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陌生化”特征使诗歌语言区别于散文语言和日常用语,是诗之所以为诗的重要标志。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效果是通过多种语言、艺术手段来实现的,并且,从接受者的角度看,还有其独特的心理学根源。  相似文献   

2.
诗歌功能在诗歌中表现自己的主要方法是将语言的纵向聚合和隐喻方面投射到语言的横向组合方面上。当话语表现出诗歌功能时,能指不仅仅指向他物,而且更重要的是反指向自身,指向自己作为符号体的各个具体可感的语言层面;语义层面,语法层面,词法层面和语音层面。  相似文献   

3.
现代语言研究中分别有语音平面、语义平面、语法平面、语用平面的研究,在语言教学中,特别是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注意这几个平面及其相互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从语音平面的句调、停顿、重音,语义平面的词义、句义、同音词,语法平面的结构层次、结构关系、歧义,语用平面的语境、蕴含意义、交际目的等方面,探讨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欣赏,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自然应该首先考察它在语言上的特点。对古代诗歌语言的分析可以从语音、语法和语象三个层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可从其涵义和表达形式即音律、形式和涵义三个方面来分析。音律、形式、涵义三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三者只有统一起来,才能保证诗歌的思想内涵和音律美。分析19世纪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的诗——《眼泪,徒劳的眼泪》的第一和第二段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明音律、形式和涵义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思维跳跃性很强的一种文体,是文学创作的最高表达形式。诗歌形式简洁、语言精炼,不但能带给人们智慧,更赋予人们美的享受与情的陶冶。文章从意象、修辞和语音三个方面来谈英诗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7.
语音象征性是在关于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任意性还是理据性的争论背景下诞生的一个理论成果。语音象征性理论不是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的否定,而是对其有益的补充。它反映了音义在结合过程中语音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之间存在的象征性同构关系。这种象征性的同构关系对诗歌的艺术表现具有重要影响。诗歌表达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语音的象征性,不但能够暗示各种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情调,而且对诗歌意境的营造也有重要作用,使作品达到以音示义,声义并显,以音造境,境音相合之妙。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诗歌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读诗则要通过语言才能领悟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进而咀嚼其中的味道。因此,正确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华兹华斯《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体学方法,描述了《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一诗中诸如语音、词汇等语言特征,并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从而在语言结构层面上探讨了诗人赋予平凡的水仙以鲜明欢快的舞蹈形象,使心灵一瞬间的激荡得以永恒的奥妙。  相似文献   

10.
英诗的语音结构——格律诗韵律简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歌是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发抒情感的.因此,如果没有诗的节奏和押韵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欣赏诗,本文着重就格律诗的韵律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讲求含蓄蕴藉、余味曲包,多义化、感觉化的倾向很明显,带有强烈的暗示性、启发性。古代诗论也推崇语言的含而不露、语尽情遥,要求诗歌以有限的、极富包孕力的文字,创造出无限丰富的形象与意蕴,以最简洁的语言形式吸附、涵容最丰富的意义,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作为诗歌语言的最佳形态。古代诗论家认为"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言自身是有限的,它所指向的却是无限,诗不是以表现语言为指归的,语言文字仿佛是一种指标,一种符号,指向无言独化的自然或情感世界,诗语即是在超越语言的有限中走向无限美。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诗体的关系是新诗研究的基本问题。五四新诗运动确立了基于现代汉语的新诗,它是中国诗歌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但是早期的新诗诗语是不完善的,因此新诗发生以后我国诗人就踏上完善诗语的建设道路。其路径是完善诗语的大众口语方向、完善诗语的欧化语言方向和完善诗语的传统韵语方向。解决诗语与诗律的关系问题是诗语建设的关键,由于建构新诗韵律节奏的困难,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任何语言的诗歌首先都是因其语言形式而存在的。没有独特的形式就没有诗歌这一独特的体裁。目前的汉语“诗歌”已经失去“形式”。人们将目前这种不是诗歌的东西称为“诗歌”.其原因是对外来“诗歌”的误解。外语诗歌译为汉语后,其在语言形式上如果没加入汉语的“诗籍”,它就只是不是诗,而我们却以其原是诗歌为由,将这种散性的东西称为诗歌,并反过来以此为圭臬.去进行所谓的新诗歌创作。对诗歌形式的突破.有真突破,也有假突破,当代诗歌的突破以假居多。  相似文献   

14.
近三十年,学界在诗歌语言的特点、诗歌语言与其他语言的比较、诗歌语言的词汇、诗歌语言研究的角度或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应认识到从语言学角度研究诗歌语言的重要性,尤其是研究现代诗歌语言词汇将对现代汉语词汇及语体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词已经不同程度地纳入对外汉语教学课本之中,成为推广汉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用读、诵、吟、唱法教授中国古典诗词,对校正学生汉语发音、传释诗歌文意、提升学习兴趣、推扬中国文化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郑敏以诗人和学者的双重目光透视百年新诗,发现影响新诗发展的最大的问题是语言问题。她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方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途径。一方面,她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启发,结合自己的写诗体验,提出了自己的新诗语言观:新诗语言应当是一种发自诗人生命内部的、富有生命感的语言;诗人应当尽量避免使用那些浮躁喧嚣的语言,追求语言的质朴、深沉和玄远;诗歌语言不应当过分透明,而应当是半透明的。另一方面,她从西方回首东方,从中国古典诗歌中获得启示,认为新诗应当找回古典诗词在语言上的"文"性特征,增强新诗的含蓄性;应当借鉴古典诗词在语言表达上的各种特长,增强新诗的艺术魅力;应当继承中国古典诗语的音乐性传统,增强新诗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7.
语言浇铸思维模式,汉民族的思维模式是悟性的、直觉的、其诗歌最本己的言说是以“意象”缘构“意境”。新诗偏重说理,将智性的、分析的思维模式引入诗中,因而偏离了汉语自身的言路。而诗是语言自己在说话,故新诗的创作与批评都应以有无“意境”作为尺度。  相似文献   

18.
模糊性既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又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中国古诗语言模糊性在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各层面都有所体现。语言模糊理论对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把握原诗语言不同层面上的模糊性,同时充分考虑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采取恰当翻译手段,在译入语中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诗语言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19.
马燕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4):137-138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一位继承诗歌传统的现代诗人,他的诗歌语言采用新英格兰人使用的日常口语,朴实无华,简洁明快。同时,诗人在简单朴素的语言中寄寓了深意,传达了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弗罗斯特的诗歌描绘了大量的自然意象,情景清新优美;隐喻和象征等创作技巧的使用增添了诗歌的哲理和智慧,使它们有了双重或多重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梅葛即咪谷,是对彝语诗歌的总称。彝语诗歌有多种形式的分类,通过形式归类可以合并为七种类型:曲谷叟口咪、诺沤、走谷、克智、博葩、尔比、踏歌。彝语诗歌的五个外部生态特征具有活形态的性质,对彝语诗歌的传承有明显影响,但在研究彝语诗歌格律时可以剥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