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7月20日,2008年7月20日,北京晨报创刊已经整整十周年了! 十年前北京晨报的创刊,创下了京城报业市场的多项第一。当年,作为北京报业市场上第一张都市早报,晨报定位于“精品主流都市报”,为读者提供主流、权威、快速的新闻资讯和贴身、细致的信息服务,成为了广大北京市民早起必不可少的“信息早餐”。  相似文献   

2.
张雅宾 《传媒》1999,(2):21-21
去年7月20日,北京晨报的创刊在报界引起了震动,也给北京的报业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波。创刊当日发行量就直接飚升15万份,令业内人士惊叹。一时间晨报现象成为新闻界讨论的焦点,一家媒体曾就“北京晨报能否火起来”作为讨论话题。其间分析了晨报能火起来  相似文献   

3.
十年前北京晨报的创刊,填补了北京早报市场的空白,也创下了京城报业市场的多项第一:第一份每天出版的彩色日报,在黑灰一片的报摊中让人眼前一亮:第一张所有8个版面全为"昨日新闻"的报纸,远远超越了当时其它报纸同类新闻的规模,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新鲜资讯:第一份实现无纸化办公的报社,将最新的科技手段用于媒体产品的生产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7月20日,是北京晨报创刊十周年的日子,作为在晨报编辑部整整思考了一年的我,借<新闻与写作>版面,就晨报兴与衰问题谈点想法.  相似文献   

5.
7月20日,是北京晨报创刊十周年的日子,作为在晨报编辑部整整思考了一年的我,借《新闻与写作》版面,就晨报兴与衰问题谈点想法。 回顾中国报业十年兴衰路,看到北京晨报与许多报纸一样,其兴轰轰烈烈.其衰顺流难阻。这里就产生一个必须要搞清楚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报纸的兴衰?不少人把纸媒兴与衰的成果与罪责都归于宏观管理体制是否宽松、媒体所有制运营机制是否灵活上,  相似文献   

6.
7月20日,北京晨报迎来了创刊十周年纪念日。当天,在晨报创刊和办报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关注的老领导、来自新闻界的专家学者、报社同仁以及晨报老员工代表齐聚一堂,总结晨报十年辉煌经验,为未来晨报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7.
何宁 《新闻实践》2003,(2):37-38
今年7月20日,北京晨报将迎来创办五周年纪念日.作为一张在北京报业竞争中一直受各方关注的都市报,经过不断的创新、探索和调整,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2002年度,北京晨报进一步巩固了与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的"三足鼎立"之势,发行突破日均40万份,广告经营额达3.6亿元.当初投资仅1000万元人民币的北京晨报,成为全国报业市场上投入产出比的成功"案例".所有这一切的取得,离不开准确的且始终坚持的都市报定位和思路,即主打都市新闻,主打早报市场;主抢现场新闻,主抢动力人群.  相似文献   

8.
十年前北京晨报的创刊,填补了北京早报市场的空白,也创下了京城报业市场的多项第一:第一份每天出版的彩色日报,在黑灰一片的报摊中让人眼前一亮;第一张所有8个版面全为“昨日新闻”的报纸,远远超越了当时其它报纸同类新闻的规模,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新鲜资讯;第一份实现无纸化办公的报社.将最新的科技手段用于媒体产品的生产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北京现代商报创刊于2002年5月15日,是北京第一张商务日报.商报的诞生是京城报业市场细分的结果,它的目标读者是从事商务活动和关注商务活动的社会主流人群.读者具有分众化、小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北京现代商报创刊于2002年5月15日,是北京第一张商务日报。商报的诞生是京城报业市场细分的结果,它的目标读者是从事商务活动和关注商务活动的社会主流人群。读者具有分众化、小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曾经创造北京第一份都市早报、第一份彩色早报等诸项"第一"的北京晨报,在当前的北京早报市场再掀波澜--2009年11月18日,北京晨报全面改版改型,由对开报纸改为四开报纸,内容、形式、风格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2.
查国伟 《传媒》2005,(2):18-22
1月5日,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主办了名为"20年改革之路暨报业改革研讨会"的会议,报界名流济济一堂,这次会议同时也是报界同仁们为中国经营报举行的20周年庆生会.中国经营报从创刊到如今历经20载,没有强大的行政支持,没有雄厚的资金背景,完全依靠自身努力一步一步成长为如今的中国主流财经报纸,这张一直游走于体制之外的报纸,承载了太多人对报业体制改革的期待和对报业市场化的憧憬.  相似文献   

13.
何志敏 《新闻传播》2004,(12):12-13
2003年7月7日,由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合资控股的《东方早报》在上海横空出世,成为撬动上海报业竞争格局的活跃因子。又,2003年11月11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和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创刊的《新京报》杀入京城,不仅使人嗅到了北京报业市场的火药味,也使人深刻体会到南方报业强劲的爆发力。这标志着,国内报业市场的新一轮竞争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4.
1995年1月1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华西都市报》创刊,成为我国的第一张都市类报纸,并引来无数模仿者,都市报旋即风靡全国,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都市报现象”。而且都市报的横空出世、异军突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报业奇迹,也加速了中国报业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进程,都市报这一全新报种迅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中国报业“都市报时代”。20年,经过创业的艰辛,不断地探索,都市报跻身主流媒体行列,并成为集团或母报的重要经济支柱。然而,仅仅20年的时间,由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与冲击,都市类报纸遇到了一个拐点,2014年,全国多家都市类报纸经营出现了断崖式下滑,2015年年初各大媒体纷纷减薪、裁员甚至鼓励员工去创业。不仅如此,2015年7月,《生活新报》休刊;9月21日,《长株潭报》休刊;10月1日,《上海商报》休刊。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上半年,北京报业市场酝酿着新的革新与变动。在各家报纸图新求变,力求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北京晨报》主动出击,在2003年7月18日——创刊5周年之际,酝酿了一次重大的动作:“瘦身健体”——改型改版,通过不断的变化满足读者的需求,刺激读者的阅读味蕾。晨报在改版之初提出了“九最”,即”提供最准确的报道,捕捉最热门的话题、最生动的细节、最精辟的观点,搭建最好的企业推广平台,用读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让读者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月1日,《都市快报》正式创刊。创办两年来,《都市快报》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心工作,坚持主流报纸的品位,以良好的媒体形象、独树一帜的版式及简洁明快的报道风格,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快报创刊第一年发行即突破20万份,现在发行量已超过40万份;杭州市区单日零售目前突破17万份,占全市报纸日零售量的55%,成为浙江省报业日零售量最大的报纸。广告营收高速增长,从  相似文献   

17.
吴海民 《传媒》2004,(5):20-21
2003年,北京报业市场发生了许多事情,但有两件事尤其值得关注.一件是昔日独揽早报风光的北京晨报迅速衰落,据说已经出现亏损.它标志着一场报纸的"淘汰赛"正在加剧.另一件是新京报在几经周折后终于登场,扬言几年内拿到30亿元的广告份额,欲在北京报业市场称霸.它标志着一场报业的"争霸战"也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8.
1995年8月1日,对亿万中原人民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从这天开始一个全新的都市报,一份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综合性都市生活类日报——《大河报》犹如一匹报业黑马凌空出世了。十载春秋,《大河报》已从当年的报业幼苗长成如今的参天大树,2005年8月1日,《大河报》将迎来自己十岁的隆重生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根植于黄河文明及中原腹地的《大河报》,从创刊之日起就牢固树立了新闻立报的宗旨,把“传播信息为主,努力办成党、政府和人民都满意的主流媒体”作为不懈的追求。《大河报》关注民情民生,紧抓时代热点,具有信息量大、时代感…  相似文献   

19.
《新京报》于2003年11月11日正式创刊,是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综合类大型日报,是中国第一次两个党报报业集团合作办报。经过不断地改版之后,《新京报》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份高度密集覆盖北京市场的强势新兴主流纸质媒体。因此,以《新京报》为例,希望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总结其最新采写特点。  相似文献   

20.
胡彦迪 《传媒》2018,(11):28-29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报业将自身的产品延伸到新媒体领域,通过打造新媒体平台实现自身转型,已成为重要的尝试.《成都商报》于1994年1月1日创刊,是我国西部地区发行量和影响力较为突出的主流媒体,6次跻身中国都市报广告投放价值排名前三甲.其创刊之初经过几年的发展实现借壳上市,成为20世纪末我国第一家上市的传媒类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