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人都听过潜意识,知道潜意识,可能也用过潜意识。好莱坞巨星金·凯瑞就是一个最佳实践者。大概在金·凯瑞十几岁的时侯,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成功。假如你看过金·凯瑞的电影,你一定会很好奇地想,他的嘴巴怎么可以张那么大?他的脸怎么可以歪成那个样子?事实上那是他连续  相似文献   

2.
曾有一位记者对他说:“如果我俩同去火灾现场,恰巧碰到一位消防队员从里面出来。我会问他火灾是如何引起的,而你则会问他为何要当消防员。”他自己说:“麦克风就像是情人,从不和你争吵,你说了算。”演播室里的拉里·金总是这身打扮:戴着眼镜,梳着大背头,穿着背带裤,右手腕上还套着个手镯。每晚9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拉里·金直播节目”就从华盛顿传送到世界各地。这是一个电视访谈节目,由主持人拉里·金将美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名流请到演播室来,就一些观众感兴趣的问题自由交谈。该节目极受欢迎,观众遍及  相似文献   

3.
詹姆斯·凯瑞与美国传播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姆斯·凯瑞是美国文化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传播“仪式观”为美国传播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他本人也成为美国70年代和80年代媒介理论研究复兴的一个主要推动者。  相似文献   

4.
一位印度老人睡在长凳上,他的小狗睡在下面,这是一段安静美好的时光。一位摄影师按动快门,此时此刻,连警觉的小狗都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他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  相似文献   

5.
过"五·一"节     
最近一段时间,他工作很忙,连双休日都很少休息,眼看"五·一"节来临,妻关切地对他说:"后天就是'五·一'节,我说李建,到时你就别再上班了,在家休息一天,咱们上午游公园,下午逛商场,晚上我给你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再少喝点酒,让你好好轻松一下."他满口应允.  相似文献   

6.
白大陆 《新闻传播》2009,(10):23-23
埃里克·弗洛姆(Erich·Fromm)作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融合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思想.创立了他自己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其中社会潜意识是他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之一。广告作为一门学科、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心理学有着不解之缘.本文试图用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观点来解释它在公益广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美国时间7月6日,在纽约紧邻中央公园的EXXES HOUSE大酒店,迈克·摩尔就《华氏911》第一次接受数十家国际媒体的集体采访。中国《新闻周刊》是惟一到场的华文媒体。下午5点半,头戴棒球帽,一件黑色茄克衫,状如街头任何一个平凡美国人的迈克·摩尔走进不大的会议厅。一个半小时的招待会极具迈克·摩尔影片风格:幽默和毫不掩饰的政治态度,以及尖锐的进攻性政治言论。“‘华氏911’就是自由被焚烧的温度”问:你为什么使用了《华氏911》这个题目?有一本书叫《华氏451》。其作者瑞·布赖德白瑞 (Ray Bradbury)说你至少应该给他和他的小说以承…  相似文献   

8.
挖掘再挖掘——比金子更宝贵的(原苏联)鲍里斯·波列伏依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因为你还离得不够近。(美)罗伯特·卡帕我的面前只有被访问者,没有国王、总统和首相。(意大利)奥里亚娜·法拉奇绞索没有勒紧脖子,笔就不能停,死,生命的句号也要大写在稿纸上。(捷克斯洛伐克)尤利乌斯·伏契克开枪,向着社会的丑闻。(美)约瑟夫·普利策当你讲到缺少时间,那就意味着你没有经济地利用时间(美)杰克 伦敦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缝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美)埃德加 斯诺黄贺辑外国名记者妙语录  相似文献   

9.
“9·11”袭击事件震撼了全世界。“9·11”事件的制造者,激起了天怒人怨,天理人情都不可容忍! 到目前为止,种种迹象表明:沙特王国富豪本·拉丹是罪魁祸首,但他至今仍在逃。作为媒体,如果你  相似文献   

10.
有人这么评价ABC美国国家广播公司主持人彼得·詹宁斯:“在他与你交谈的一分钟内,他会迅猛拉近你与他的距离,让你感觉十分愉快,再过几分钟你就会尽量地将所想到的告诉他。”彼得活泼、风趣而幽默,他身上具有作为一个好的传播者的特殊才能——一种特殊的人性魅力。这正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11.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的作品独树一帜,特别是他的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更令人赞不绝口。人们把这类小说结尾手法称之为“欧·亨利式的艺术”。所谓“欧·亨利式的艺术”,首先是指,作者具有把小说情节中最重要的部分不露痕迹地隐藏起来的高超本领,在情节发展到最后笔锋一转,奇峰突起,在你完全不在意的状态下向你推出一个新颖  相似文献   

12.
曾两次荣膺意大利最高新闻奖——圣·弗森特新闻奖的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以写世界风云人物访问记而声誉卓著。她的人物访问记风格独特,被称为“法拉奇式访问”。而“法式”访问记的“秘诀”之一,便是她的一套灵活多变、轻重穿插的提问方法。纵观法拉奇的提问方法,主要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种: 开门见山法:例如法拉奇在采访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前,就早知道他是个独裁者,他开始总要自言自语十多分钟。为了获得主动,法拉奇一见面就说:“我要告诉你,先生,你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湖北档案》2005,(4):30-31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高级朝语翻译詹姆斯·金在朝鲜战争50周年纪 念日,首次曝光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朝鲜战争期间从事的一些肮脏勾当。 詹姆斯·金说:1955年的某一天,美国中情局兰利总部,我的顶头上 司将我召到一个秘密办公室里,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命令:"今天下午立即 飞赴朝鲜半岛,任务是彻底清理绝密的6006计划,我们立即派车送你到 机场!专机马上就要起飞了。"  相似文献   

14.
1973年,斯蒂芬·金的妻子从垃圾堆中捡回其处女作《卡丽》的手稿,书出版后一炮而红,从此一发不可收。斯蒂芬·金因此成为全世界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惊悚小说大师,其作品在全世界的销量超过3亿册。金的全部作品中80%被搬上银幕,早期的恐怖小说均被改编为电影,总数量在在世作家中,无人能出其右。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库布里克导演、杰克·尼科尔森主演的《闪灵》(1980年);施瓦辛格主演的《过关斩将》(1982年);罗伯·雷纳导演的《与我同行》(1986年);雷纳导演,凯茜·贝茨和詹姆斯·凯恩主演的《危情十日》(1990年);弗兰克·达拉邦特导演、蒂姆·罗…  相似文献   

15.
对于本书①作者其人,笔者是略知一二的。这主要是因为他是普利策新闻奖得主,本人曾译评过他的获奖作品。但是对于他全面的新闻生涯和在其他领域的建树,就知之不多了。在我们的印象中,一名新闻记者能获得至高无上的普利策奖,又坐上一家世界知名报纸总编的高位,应该算是功成名就了。然而,如果你获知本书作者除了在新闻界声名远播外,又在司法界有不凡的经历,还是一位获奖小说家,你可能就会对他平添几分敬意了,进而可能会对他的个人学识和素养发生兴趣。一杰克·威廉·富勒(JackWilliamFuller),1946年10月…  相似文献   

16.
你們可以看到,在我們报上發表文章的有工人,有农庄庄員,有教师,有工程师……一句話,各种职業的人都有,有时甚至还有作家。报上常常登載华西里·彼得罗維奇·維尔胡什金的文章。是的,一提起維尔胡什金,大家一定是很熟悉的。他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嘴里含着烟斗,臉上挂若愉快的微笑,看样兒,就像从没有过憂虑和沉悶的时候。他也屬于特写作家之列,他的大作在人們的心目中早就享有了威望。他邢銳利的笔鋒,第一句話就会打动你的心弦,并且紧紧地把你抓住不放,说得有条有理,头头是道,沒說的,真是个艺术家、魔术家!  相似文献   

17.
黄洁 《新闻界》2006,(6):99-100
一“、媒介空间”的机制与功能“媒介空间”概念由约翰·哈特雷(John Hartley)提出。澳大利亚电视学者麦克·金认为,“媒介空间”的理论思想直接来源于前苏联符号学家尤里·劳德曼的“符号空间”。①事实上,“符号空间”这一概念,尤里·劳德曼1990年才开始使用,并非尤里·劳德曼首创,而是根源于恩斯特·卡西尔的文化符号学思想。显然,作为后起的符号学家,尤里·劳德曼的“符号空间”学说建立在恩斯特·卡西尔的“符号说”基础之上。麦克·金指出:“尤里·劳德曼的‘符号空间’原来是指符号内容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保持并滋养着意义系统…  相似文献   

18.
作家谈写作     
把手伸入人类生活的深处吧!人人都在生活,但是只有少数人熟悉生活;只要你能抓往它,它就会饶有趣味。——德国诗人:约翰·沃尔夫冈·歌德你要想认识真理,就得深入生活,……去熟悉各种不同的社会情况。试住到乡下去,住到茅棚去,访问  相似文献   

19.
你我他     
人只要不离开集体,随时都会按你、我、他进行排列组合。而且谁都可能以我为中心,把你变成他,或把他变成你。处理好你、我、他的关系,摆正你、我、他的位置,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重要的。比如商店,经理是我,营业员是你,顾客是他,商店要把业务搞好,经理处理好三者关系,叫经营艺术。比如剧团,导演是我,演员是你,观众是他。剧团要得到好的演出效果,导演处理好三者关系,叫舞台艺术。新闻出版事业,也有个你、我、他的关系问题。一些报纸设有《读者·作者·编者》栏目,就是为了沟通三者之间的信息,解决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里,  相似文献   

20.
大英博物院的图书馆是全世界有名的图书馆之一。二百多年来,一直是世界读书人和革命者所响往的地方。当你步入图书馆的圆形阅览大厅时,你可以看到全世界许多杰出的学者、著名的历史学家、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肖像。世界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卡尔·马克思就在这里研读过三十来年,是大英博物院图书馆的长期读者,并写下了一本改变世界历史的书:“资本论”;弗·伊·列宁也曾在这里进行过研究工作;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曾在伦敦度过将近九个月。在此期间,孙中山先生每天除了到他的老师康德黎那里看书研究外,还到大英博物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