量让她让着点,让她多…  相似文献   

4.
女儿喜欢看书。这个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大约从3岁开始,我每周带孩子去一次新华书店。到了书店,我不给孩子买书,而是让她自己挑。她就在书堆里看,看中了什么书,就抱在柜台上,我来给她结账。因为我觉得应该让孩子自己决定看什么书,看不懂也没什么关系。去书店次数多了,书店工作人员都认识她了。她一来,书店阿姨就  相似文献   

5.
只擦一只鞋     
一次去朋友家小坐,她正在为孩子准备行李。因为她的孩子刚刚进入寄宿学校,一个月回家一次。我进门的时候,她正在给孩子擦皮鞋。我发现她只擦了一只,就和另外一只整齐地摆在一起,然后就去收拾衣服了。  相似文献   

6.
一幅画引起的深思张雪芳一日课上,我教小班的孩子画萝卜,有位小女孩除画了只萝卜外,还在旁边画了一个小朋友,并指着画对我说:小孩不吃萝卜,她撅着嘴。我笑道:不吃就不吃呗,干吗还要撅着嘴。只见这位小女孩伤心地说,因为她妈妈不要她了!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孩子父...  相似文献   

7.
B(来话者。以下简称B):我有点小孩的事想问一下。A(咨询员。以下简称A):您的小孩多大了?B:我的小孩子现在8岁,上小学二年级,是个女孩。A:您的小孩遇到什么问题了?B:孩子是择校生,因为我们家附近没有学校。孩子去了以后,开始比较淘气,不是蹦啊、跑啊,就是又跳又闹。老师就不喜欢她。后来老师又说她不是这一片的,孩子就有了负担。孩子回来就对我说:我以后不要去上学了。我就去和老师交流,老师就说你们在家也不教育教育她,其实我们在家每天都教育孩子,没有一天不说。A:您每天都是怎么教育的?B:就是帮助她默写、朗读,告诉…  相似文献   

8.
母亲节     
张芳 《山东教育》2004,(31):56-56
母亲节那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位家长打来的,她在肿瘤医院刚刚做完手术,她得了乳腺癌。听她的语气很平静,告诉我手术做得很漂亮。因为暂时没法照顾孩子,只能让孩子临时住到了一位亲戚家里,  相似文献   

9.
母亲听歌     
母亲退休前是小学教师,母亲很喜欢歌。她自己唱,我就是在她怀里听着歌长大了;她喜欢听,不听歌,就睡不好。要过年了,我把兄弟几个的孩子找到一起:“今年过年,要好好唱几个,给奶奶听!”因为,我看出来了,去年他们咿咿呀呀的,唱的全是奶奶不愿听的,虽然她连连说好。这回,我布置了任务,指定了歌曲。除夕,几个孩子依照我的安排唱了,一首连一首,因为得到了鼓励,他们唱个没完。妈妈先是兴奋,后是坚持,最后是睡着了。我知道歌声再大,她也是唱不醒的,她就是愿意听着歌入睡。孩子们仍是唱,我心又是愧疚:还是没有让爱听歌的妈…  相似文献   

10.
我生来是个乖戾的孩子。我妈生我的时候难产,吃够了苦头的她决定只要我这一个孩子,也就注定了她得忍受我的所有缺点,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我一个人身上。因为,她没有转移的对象。我还有点早熟。一个早熟的孩子在同龄人中间往往是特殊的,因为想法成熟, 他或者很孤单,或者很压抑,在别人眼中  相似文献   

11.
项阳 《江苏教育》2007,(2):53-54
9月4日。还没接手这个班.已经大概了解到班上有一个智商比较低的孩子.她的成绩是不算进班级名额的。一般情况认为,不需要多管这样的孩子。接受这个班级后我见到了她,这个女孩叫金美,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孩。今天,当我根据学生的个头重新调整座位的时候。我却发现班级有一种不尽理想的状态——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她在一起.被安排的同桌不是皱紧了眉头。就是重重地放下文具向我无声地抗议。按照身高,调整了几个人,发现他们都有很相似的表现。问他们原因,他们竟直言不讳:因为金美不洗澡,身上很臭.自己不学习还常影响别人,她本来就一直是一个人坐在后面的。我为了安抚暂时的群体不满把她安排一个人坐,但我不想她再一个人坐在后面没有同伴。所以我不顾他们再次反对,要求她坐在教室的中间。我走到她的身边,悄悄在她的耳边说:“我会喜欢你,即使你一个人坐我也会常看着你。”我希望她的改变能从小小的座位变化开始。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下午,某家长气冲冲地到办公室找园长。一进门就很生气地说:“你们幼儿园的老师怎么这样,我把孩子放在你们这儿.是因为我看得起你们,但是你们是怎么对我们家长的,你们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带孩子的保姆嘛。”园长一听,愣了,但是仍客气地向家长了解事惰缘由。原来她是中班某幼儿的妈妈,因为孩子有点感冒,她不放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办教育》2004,(9):66-67
11岁的晓冰最近很难过,因为她的父亲母亲不让她自己上网,她和父母为此争执了好几次。晓冰的父亲是位大学教师.已经有4年”网龄”。他说,我不是一个思想僵化的人,孩子上网还是我引导的,但网络太复杂了.鼠标一点.不知道蹦出来啥。  相似文献   

14.
陈建强 《家庭教育》2005,(6B):16-17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快乐的。我从不给女儿施加压力,但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感到压力了。因为幼儿园的小伙伴有的会弹钢琴,有的学画画,如果女儿什么都不学。她就会感到自卑,所以现在的孩子虽然小,就有了来自社会的压力,作为父亲,应该理解。我希望我的女儿是个自立的人,但生活中总有一些无奈。有一次。我带女儿回老家,在火车站,看到一对父母各自背着行囊,身边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竞也自己背着行囊。孩子自己上火车,可能东西沉,哭着不愿背,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新来的保健医生,没事的时候经常到各班去转转。由于不是很了解孩子的心态,几乎犯了一个错误。托班的奕奕是一位非常可爱的孩子,她才两岁多一点,是幼儿园里最小的一个。虽然她很小,可是,她的自理能力不比其他大孩子差。正是因为她的可爱,我特别喜欢她。每次到托班,我总是到奕奕身边去逗逗她,或者抱起她来问问这、问问那;因为她小,吃饭的时候我经常亲自喂她,其实她自己完全可以吃好;户外活动的时候,我也总是和她一起玩……由于我对她的关爱,而忽视了其他小朋友。当时我并没觉得什么,只是觉得她挺有趣的,总想逗逗她。…  相似文献   

16.
琴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常年四处游荡。从小,她就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四年级时,她转入我班。进来不久我便注意上了这个孩子。倒不是因为她成绩差,而是因为她那明显的暴力倾向。那天,学校组织观看爱教片。由于人数少,我班被安排成与三年级一起观看。在观看电影时,  相似文献   

17.
不要凡事都找老师问: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她刚上学的时候因为胆子比较小,有时别的孩子欺负她或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就总是哭。我就告诉她,有事就找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她果然就这样去做了,老师也确实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可她现在凡事就找老师,已经成了习惯了,有时老师随便回答一句:“知道了。”她特别当真,一定要老师把事情解决好。我想帮她改掉这个习惯,又不知怎么说才好,虽然不能事事找老师,可的确又有她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应该怎样让她明白这个尺度?答:孩子刚上学的那段时间的确很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也能够及时给…  相似文献   

18.
张锐 《江苏教育》2007,(11):41-42
学校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有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女孩从花房里摘下了那朵最大的玫瑰花。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拿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在班里.第一个叫我名字的是——赵亦晨。 一个早晨,孩子们正在吃早点,我正好站在赵亦晨的身边,不知她想起前一天什么高兴的事,拍拍我的手,轻轻叫了一声:“丁蓉。”因为惊讶,所以我直接问她:“为什么这么叫我?”“因为喜欢你呀!”看她一副很开心的样子,当时,我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她顽皮。后来,我发现和她要好的几个孩子也会不时地轻拍我一下,叫叫我的名字,有的还亲上一口,而我也只是觉得她们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些特别,并无其他。直到后来,我想起一次专家的讲座时,才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20.
吴希萍 《海外求学》2003,(24):60-60
为了孩子的教育,陈虹来到了新加坡;为了在新加坡生活,她不辞劳苦,用一双惯常写字的手.做着过去不曾设想过的繁重工作。日子是艰辛的.却也是美丽的,因为她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她认为.她是为孩子而来,也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