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栋妮 《青年记者》2009,(16):106-107
鲍德里亚是西方后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他的著作《物体系》、《生产之境》、《消费社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象征交换与死亡》等,包含和反映了关于当代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新问题。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鲍德里亚的广告学思想。根据鲍德里亚的观点,广告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层次的逻辑方式。  相似文献   

2.
程华 《新闻知识》2008,(5):74-76
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把上世纪60年代后的物品丰盛的西方社会称为"消费社会"。在这个社会里,"要成为消费的对象,物品必须成为符号"[1],人们关注的不再是物品的物质使用功能,而是物品作为符号所蕴涵的意义,符号取代物品本身成为消费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每期均向读者推荐新近出版或即将出版的新书,其读者对象主要是西方知识界及商界人士.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每期均向读者推荐新近出版或即将出版的新书,其读者对象主要是西方知识界及商界人士.2003年推荐的图书范围涉及历史、政治、文学、经济、科技等方面.现介绍几本有影响的政治历史类图书,已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陈卫星 《新闻界》2001,(3):38-3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战乱不断,搅乱了西方人一厢情愿的和平梦。法国著名社会评论家让·鲍德里亚指出,西方人不但有外忧,国内的问题也不少。令人奇怪的是,大家都感觉到有问题,却又对问题束手无策,因而社会舆论常常处于一种有讨论无结论的状态。媒体越是渲染得厉害,人们越是无动于衷;人们越是无动于衷,媒体越是要请明星出场,以壮声势。这就是当代西方社会在灾难性新闻传播中的一个怪圈。明星的情绪煽动总体上看,西方社会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非要明星当救星不可,其原因自然在于寻求明星化效应的社会本身。在以正遭受苦难的某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全书进行介绍,总结了此书的写作特色,并表达了笔者研读之感.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范并思教授的著作<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斐法测评的理论史纲>,是近年来影响甚广的巨著.著作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辉映,折射出20世纪西方与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重要历程.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文论,像<文心雕龙>这样系统性的专著较少.现在学术界中研究西方文论的著作,研究中国古典文论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研究东西方文论结合的著作,尤其是结合得比较好的著作恐怕是凤毛麟角.(金开诚语)北京大学龙协涛先生的<文学阅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二版)立足西方阅读学的理论研究,建立了"文学阅读学"的范畴,不禁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源起 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我们的存在与身体息息相关.在西方主流社会学中,身体这一现象曾经长久地被人们所忽视,而从上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进入消费社会以后,社会理论家如福柯、鲍德里亚等开始对身体给予了超乎以往的重视,福柯认为,现代社会需要对身体进行有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导致新的权力模式,即"生命权力(bio-power)".鲍德里亚则认为,现代社会"把身体当作一座有待开发的矿藏一样进行‘温柔地'开发以使它在时尚市场上表现出幸福、健康、美丽、得意动物性的可见符号……".  相似文献   

9.
要研究西方商业大报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就必须对西方商业大报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彻底的了解,本文主要对<泰晤土报>和<纽约时报>的主要改革措施进行阐述,从中总结出西方商业报纸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12):23-26
综艺节目逐渐成为各大卫视争夺收视率的主要武器,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批判后现代社会的一些观点或许能对这一现象的愈演愈烈之势进行解读。从这位西方批判学家的视角来分析这一现象,电视节目"纯娱乐化"、"泛娱乐化"的背后有着对后现代媒介更深层的批判意义,本文从鲍德里亚针对后现代传媒的几个主要观点入手深层次解析娱乐现象,从媒介现象剖析媒介对后现代社会中人的本性的异化与影响,并另辟蹊径寻求解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文论,像<文心雕龙>这样系统性的专著较少.现在学术界中研究西方文论的著作,研究中国古典文论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研究东西方文论结合的著作,尤其是结合得比较好的著作恐怕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杂志社的王化兵记者就集团改制问题采访了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故事会>杂志主编何承伟先生.何先生认为转企改制的根本目标是要打造面向市场的主体,而主体面向市场的关键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核心产品,否则即使改制上市也不一定能够生存,更谈不上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每天都有出版社倒闭破产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13.
所谓西学东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从明清以来,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在中国人(早期是西方传教士)的媒介下,学习西方先进文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李翔 《传媒》2004,(2):40-41
在西方,人们相信,每一份报纸、杂志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特纳.特里奇在他的自传<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中描述:当卡特里奇知道他将在<纽约时报>获得一份工作的时候,他每天都会买一份<纽约时报>,模仿时报的行文风格写文章.那时候,他还在<芝加哥太阳报>作记者.此后,卡特里奇的职业生涯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同纽约时报那种长长的不加标点的句子为主的行文方式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5.
古代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性质的著作.<皇览>是我国类书之始.百科类书有两个渊源:<吕氏春秋>和<尔雅>.中西方古代百科全书在形态和性质上各有不同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美国"两报一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亚洲版)以及英国泰晤士报2010年涉华报道的阅读分析可以发现,与往年相比,以这些报刊为主的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1974年注定是一个混乱之年.2月28日,早晨8时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全文播出署名初澜的文章<评晋剧<三上桃峰>>,<人民日报>全文刊发了这篇文章,向全国发出了揭批所谓"毒草戏"--<三上桃峰>的"战斗动员会,激战信号弹".同时,不少西方媒体用惊叹的笔调发出了电讯.路透社说: "有一出叫<三上桃峰>的戏剧创作者们,打算把(党的)决定倒退到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上去", "中国官方的北京<人民日报>今天说,失宠的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一些支持者在中国很活跃";安莎社报道说: "出现在山西省,而只是略微改动了一下剧名的一部旧剧<三上桃峰>,被指责为美化刘少奇和他的妻子.  相似文献   

18.
表达自由是"联合国为之献身的所有自由的试金石".目前世界上有关表达自由的全球性文件主要是1966年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其两个任择议定书.它和<世界人权宣言>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构成了"国际人权宪章".区域性人权公约主要有1950年<欧洲保护人权及基本自由公约>(即<欧洲人权公约>)、1969年<美洲人权公约>和1981年<非洲人权与民族权宪章>.此外还有早于<世界人权宣言>7个月的<美洲人的权利和义务宣言>.[1]因两个任择议定书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并不直接涉及表达自由,本文所谓的人权文件不包括它们.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丛报>,又翻译作<中国文库>、<中华丛刊>等,是由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在广州创办、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第一份英文刊物.  相似文献   

20.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编辑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Eastern Western Monthly Magazine)为西方新教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世俗月刊.简称<东西洋考>.德国教士郭士立(又名郭施拉、郭实腊、郭甲利,Charles Gutzlaff,全称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1803-1851)道光十三年六月九日(1833年7月25日)创刊于广州.一说创刊于阳历的8月1日,即阴历六月十六日[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