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有芳 《中学文科》2009,(11):68-68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课程生活化”和“生活课程化”是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我们应该在物理教育中实现“课程生活化”和“生活课程化”.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对“课程”概念的理解单一而狭隘。人们往往把课程窄化为“学科”.窄化为“教材”.甚至“教科书”。那么,课程资源也无非是一些书面的材料。对于教师来说.它就是一些教学参考、教学辅助材料.对于学生来说,它就是一些学习辅导资料、习题集、习作选等。那么.课外阅读岂不就是课外书籍文本的阅读吗?这种对“课程”和“课程资源”的理解制约了人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新课程以更具弹性的课程结构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提供基础.从关注课程的“学术性”到重视课程的“社会性”.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知识系统”向“多元能力”转化.新课程的内容设计更多地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4.
陈家尧 《今日教育》2007,(10S):41-43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不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不再只是“文本课程”“制度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由此.课程内容除了有预先设计的静态的文本内容.还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新的内容。所以有人说.新课程的话语体系中“生成”成为一个高频词。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在积极尝试生成性教学.可是.由于对“生成”的理解有误,出现了一些误区,甚至出现了被“生成”牵着鼻子走的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吸取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合理因素.转变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理念,探索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新思路是一种有益的尝试。(1)课程目标取向的“多元化”转变.由“普遍性目标”取向发展到“行为目标”取向.再发展到“生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体现了课程领域对人的主体价值和个性解放的不懈追求.也反映了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年间。“课”指课业.就是现在所说的教育内容之意;“程”有程度、程序、进程的意思。“课程”就是课业的进程。此后课程理论家和教育哲学家不断地探讨课程的本质.然而.对于课程虽然仍没有精确的定义.但谁也不否认课程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综观各国课程管理制度可以发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成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7.
《宁夏教育》2012,(7):158-158
1.将兴趣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次要课程”,以辅助“主要课程”或学科课程。这种观点和做法可追溯到夸美纽斯,他把“泛智学校”的课程分为三类:“主要课程”“次要课程”和“第三类课程”,并在辅助性的“次要课程”中提出“兴趣作业”的课程概念和组织——“由于直接的兴趣而组织的智力作业”。  相似文献   

8.
如何认识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是职业教育课程观最根本、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关于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属性,目前主要形成了这样几种说法:一是“能力本位说”.二是“工作过程说”,三是“实践导向说”。三种说法或日三种课程观,表达上虽然不同.实质上是一致的.即职业教育课程是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三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科目增多了.但有很多教学内容出现重复交又现象.三者处于割裂状态.费时低效。这样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抑制了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这为我们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以上分析.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进行了“语文课程资源三级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海中坚持以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以现有的课程资源为现实基础.以实现培养目标和形成学校特色为终极追求.以省高考方案和高考说明为重要参照.采取“定餐制”、“配餐制”和“自助餐制”相互协调补充的课程编排模式来设置学校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现有课程资源的优势.也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学科课程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推出了全国统一的“国家课程”.这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其有利的一面。然而,这次课程改革所付出的代价却是使教师这一教学的主干力量受到了打击。而且,“国家课程”与“国家评定”一旦成为教育市场化的工具,在实践中就有被“扭曲”、“异化”的危险.通过对英国国家课程多角度的评析,提出课程革新的合作模式,旨在为当前的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国家、社会、学校对课程的理解异彩纷呈。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排头兵.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与交融的背景下。在核心学习领域与科目里.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语文课程改革也受到来自各方的“建议”.导致语文课程意识泛化.在“工具性”和“人文性”定位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基本文化素养教育”。但“课程不仅是以构成学科及其背景的文化领域作为基础来组织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个性化教育”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小班化教育乃至一切教育的内在的、本质的、终极的追求。我校围绕“生本教育”这一主题,确立了“为每一位学生设置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开发和深入实施校本课程,设置了以“中华经典文化”为核心的环境课程;以自主创编教材、拓展学科教学为目标的“天天微型课”和以彰显学校艺术教育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周末课程超市”和“五小”特色活动课程.不断追求“小班化”的课程理想.让校本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教学实践.推动师生多元发展、自主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职《药物合成反应》项目化教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物合成反应》是高职院校“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分析本课程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引出“项目教学法”.并对本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探.给出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案的示例。  相似文献   

15.
张丽 《考试周刊》2011,(67):150-151
文章通过对项目教学法和计算机绘图-AutoCAD课程的介绍.针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制定了以绘制“机用虎钳”和“齿轮油泵”零件图和装配图为目标的两个教学项目.“机用虎钳”作为课程教学的入门项目.“齿轮油泵”作为课程知识巩固和提高项目。并以“机用虎钳”为例,结合学科知识.制定了项目实施的任务模块.分析了此项目实施的细节,以及注意事项.为计算机绘图——AutoCAD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职业教育界非常关注德国所开展的“学习领域”课程改革实践与发展.也在课程改革中开始借鉴其改革经验和实践成果。由于对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改革缺乏深层的理论认识和整体把握.导致国内职业院校在借鉴和学习过程中存在许多实践困境和误区。围绕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改革,本文旨在从其理论根基、教学指导理念、课程开发途径等角度来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从而更利于对“学习领域”课程改革实践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欧阳明 《师道》2014,(10):1-1
课程改革.不应是“革命”.而应是“改良.,'。现在许多学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一说到课程开发,都一窝蜂地把别人开发的课程移植而来,不管适不适合本校学生需要就在本校实施,但并不是植根于本校的“校本课程”。其实校本课程一定要体现“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才有利于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一说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都想学习北京十一学校的“走班上课”,其实在本校条件不具备时,还是不要盲目去“复制”.先把“班级授课”抓好也行。一说到打造高效课堂,都去模仿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先学后教”,不管学科特点、课的类型、学生状况,强行让学生“占领”课堂,让教师“靠边站”,其实有些课“先教后学”也未尝不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代课程与教学论:新内容体系与教材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文化哲学观的视角看,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作为特殊精神文化,实质上是人们进行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殊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知识与经验形态。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新内容体系,包括“课程与教学概论”“课程与教学系统”“课程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管理及领导”以及“课程与教学美学”等五个相互联系的领域。基于“学习为本”价值观.当代课程与教学论需建构“学程式”新教材结构.以强化其实作性并促进有效教学。新教材的章节组织和结构特征,遵循教育心理学规律和教学法原则并依托互联网,应当从“激发学习动机”“丰富教学环境”“提供练习机会”以及“开发网络资源”等方面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校长课程领导的策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情况,校长选择“已经按照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足、开齐课程”的占48.9%:选择“虽然尝试对各类课程进行整合,但是还不知道如何做”的占21.2%;选择三级课程“已经围绕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占29.9%。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对通识教育理解不透,出现课程结构不合理,“核心课程”开发不够,课程管理混乱等现象.需要重新领会通识教育内涵、设置“4+1”的课程模式,加强核心课程、综合的课程、主题研讨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强化教育经典导读.注重隐性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