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戏需要舞台烘托,读小说需要注意环境描写。前者是同学们都易明白的道理,因为没有舞台,戏就难于演好。然而许多同学读小说往往只注重小说的情节和人物,而容易忽略环境描写,因而影响了对小说整体艺术的把握。恩格斯说得好:“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就是说,文学作品不仅要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而且还要创造环绕这些典型人物的典型环境。如果没有典型环境,那么典型人物就无法存在与生活。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社会环境。所谓自然环境,就是指人物所处的和…  相似文献   

2.
小说不仅是时间的艺术 ,更是一门空间的艺术 ,所谓空间主要就是指环境。环境描写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都发挥着它神奇的魅力。本文主要通过对鲁迅先生部分作品的赏析来探讨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以此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作写能力。环境描写为小说情节的展开、角色的出场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舞台。自然环境的描写首先为舞台布景 ,以最形象最直观的方式向读者交代故事的大环境 ;紧接着 ,社会环境的描写 ,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 ,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必要的铺垫 ;最后 ,随着人物环境 (包括人物活动场所、人物关系 )…  相似文献   

3.
史铁生创作过一篇题为《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的实验小说,他又在《务虚笔记》第五章描写女导演N突发奇想,让两个演员在人潮如涌的大街上扮演一对恋人,第十一章的一节干脆用戏剧设计来叙事。其实史铁生自己就像一名导演,在写作之夜调动一大批演员在他的文本世界扮演了一系列“角色”,  相似文献   

4.
老舍的小说的独特性,除却其集中描写市民生活之外,更重要地体现在他对中西戏剧尤其是中国传统戏曲因素的悉心借用与化合方面.老舍小说其情节中的戏剧冲突和悬念、结构布局的完整统一、场面描写的精约动人、人物语言的动作性和性格化、人物造型的写意化等等,使小说呈现出整体性的“戏剧化”风貌.这一探索实践及其获得的成功,既记录了中国现代小说成熟过程中与戏剧传统艺术的紧密关联,也为中国小说在今后发展中如何融合其他文类因素成就自身优势与特色,提供了另一维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小说中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为环境条件所制约,又在推动着环境的改造和变化。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小说中的环境内涵甚广,主要指社会背景、自然景色及风俗和特定的氛围三个方面。 鲁迅善于运用种种艺术手段,充分发挥环境描写的审美功能,为人物设置一个“大有用武之地”的活动舞台,以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鲁迅在小说中,常常巧妙地展示出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 他的小说,从总体上说,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作为总背景的,鲁镇、未庄、S城,都是当时中国城镇和乡村社会的一个缩影,既是他的小说的人物生长的土壤和活动的舞台,也是这些人物创造的对象和结果。《孔乙己》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尚未受到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冲击,仍然笼罩着封建压迫和封建思想毒雾,十分愚昧、保守的中国小城镇的社会生活图景,孔乙己和他周围的人物是这种社会生活的产物,也是它的活细胞。  相似文献   

6.
环境描写做为小说三要素之一,在小说创作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正如茅盾所说:“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因此环境描写必须为塑造人物服务。这里只就《孔乙己》中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所起的作用,谈点自己的看法。一展示人物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7.
角色,本是戏剧、电影中的一个名词,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按照剧本的要求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自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G·H·米德将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之后,它便富有更加广泛和深刻的涵义。这里的角色不仅仅是指戏剧舞台上的特定人物,而是泛指社会群体中特定身份的个人。教师是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的一名角色。近年来,有的学者从教育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引进了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探讨教师的角色行为和角色规范,为教育理论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社会心理学认为,角色是后天获得的。角色形成是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学样式之一的剧本虽然也是语言的艺术,但由于受到舞台的制约,有着不同于其它文学样式的特殊要求。鲁迅先生曾说:“剧本虽有放在书桌上的和演在舞台上的两种,但究以后一种为好。”①我们觉得,这一特殊要求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剧本的语言必须富于动作性。小说中那种由作者出面叙述、议论的提示性语言,在剧本中是没有存身之处的。苏联体验派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在舞台上需要动作。活动、动作是戏剧艺术,演员艺术的基础”。②动作,是戏剧语言最基本,最首要的特性。曹禺的剧作在这方面有着非常高的成就。本文打算仅以《雷雨》做一些探索,就教于前辈与同行。  相似文献   

9.
一、父母角色的社会性格内涵 角色概念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G.H.米德首先从戏剧中借用的。“角色”本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之后戈夫曼(E.Geffman)建构了社会学“拟剧论”,提出人类社会是一个天然舞台,人类活动犹如一幕幕社会剧,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如同演戏一样,按照写好的剧本扮演各自的角色:这一理论丰富了社会学四大学派之一的“形象互动论”。  相似文献   

10.
正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自然,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那么,关于环境的鉴赏方法又是什么呢?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  相似文献   

11.
三、小说小说常识小说是指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小说的特点:人物、情节结构和环境描写是小说的要素,不可块少。小说的分类:按照篇幅的长短和容量的大小,可分为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三类。课文《药》这篇小说,塑造了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形象。他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作者运  相似文献   

12.
吴婷婷 《教学随笔》2011,(4):7-9,35
【知识梳理】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通过阅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其中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样式。而小说被人们称为“生活的教科书”,它是通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13.
在电影、戏剧、小说和其它一些叙事文学中,细节描写是一种重要的描写手段,这一点是研究者所公认的。而且大家常常引用恩格斯的那句名言,“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强调细节在现实主义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毫无疑问,这是十分正确的。但是,当前对于“细节描写”的论述,见解却颇不一致,有些地方分歧竟然很大。所以特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引起注意,希望  相似文献   

14.
西方传统戏剧在追求“代言体”模式过程中呈现出一个独特现象,即“歌队隐退,仆人开口”。从戏剧舞台角色的演变情况看,歌队和仆人在剧场中的作用,存在着一种明显的替换、承继关系。西方传统戏剧在追求代言体模式的过程中,一定会放弃具有“中间交际系统”性质的歌队,并将其中的部分功能直接转化为角色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最后一课》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写的一篇小说,也是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弗朗士和韩麦尔的典型形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只习惯于平铺直叙,不会描写人物。所以,在备课时着重从“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方法”和提高他们写作能力上着手,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掌握人物描写;第二,理解主人公深厚的爱国感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之情。这节课从“小说三要素”提问开始,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小说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然后我又补充了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利于…  相似文献   

16.
拟以戏剧舞台上处于次要角色的“群体形象”作为中心论题,以《思凡》为例,探讨“群体形象”在孟京辉先锋戏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笔者将就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及其作品加以比较分析,并以其为参照系对希腊歌队和中国传统戏曲进行回顾对比,从文本叙述、舞台调度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从布莱希特到孟京辉,虽然“群体形象”始终只能是配角,可是在一度、二度创作中的巧妙运用,使其永远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功用,必将继续活跃在当代戏剧舞台上。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欧文·戈夫曼说:“真实生活情境和舞台上戏剧情境之间有相似之处,每个组织中的人们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许多相互作用的因素,帮助人们明确地决定每个角色接受哪一种‘表演’。”所以,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只有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才能被社会认可,才能拥有和谐的生活,美满的事业。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角色效应”?  相似文献   

18.
初语六册第四单元是戏剧单元,其中歌剧《白毛女》有不少参考资料说它为悲剧,真是悲剧吗? 我们知道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所谓“悲剧”,是以描写正面主人公和现实环境之间的冲突,以主人公的失败、受难或死亡为结局的。其基调是庄重和严肃的。而“喜剧”又是以讽刺或嘲笑生活中的坏人坏事或缺点错误,以引人发笑为目的的。其基调多半是轻松或滑稽的。“正剧”又不同于以上两种,它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亦称“悲喜剧”。这种戏剧是以普通人物为主人公,接近于日常生活,既有对正面人物的颂扬,也有对反面人物的批判,它也描写正面主人公和环境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本单元三篇讲读课,一篇自读课,各课的学习重点各有侧重。但无论怎样,写小说,重在写好人物;读小说,自然就要体会作者怎样刻画人物。单元教学要求指出了两点:“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但环境是为写人服务的,人物离开了环境,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没有了性格形成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因此,我认为两个问题实际上可归纳为一个问题作为本单元的教学突破口,即“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浅论“群体形象”在话剧《思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以戏剧舞台上处于次要角色的“群体形象”作为中心论题,以《思凡》为例,探讨“群体形象”在孟京辉先锋戏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笔者将就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及其作品加以比较分析,并以其为参照系对希腊歌队和中国传统戏曲进行回顾对比,从文本叙述、舞台调度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从布莱希特到孟京辉,虽然“群体形象”始终只能是配角,可是在一度、二度创作中的巧妙运用,使其永远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功用,必将继续活跃在当代戏剧舞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