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大都市区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特征,也是20世纪世界城市化的主导趋势。大都市区的出现,不仅使城市地域空间形态与规模发生重组与变化,而且使资本、产业、劳动力等要素在城市地域形成新的规律化的流动与布局,城市的基础设施规模和社区的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进而对原有的城市行政管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由于美国大都市区政治的"巴尔干化"或曰"碎化",使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难度加大。认真研究美国大都市区发展的趋势以及政治对这一发展趋势的影响,有助于我们认识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和一般规律,更有助于我国当前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西方大都市区的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产物,也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并代表了当代城市化的主导趋势。大都市区的发展在西方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对大都市区的管理也形成了较完整的体制和模式。文章分析和探讨了西方国家大都市区的几种不同管理模式,并结合我国城市发展实际,提出了若干促进大都市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国际性大都市是中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实现经济腾飞具有战略意义。本从发展国际性大都市的意义、中国国际性大都市的功能定位,以及中国实力比较强的城市与国际性大都市的比较中,探索未来中国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都市区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是美国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不仅使城市地域空间发生重组,而且使城市社会经济形态在人口移动,产业发展,空间演变,社会政治结构方面出现若干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发展是缓慢的,城市的中心作用不强.改革开放是中国城市发展的转折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在世界城市发展的大潮中,城市化进程将逐步加速,城市数量与规模将有较大发展,大都市连绵区逐步形成、壮大,几个国际性城市将进入全球城市体系网络.  相似文献   

6.
多伦多通过构建大都市区域规划、城市合并、地方政府机构重组和创建大都市联盟推进大都市区区域公共治理,建立了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多种组织模式实现的多元复合型区域网络治理模式。消除"行政区经济"梗阻,我国大都市区可借鉴多伦多区域网络合作治理经验,建立具有跨区域职能的大都市联盟(区域规划委员会、大都市联席会、城市联盟体),以实现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多伦多通过构建大都市区域规划、城市合并、地方政府机构重组和创建大都市联盟推进大都市区区域公共治理,建立了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多种组织模式实现的多元复合型区域网络治理模式。消除"行政区经济"梗阻,我国大都市区可借鉴多伦多区域网络合作治理经验,建立具有跨区域职能的大都市联盟(区域规划委员会、大都市联席会、城市联盟体),以实现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和世界闻名的特大型城市,本文通过对世界发达国家大都市发展经验的总结。对北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趋势做了探讨,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6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建设现代化郑州大都市区,推进郑州大都市区国际化发展。本文围绕郑新一体化、郑许一体化等发展规划,从经济发展、人口变化、基础建设、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了郑州大都市区的发展状况,结合国家统计年鉴和河南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运用数据分析和定性定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一体化规划的优势和阻碍,通过挖掘政策对城市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力,探讨了一体化规划对推动郑州大都市区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鞍山市站前商业中心区的改造为例,论述了做为城市重要"门面"的、现代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的商业中心区,如何更好地整合其交通、功能及历史等城市资源,构建现代化城市的基本骨架,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及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造区域人口密度函数,分析了台湾地区6个主要都会区近30年的人口空间变动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台湾中小都会区逐步取代大都会区成为吸引外来人口的新兴区域;而且,台北等大都会区城市中心人口增长已陷于停滞,并出现了郊区化现象,而中小都会区仍处于人口向都会区及其中心集聚态势。这样的人口空间变动模式主要与城市的集聚经济及大城市的规模不经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中国城市化将在三大类地区发生。一是东部沿海地区,形成城市群和城乡一体的格局,二是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三是中西部地区已形成产业支撑能力的城市和有资源开发潜力的城市。十堰作为中西部结合带并且有汽车优势产业和水电、旅游等优势资源支撑的城市,必将成为中西部结合带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地区,但即使如此,也应该遵循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环湖城镇带。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面临着城市化进程的跨越,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产业跨越发展相对应,中国处于以都市区化带动城市化的新城市时代,未来中国的区域政策需要关注大都市区管治。与传统的城市管理相比,城市管治更强调发挥各种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对政府角色也给予重新定位,强调市民社会的参与,以“协调”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实现中国大都市区“好的管治”,必须考虑中国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独特的府际关系、对上负责的干部任用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及城乡二元分割体制。  相似文献   

14.
都市区文化是体现都市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包容、创新和融合是都市区文化的重要要求。郑州都市区建设既要充分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又要进行现代文化的培育和创新,努力形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都市区文化建设既需要创新体制和机制,又需要加强管理和运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斜率陡悬,压缩了城乡问题释放和缓解的时间,从而快速积聚城乡社会危机。现阶段我国城乡社会危机的焦点分布在特大城市和农村地区两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总体策略,既要把握好全局的平衡发展,又要着重针对特大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两端潜在的社会危机,制定相应的对策。缓解特大城市社会危机的规划策略重点包括:大力推进城市基本公共设施和服务均等化,确保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供给"托底",保障老龄化社会为老服务的基本条件,并通过城市社区规划寻求特大城市的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广大农村地区社会危机的规划策略重点包括:注重乡村产业经济"造血机能"的培育,大力推进乡村社会自治,鼓励地方文化保护并加强地方传统特色文化传承,通过促进农村社区规划来探索乡村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杭州的城市文明,推动了城市经济各方面的繁荣,并催生出以西湖游赏为独特内涵的城市审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社会政治的变革与经济的进步是推动杭州城市文化兴盛的根本基础,外来移民及其文化则加速了杭州城市文化的重组与变革,创造了新的城市文化精神。历代杭州城市建设,在极大改变了城市外观和空间格局的同时,有效适应了当时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城市区域内部职能的分化,使杭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发面成为全国闻名的大都市。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城乡一体化作为协调城市和农村两大地域经济和社会系统的重要方式,将会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产生更加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温州市为例.从城乡地域经济的融合、人口流动和居住空间的变化,城乡间交流的日益增强,以及城乡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出发,分析了信息化对城乡一体化进程可能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并就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国外都市圈理论的引入和借鉴对我国区域城市的发展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中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得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借鉴中外都市圈成功的经验,结合兰白都市圈自身的优劣势,借西部大开发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机,本着依托中心城市兰州、构建兰白都市圈所取得的叠加效益,远远超过各城市各自为政所得到的效益总量的原则,整体推动甘肃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代美国大都市区治理的争论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大都市区治理机制选择一直是美国公共政策的关键主题,学界围绕巨人政府论、多中心治理和新区域主义等治理机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是,在治理实践中,任何治理机制都不是全能的。因此,大都市区的治理机制应该是多元化的,而具体的治理机制应该遵循交易费用经济学所主张的“区别性组合”逻辑来选择。这些争论对当代中国区域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上海大都市圈的构建及其人口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都市圈是现代城市发展空间组织的一种基本模式。在中国,上海大都市圈的构建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它将强有力地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区域整合。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大都市圈人口的现状特征是:人口规模偏小;已基本进入零增长和负增长阶段;性别比下降,老龄化加速;人口化素质全面提高;外来迁移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城市化显加快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