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信息化不仅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且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教育云代表云计算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教育云服务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分析了教育云、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概念和特点,阐明了教育云服务于教育信息化的作用,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朝晖 《文教资料》2021,(4):106-107,147
本文论述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现状,阐述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合力育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分析两者关系,思考了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合力育人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最主要、最长期的是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正确意识形态形成的教育,是非分辨能力的教育,道德品质的教育,做人做事的教育,学习态度的教育,榜样模范的教育,人生观的教育,前途命运的教育,处人处事的教育等。知识的教育和指导,一般的家长到了一定的阶段就拿不下来了,就得把重点放在依靠学校和孩子本人。但是,家长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和正确的意识形态形成的教育丝毫不能消减。或许,在孩子面前指正的教育教育越来越少了,指导的教育越来越多了;直接的指出教育越来越少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越来越多了;说教的教育越来越少了,引导的教育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4.
郑淮  杨昌勇 《教育学报》2006,2(4):22-25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学者将后现代主义引入教育领域,为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引发了检讨和批判现代教育理论的热潮。后现代主义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观点,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现代主义批判教育的话语霸权和研究范式,同时倡导创新和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解构教育理论的理性主义和主体性,弘扬人的非理性和主体间性;批判性地探讨了现代的教育目的、制度和课程体系等,强调教育的差异性和多变性。分析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厘清它们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5.
论实践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阐述了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两个概念的内涵,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是过于重视知识传承与应试,轻视实践教育的作用和功能,使教育失去了对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论述了实践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前苏联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的成功经验。他把校长视为“教育科学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人”,把教育思想的转化和教育信念的形成作为学校领导最重要的工作,带领教师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教育改革和教育实验,把学校的普通的教育工作,纳入到教育科学研究的轨道,使教师平凡的教育工作具有了研究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保证了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教育科研工作的繁荣和发展,关键在于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科研队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和教育科研工作,逐步确立了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先导地位,紧紧依靠教育科研振兴教育事业,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专职为主导、专兼职相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为教育科研工作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知识贡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教育法制建设步伐很快。为了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面实行依法治教,国家先后颁布了《教育法》等一系列的教育法律和法规,结束了我国教育工作无法可依的局面,初步形成了我国的教育法律规范体系。但是,制定了教育法律规范,只是在全面实行依法治教的道路上走出了第一步,关键在于教育法律规范的执行。教育行政执法是教育法制工作急待加强和完善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教育行政执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教育行政执法水平,以保证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技术在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是,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定位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教育技术的目的、系统论、翻译学和教学等4个角度分析了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定位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定位目标,阐述了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洋务教育开始了向西方教育的学习过程,引进了班级授课制度和学科课程,开始了中国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维新教育则进一步提出普及教育主张,在教育作用、教育宗旨、教育目标、教育制度等方面都作出了更具现代意义的阐述;而民国教育则开始改变中国教育的性质。民国建立,在教育方面的改革和贡献颇多,如: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主持改革专制主义的旧教育和规划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教育价值”,事实上成了“教育的价值”的同义语,只体现了教育对个人、社会的价值。相应地,“教育评价”也就成了“教育的价值评价”的同义语,评价的是教育对于社会和个人的价值。本文认为,教育价值包括:教育的价值和对教育的价值,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生成和转化的。本文分析了造成“对教育的价值”缺失的原因和后果,并指出了当前建构“对教育的价值”及其评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经济学家根据教育的收益率和教育需求的关系,构建了教育的需求曲线。但以往的经济学家计算的教育收益率只是教育的投资性收益,而忽略了教育的消费性收益和教育的外部性收益。这表明在以往的计算中,教育收益率被大大低估了。同时,本文根据教育实际收益率和预计收益率的比较,证实了教育是影响工资差额的真正因素。本文还进一步表明,教育的需求曲线不是圆滑的,而是阶梯状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数字化转型旨在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教育教学流程再造和提质增效。一方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引擎,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黑箱”本质引起了人机信任危机,存在违背教育中的公平、责任、透明、伦理等基本约束的风险,阻碍了教育数字化转型。本研究梳理了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引发和加剧的四大治理难题,剖析了可信教育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可信教育人工智能的基本框架,总结了可信教育人工智能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提出了可信教育人工智能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建议。研究建议出台可信教育人工智能的相关标准和法规,将技术可信度纳入教育数字化建设评价体系中,深入推进教育数据治理,提升教育从业者的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14.
教育空间是一个相对宽泛和虚拟的概念,涵盖了所有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元素。而教育仪式是教育空间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依托于教育空间,又能够完善教育空间的内涵。本文即立足教育空间和教育仪式,通过对二者定义和相互关系的阐述,进而论述了本文研究的主题内容——我国学校教育空间和教育仪式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文末提出了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协调统一、共同发展的若干建议,希望以此独特视角助力我国教育产业更为完善和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法治教育。本文首先阐述了法治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结合的意义:是教育观念变革的保障,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教育发展的基本格局。然后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目标、教育模式和方式、教育环境和教育主客体五个方面对法治视域下的教育现状进行了概括分析。最后,针对目前工作的进展情况,在法治的视域下,探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6.
卢作孚是近代中国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一生投身于教育事业,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统和独创性的教育思想。教育救国是卢作孚教育思想的核心,普及基础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是卢作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为推动近代中国教育现代化和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可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他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丰富了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内容,赋予了毛泽东教育思想以时代的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邓小平教育思想。可以说,邓不平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同我国新时期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是新时期的毛泽东教育思想。邓小平教育思想指导了我国十几年来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从指导方针上,批判了“四人帮”思想政治教育绝对化的错误,纠正了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失误,提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彻红与专相统一,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的方针,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纪律教育、劳动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社会政治稳定教育等方面,论述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根据;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出发,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持之以恒,正面引导和齐抓共管,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比较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它推动了教育科学的产生,丰富了教育科学的内容,促进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拓展了教育科学的研究领域,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化是推动现代教育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从社会宏观角度和教育微观角度两个方面剖析了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育媒体的力量.教育媒体给予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有力的支持,以网络媒体为首的教育媒体解决了传统教育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各个层次和领域的教学中发挥了出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