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前阵子笔者和电视台的记者赴某部队采访一位“爱鸟司令”。采访中需要拍摄一组群鸟齐飞的镜头。可偏偏当时恰逢黄昏时分,鸟儿早已归林休憩。部队考虑到我们来一趟不容易,便答应了电视台记者的要求,让士兵们大喊大叫.哄赶鸟儿,结果鸟群受惊,腾空而起。我这位同行如愿以偿拍摄到了热闹场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热点问题越来越多,新闻工作者的注意力也逐渐聚焦于热点问题。在追逐热点问题上,新闻记者首当其冲,常常能及时反映热点问题,社会反响强烈。如果记者,特别是通讯员一窝蜂去追逐热点.势必造成控车和落马。1996年春.西安驻军、院校会战于黑河弓体工程。受领导指派俄随部队到工地采访。根据往年的情况,西安地区的报纸、电台、电视台都要派记者采访,驻军部队、院校也将派新闻干事采访.而且各新闻机构的记者采访回去于当天或隔天便要发消息。作为部队的通讯员,如果采访了部队参加劳动的消息.在西安地区是无法及时发…  相似文献   

3.
如果不是《军事记》编辑部约稿.我真的不敢在这里谈什么初上“两会”的体会。记得“两会”前记部通知我上会时.心里的感觉是既兴奋,又担心。对于我这位记队伍的新手来说,能参加“两会”报道,不仅是领导的信任,更是一次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可我担心的是.自己常年从事基层部队采访,平时对时政报道了解甚少,第一次上会,写不出东西“砸了锅”咋办?  相似文献   

4.
笔在基层电视台做电视新闻记已有六年了,每天上班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去哪里采访?采访什么?新闻线索从何而来?这是一个相当实际的问题。作为一名优秀记,不能坐等上司硬性指派采访任务,应该要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经济报道的线索。事实上,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是经济领域,矛盾最多、问题最多的也是经济领域。可以说,经济领域每天都有极多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我们记去挖掘、去发现。那么,经济报道的线索从何而来呢?笔根据几年的采访经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作为县级电视台的记,我们都有很深刻的体会:一般性新闻报道较多受当地宣传环境的影响。每天有上级部门给我们布置很多采访和宣传的任务。由于一线记人手紧张.客观上给造成疲于应付的局面;主观上记新闻敏感性不强.采访深度挖掘不够。于是乎会议报道多,领导人活动多,连乡镇报道员送上来的稿子也大多是宣传乡镇领导的活动:而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百姓的新闻较少;程式化、中规中矩的新闻多,而有自己的观点、有鲜明个性的报道较少;强调宣传功能过多,而对新闻价值尖注注太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探寻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的最佳结合点呢?  相似文献   

6.
郭建跃 《军事记者》2004,(11):38-39
按说,记亲历采访现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当记久了,总会有无数亲历各种现场的经历值得回忆,特别是总有几个特殊的亲历使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记得那是我刚刚当记不久,就争取到一次随我军装备最精良的机械化部队长途机动演练的亲历。已经深夜12点了,我跟随军区导演部在某机械化师一个团一个团地检查机动前的准备情况,导演部不是怕部队准备不足,正好相反,是怕部队提前准备,失去检验部队紧急拉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宿舍里住进一个男军官 走进军事记行列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报社调我时只见其,没见其人,直到调档案时才知我的性别。经过一波三折,我成为《火箭兵报》的一名军事记。到报社上班的第一天,有个男记就对我说:“女人当军事记,麻烦!”第一次下部队采访,就不幸言中。  相似文献   

8.
不知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场面:到部队采访,旁人介绍,这是某报的某某记。接待说:知道,知道,久闻大名!然而,此时若有人再问一句你的作品,能说出一二三的恐怕不多。  相似文献   

9.
浅谈新闻采访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攀 《军事记者》2004,(5):13-14
采访活动是新闻活动全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通过记的感官和意识加工转化为记的主观认识的过程。采访也是记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动态过程,从传播学角度讲.记与采访对象交流与分享的信息符号.除声音、语言外,还包括手势、姿势、表情等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成熟的记总是既采访事实.又采访思想。可是为数不少的年轻记、通讯员.或因采写时间太紧,或囿于对“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理解机械片面,或认为基层群众讲道理(思想)大多讲不出什么道道来等,在采访中往往匆忙采访事实,忽略或放松了采访思想。这样写出的稿子只能是一般化的,难有深度.更难出精品,因此这一偏颇做法需要引起重视和纠正。采访中能不能做到“采访思想”,不仅有对这一做法必要性的认识问题,还有一个如何掌握具体操作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剑南 《新闻知识》2004,(10):52-53
有人说,新闻采访不是学问,而只是有关于采访提问的技巧。美国《塔尔萨论坛报》的鲍勃.福尔斯曼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决当不好记的。”(转引自兰鸿《新闻采访学》P229)因为记凭借所占有的信息传递的舞台,借助自己的采访报道向受众传递信息,于是,采访活动在记的整个收集素材的活动中便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普通人情结──记深圳电视台主持人孟远刘宏孟远做过播音员、记者,现在是深圳电视台主持人,在这三种新闻工作的角色中,她更喜欢做记者。80年代初,她在新疆电视台当播音员,颇有名气。可是她不愿等到播音生涯结束时才有采访机会,于是在1985年来到了还在创业阶段...  相似文献   

13.
谢顾问:自报名参加新闻函授后,我也常跑基层,学着进行现场采访,但写了稿子让新闻干事一看,新闻干事总是说:“采访不能光凭听、问、记,还要学会用眼睛采访。”请问,究竟如何用眼睛采访呢?54886部队阚绪猛阚绪猛同志:说“采访不能光凭听、问、记,还要学会用眼睛采访”,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学会用眼睛观察,不仅可以补充耳听所没有触及的内容,也可以核对耳听的事实,从而准确地获得第一手材料。此外,眼睛可以便采访者更真实地采访到现场的环境、气氛和细节,把亲眼见的景物细节写进稿子里,可以再…  相似文献   

14.
《军事记者》2004,(12):33-35
前不久.解放军报社记部组织开展了历时20余天的改进记采访作风专项教育,各站(组)记重新学习江主席视察军报时的讲话.结合“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加强内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制度规定。大家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认真总结查找采访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取得了成效。下面是各位记在此次专项教育中谈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5.
去年,我随河北广播电视代表团赴德国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对广播电视业进行了短期采访考察。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位于德国西部,西与比利时.荷兰接壤,是德国人口稠密的地区。德国最大的广播电视台——西德意志广播电视台设于此州。代表团先后考察了位于门兴格拉德巴赫市的RADI090.1广播电台和位于亚琛市的西德意志广播电视台  相似文献   

16.
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一次,我们几个在新闻战线上蹒跚学步的新兵,随一位老记者下部队采访。几天过去,材料记了一本  相似文献   

17.
从时间意义上说,采写效率是新闻的生命.而提高采访效率是提高写作效率的前提。采访效率低下。即使记有“七步成诗”之才,恐怕也无济于事。采写好比做饭.采访得来的材料是米,记的笔力是柴,有米无柴,徒叹无奈;有柴无米,烧穿锅底。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是产生新闻的基本手段,是记最基本的职业活动。从每一条新闻产生的过程来看,都必须经过采访、写作与制作这两道工序。因此,有采访才会有新闻,新闻是记采访活动的结晶。记在采访中,之所以能同采访对象面对面地融洽交谈,甚至是心灵上的沟通,最终获取新闻素材,既取决于记对采访对象的认识和了解,更取决于记正确运用公关人  相似文献   

19.
《新闻窗》2006,(1):F0002-F0002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贵州省委宣传部组织省内主流媒体.于2005年12月18日启动了大型采访报道——《沿着红军的足迹——穿行多彩贵州》贵州日报、贵州电台、贵州电视台的记者.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进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采访。  相似文献   

20.
罗晓雯 《新闻世界》2004,(11):67-67
建国以来.我国的传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党政机关的一部分.因而记采访工作也是党政工作的一部分.任何人接受采访亦被视为责无旁待的“任务”。现在情形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去年的报刊治理中.行政权力退出了较为广泛的传媒市场,传媒从编务到经营.均需自主管理.但由挂靠机关任命主要负责人、监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舆论导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使用的是“监督”概念.不是直接干预。这种新情况下讨论“采访权”.应注意记和传媒“权力”背景的弱化,采访成为记职业的一道工作程序.不再是特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