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女性悲剧的主题,是中外古今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如果说,女性是美的最高体现,那么,悲剧则是女性的永恒影子。在女性和悲剧之间,仿佛有一条隐匿着的锁链,沉落在历史的荡荡长河之中。”①本文所要论述的建安文人诗赋中女性的悲剧,正是这荡荡长河中的一滴水,它既是古今中外女性悲剧的缩影,又是特定时代——汉末建安女性生活和命运的真实写照。纵观建安文人诗赋,我们发现,建安文人塑造了一系列美女、思妇、弃妇和寡妇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妇女形象,通过反映她们对自由爱情和幸福婚姻的执着追求与这一追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哈代的短篇小说秉承其长篇小说中一贯的主题:关注和审视女性的悲剧命运,并对她们的悲剧命运寄于深刻的同情。本文从哈代的短篇集《生活的小讽刺》、《威赛克斯故事》出发,从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女性自身性格中的弱点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哈代短篇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男性作家,亨利·詹姆斯对于女性主题的偏爱,在评论界褒贬不一。本文从詹姆斯的家庭环境、性格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入手,分析了他创作中采用女性视角的利弊及由此引发的对他笔下女主角的悲剧命运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萧红的作品包含着许多主题,而女性悲剧是其中的主题之一。笔者试图通过探析萧红以及她小说中女性的生存困境、婚姻困境,生育困境,揭示女性的悲剧,进而揭示出残酷的男权中心文化、传统的封建痼疾给女性身体和精神带来的戕害乖残杀。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颓废而又毫无出路,挣扎来去,摆脱不了道德与金钱的双重枷锁,难以避免情感的悲剧。张爱玲小说的主题也是女性文学的永恒主题——无非金钱与爱情。张爱玲与当代女性作家都没有解决女性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6.
《静静的顿河》充分体现了肖洛霍夫作品悲剧史诗的艺术风格。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与葛利高里命运相连的几个女性命运,以其性别特征,围绕着爱和死的永恒主题,构成整部作品悲剧美最为精彩的内容。可以说整部作品,从卷首的开篇到巨著的结尾,都是女性个体命运的悲剧紧紧地包围着主人公葛利高里,使整部作品达到了至悲至美的极境。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女剧作家及其悲剧剧本来看,女性是悲剧性别,现代女性悲剧往往以作为家庭叛逆的女主人公死亡或出走为结局,演绎着由生活而学的悲剧。现代女性戏剧中的“家”,既没有使女性们成为独立意义上的人,也没有让她们摆脱被男性伤害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古今中外,许多学作品表现了女性的悲剧命运。这些悲剧女性对生活和幸福的追求并不完全相同,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也各有差别,但从中我们也能寻求到某些相似之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羊脂球》便是这样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男权主义社会特点的角度分析托马斯·哈代的著名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主题,文章分别分析了三个主人公亚雷、安吉尔、苔丝在苔丝悲剧中所起到的作用,最终得出结论,苔丝的悲剧是男权社会背景下的必然结果.苔丝的悲剧是当时女性的悲剧命运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五四”女性散文作为“五四”文学中独特的文学现象。它从女性视野出发,建构着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女性散文文本,真诚的体验、悲剧美的追求。悲剧美的追求、柔婉的风格以及独特的抒情结构与手段等,构成了它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恩格斯文论中的“典型”、“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历史观点”的概念,以及“典型环境”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关系。认为,在恩格斯的文论中,“典型人物”有两种,一种是“非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种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的“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内涵是要有细节的真实、要有标示出一时代(或社会)区别于另一时代(或社会)并标示出“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现实生活关系特点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展示“典型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典型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示范、警示和激励、感染的作用。当前典型教育的效应不断弱化,表现为:树立的典型本身过于完美,降低了在群众中的可信度;典型的树立过于单一,没有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加以宣传和教育;多注重正面典型的示范,对于反面典型的警示存在不足。强化典型教育效应的对策为:选择典型要实事求是、具体对象具体分析,坚持客观性;宣传典型要全方位、多元化,保持连续性;保障典型要制度化、规模化,形成系统性。  相似文献   

13.
何其芳当年提出典型“共名”说 ,实质是如何理解典型的突出性格特点问题。在典型问题探讨中 ,常常会牵涉到这个问题。实际上 ,典型之成为典型 ,并不是由于他的突出性格特点 ,典型的突出性格特点也不能抽象化为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身上见到的性格共性 ,必须把典型的典型性与典型的客观效果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4.
陶陶 《培训与研究》2007,24(3):1-6,17
小说典型理论在明清时代经过了从朦胧走向明晰而至成熟的一个发展轨迹。从李贽提出了典型的共性与个性的“同而不同处有辨”的思想,到叶昼提出典型的多层心理分析,到金圣叹揭示的典型之“同中之异”,到毛宗岗的典型和类型的区分,到张竹坡典型的“犯而不犯”、“尚有典型”的理论思维,终至成熟。而后,脂砚斋对典型的二重性作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因此,中国的典型理论形成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美学思想和学理渊源。  相似文献   

15.
以典型产品贸易为学习情境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中,以典型产品贸易为学习情境,选择的典型产品由简单到复杂;对典型产品贸易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典型产品贸易的工作对象、工作步骤、工作要求、工艺流程规范等内容;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并进行相应的课业文本设计,形成引导文、工作页等学习材料.实施以典型产品贸易为学习情境的课程,须建立职场化的教学场所.并以工作或学习成果为栽体进行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的艺术典型观包括两个统一,一是要求人物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对“人物的有代表性的性格作出卓越的个性刻画”;二是要求人物与环境的统一,“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这两方面之间又构成更高一级的辩证统一,即对典型环境中“人物的有代表性的性格作出卓越的个性刻画”。  相似文献   

17.
典型是体现人类审美理想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集中地概括一定社会生活中某种人或事物的共性,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是生活现象的结晶,是创作的基本法则之一,没有典型就没有创作,所以典型的存在必然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否则典型人物就不具有存在的必要了。拟就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这一典型人物,从特征性和艺术魅力两个方面论述典型人物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典型报道是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重要舆论手段,特别是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以电视媒体宣传典型人物、典型群体和典型事件的任务越来越重。如何提高典型报道的宣传质量,达到宣传效果,多年来,电视媒体也一直在进行探讨和研究。文章结合实践经验,从先期采访的选材、典型素材的挖掘、最终成文应遵循的原则和运用的技巧等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做好典型报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胡风与周扬有关典型理论的论争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典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典型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典型报道既是一种报道观念,也是一种报道方式,完整的典型报道概念应该是“报道观念-报道方式“两个维度共同作用下的“集合体“.典型报道的演进历史正是这两个维度双向互动、相互博弈的过程.因此,必须立足于“报道观念-报道方式“两个维度的互动关系,才能拓展典型报道研究的新“进路“.同时,只有把典型报道纳入到不同的时代背景、社会生态环境和媒体现状之下进行研究,才能够得出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