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研训练作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目前实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三峡大学的实际情况,探索以"基地班"(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班)建设为契机,把本科生科研训练融入课堂教学体系,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教学,指导和培养本科生的基本科研素养,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达到重新评估和改进现有的本科生教学和科研工作,切实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依托物理学科的优势,建设具有先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技术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的科研训练环境,促进科学研究和教育的结合,构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地,探索物理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规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3.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然而我国高校科研创新能力仍然较为薄弱,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新途径——“课外科研基地班”,结果表明,课外科研基地班的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课外科研基地班有效整合了学院科研资源,营造了浓郁的科研创新氛围,增强了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提高了师生的参与度,促使学生取得了重要的科研创新成果,提高了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科研软环境是一种科研管理的文化状态,科研软环境与人才成长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对科研管理创新有积极作用.对科研软环境与人才成长的互动关系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探索一条以科研软环境建设为中心的、促进人才成长的科研管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试析教学与科研的合理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教学与科研之间是既互相促进,又存在矛盾的相辅相成关系·妥善解决矛盾,使大学科研和教学顺利发展·目前许多高校存在偏教学或偏科研的现象,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有必要从教师队伍的建设、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实行一系列的改革,并建立相应的共享机制、激励与利益机制,以达到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的教学职能和科学研究职能,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凤天宏 《教育教学论坛》2014,(48):177-178,171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的高质量创新人才支撑。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人才培养道路,强化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要把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科研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树立科教融合观念以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培养途径等几方面阐述了高等教育应注重科教融合,树立大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孙超 《科教导刊》2023,(19):30-32
科研基地平台作为承担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具有支撑学术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重要作用,同时也肩负着组建科研团队、培养科研人才、促进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任务,代表了高校的科研水平与实力。文章针对高校科研基地平台建设面临的缺少宏观发展规划、缺乏跨学科交叉人才、科研管理机制落后、资金来源单一、资源分配不合理等现实困境,提出好顶层设计、汇聚一流人才、加强组织协调、探索机制创新、整合资源优势等五方面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娄瑾  娄颖寅 《考试周刊》2013,(14):162-162
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教学和科研是高等院校的双翼,本文从教师层面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从学生层面上提出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并提出了"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博士后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将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相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实施近二十年来为高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工作的发展,思考建立博士后与专职科研两支全职从事研究工作的科研队伍的一体化机制,不仅是对新的历史时期下博士后培养定位的一种创新探索,也对高校整合资源发展专职科研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高校博士后与专职科研队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两支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通过多元化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岗位定位、考核评价指标和薪酬待遇等途径,实现博士后与专职科研两支队伍的一体化与逐步整合。  相似文献   

10.
省属高校科研平台作为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开展教学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担负着培养高水平教师、高层次创新人才以及优秀大学生的重要责任。“十四五”期间,省属高校要提出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科研平台的优势特色,为学校教学科研的一体化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的互促互进提供有力支撑。探析省属高校科研平台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了解掌握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学术诚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最终找到发挥省属高校科研平台对创新人才支撑作用的路径和方法,让省属高校创新人才的队伍能够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教学的研究性与大学科研的教育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学本质上是进行以“研究高深学问”为原点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创造的人才培养,具有教学、科研等多种功能,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必须统一。统一的条件是大学教学的研究性与科研的教育性;而统一的基础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当前要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统一,使其更好地为大学的本质——培养人才服务。需要提倡探究式研究性的教学,培养创造性高素质人才,使大学科研回归本真的大学科研,凸显大学科研的教育价值,把无教育性、反教育性的科研排除在大学之外,真正把科研当作人才培养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大学生科研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华中师范大学以大学生科研为主线,努力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作为开展知识创新、服务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基地,在科研方面唱主角、当先锋,是职责所系,是自身长远建设与发展的不竭源泉.科研在高校建设中的能动作用包括:能够创建高水平的学科专业、能够推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能够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为社会输出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分析了A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面临的困境,提出多种有效途径与方法,以期对高校探索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途径提供合理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如何加强教育质量建设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高等学校,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本论文从高等教学的质量建设的现实需求出发,分析了科研与教学之间相互促进关系,并总结了科研在教学质量建设中的促进作用,最后给出了教学与科研相互发展的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高等教育改革运动中,美国大学把培养创新人才确立为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美国大学十分重视科研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鼓励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本科生科研蔚然成风。在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今天,美国大学本科生科研的理念与实践对于我国大学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而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突破口和立足点。作为药学院校的教师,如何从实际出发,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本教研室对药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拔尖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现阶段国家理科基地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基于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和特点,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国家理科基地一直努力探索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机制、模式与途径。文章探讨了该校多层次、多平台、多阶段的科研训练体系,同时对该体系的不足进行了完善。实践证明,这一模式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提升了本科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科研平台是高校开展科研工作重要的基础条件,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科研工作的开展与效率。良好科研平台的管理与运行必然以设备、环境及安全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为基础。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专业科研平台通过在区域划分、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指出在人才建设的模式下进行平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是发挥科研平台科研作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对科研试验后勤指挥人才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科研试验后勤指挥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科研试验后勤指挥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具体思路、主要内容和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