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媒体上经常有这样一些消息,每当美国公民对政府某项政策提出批评时,往往理直气壮地说这是花我们纳税人的钱。开始不知道美国人究竟纳多少税,为什么总以纳税人自居。到了美国才知道美国的税的确很重,很多税都是个人交纳的,于是理解了纳税人的含义。只要在美国境内有经济收入和支出,无论你是本国人还是外来者,都要纳税。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语文学科独立之后,“文选式教科书”大行其道。不论是国语时代,还是国文时代,抑或是1949年以后的语文时代,语文教科书最主要的形式一直是文选式。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文选式”这种主流教材形态从来不曾有过突破。每一个问题都是一片探索的空间。在文选式语文教科书里,究竟该如何认识“选文”的价值与意义?通过有关语文教科书选文的问卷调查,我们到底能发现哪些启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租非赋税     
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时,就有人会将地租与赋税混同。这类的试题也有。《历史学习》2008年第11期《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练习》第21题如下:  相似文献   

4.
赋税与流民     
1712年4月4日,在紫禁城勤政殿,58岁的康熙皇帝下达了一道诏书,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这个被称为永不加赋的手笔,让亿兆生民顶礼膜拜、感激涕零。此后几个月,各地歌功颂德的奏章如同雪片般飞来。  相似文献   

5.
赋税制度是封建社会内维系国家生存的重要经济支柱.封建国家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当社会关系发生变化时,对赋税制度作出适当的调整,以便使这条向国家供给养料的渠道能畅通无阻.正因为如此,赋税制度及形形色色的赋税问题,历来是封建社会朝野上下普遍议  相似文献   

6.
唐初行租庸调制,统治阶级深戒隋亡教训,轻徭薄赋,百姓辛勤劳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贞观、武周、开元,盛世局面相踵,而杜甫一首《忆昔》,道尽繁荣胜景: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高中《中国古代史》在讲解西汉“编户齐民”时说:“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的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是勿庸置疑的,但其承担的赋税和徭役、兵役是否依据资产的多少来确定,却值得商榷。笔者查阅了一些论著,如马怡《汉代的诸赋与军费》、臧知非《西汉授田制度与田税征收方式新论》、温乐平《西汉初期徭役制度新证》、黄今言《论两汉的赋敛制度及其演变》、马新《编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改革家.他那锐意改革、变法革新的思想,在他还是地方官的时候就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也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改革家。他那锐意改革、变法革新的思想 ,在他还是地方官的时候就有所表现。宋仁宗庆历七年 (1 0 4 7年 ) ,他任鄞县知县 ,即借官谷给农民 ,试图减轻高利贷剥削 ,颇有成效。仁宗嘉三年 (1 0 58年 )上万言书 ,主张改革政治。公元1 0 67年 ,宋英宗在位三年病死 ,子赵顼 (神宗 )继位 ,任王安石为江宁知府。 1 0 68年 4月 ,王安石到开封 ,受命为翰林学士。宋神宗熙宁二年 (1 0 69年 ) ,被任命为参知政事 ,次年拜相 ,开始变法。其中有关赋税部分的有四条 ,分述如下∶一、方田…  相似文献   

10.
明清赋税制度改革在中国赋税史上居于重要地位。探讨这场改革的得失对于实现我国财政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明清赋税改革主要围绕税法、税吏和会计三方面进行,改革的目的主要在于简化税则,防弊除弊,整饬税制,强化税权。税法是国家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原则,税法是否合理可行,事关税权是否强固有力。明清税法改革以编制鱼鳞图册和赋役黄册首开其端。鱼鳞图册是耕地清册,详细记载每乡每户的土地面积和方圆四至,并绘制成图。它的作用不仅在于登载地产,亦在于追踪土地的变动情况,可收到地不漏籍之效。赋役黄册是户口清册,详细登录了各地居民的…  相似文献   

11.
明清赋税制度改革在中国赋税史上居于重要地位。探讨这场改革的得失对于实现我国财政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明清赋税改革主要围绕税法、税吏和会计三方面进行,改革的目的主要在于简化税则,防弊除弊,整饬税制,强化税权。  相似文献   

12.
13.
从宋代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来看,商品经济的广泛深入,产权私有化的程度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不断加深,使得宋代各项经济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随着产权形态的变化而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明代张居正实行的赋税改革。一、张居正实行赋税改革的社会背景;二、一条鞭法的具体内容;三、张居正赋税改革的意义及其在中国赋税史上的地位。唐代杨炎作“两税法”.开创了在我国赋税史上“以产为本”代替“人丁为本”的先河,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是在“两税法”的基础上,开始改变了赋役分征的办法,使二者合而为一,产生了“摊丁入亩”的趋势,为清代的“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奠定了基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我国赋税史上的一次大变革。  相似文献   

15.
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不仅是封建国家赖于存在的经济基础,而且是封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土地制度、农民战争、商品经济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税赋制度既有前后因袭部分,又有时代的特点。田税、口钱、算赋和更赋(战国至东汉) 马克思指出:“赋役是官僚、军队、教士和宫廷的生活源泉,一句话,它是行政权力整个机构的生活源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697页)正因为如此,封建统治者把征收赋税作为第一要务。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封建赋税制度初步形成,但不同国家的赋税,名称及征收方式是互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三复习中国古代史中,各地试题里总能遇到这样的选择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主要以资产多少作为征收赋税依据开始于:A.西汉的编户齐民制度B.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C.明朝的一条鞭法D.清朝初期的摊丁入亩此题的答案是B。可学生做答的时候往往是选择A。学生选择A的依据是人民教育出  相似文献   

17.
赋税是封建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中国古代进行了多次赋税制度改革,其中最有影响的三次改革是唐朝的"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这三次改革不仅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后世的赋税制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借古鉴今,研究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探究其发展规律与历史得失,对当今社会税制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女性地位研究是社会性别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由于古代家庭生产劳动存在"男耕女织"的性别分工,尤其是中古时代,赋税主要是征收"租"、"调"和"庸",即征收粮食和纺织品,这就使得匡算男女劳动所得的市值有了可能.根据当时物价的资料,估算的结果是,一般而言,中古时代女性的赋税负担约为男性的3-4倍.整体考量历史时期女性的地位问题,并不单单是一个经济地位的问题,而从赋税负担入手,则为女性社会地位变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论孔子的赋税思想周道生孔子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声名卓著的世界文化名人。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赋税思想的开创者之一。孔子又是一位具有两重性的历史人物,无论在世界观和认识论上,还是在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方面都存在着矛盾倾向.这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同样...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在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指出:“不但地主、贵族和皇室依靠剥削农民的地租过活,而且地主阶级的国家又强迫农民缴纳贡税,并强迫农民从事无偿的劳役,去养活一大群的国家官吏和主要地是为了镇压农民之用的军队。”①马克思也形象地描述过:“捐税体现着表现在经济上的国家存在。官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