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识才漫谈     
(一) "雨下到地上,变成了什么?"有同学回答说:"变成了氢氧化合物"。有同学回答:"变成了春天"。如果一定分出个谁是谁非,可得慎重。张飞阵前是人才,若纺棉织布,远比不了黄道婆,反之亦然。看来人才与否,与所处的职业位置不无关系。 有高考状元,当年万人丛中一点红。可惜,四年北大,四年逍遥。信息时代的电闪雷鸣,未曾惊醒灯红酒绿沉醉客。时至今朝,不但该学的未学到,反而把学到的忘个干净。衣食无着,只好混迹某小报,跟了美眉跑龙套。看来人才与否,与时间阶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3.
识才用才     
古人讲:"经世之道,识人为先","举贤荐才,为政之要。"对企业来说,没有一流的人才,就不会有一流的企业;对学校来说,没有名师,也很难诞生名校。会识才、能用才的校长,一定会是一个高明的校长。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责任也不外乎出思路、识才用才两件事。校长不一定是最懂教学的人,但一定要让最懂教学的人去管理教学。教学上的  相似文献   

4.
识才·用才     
识才·用才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孙膑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王夫之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竟之谓贫。─—魏源何世无材,患人主不能识耳,苟能识之,何患无才。─—汉武帝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  相似文献   

5.
十论识才观     
为了准确识别、评价人 ,需要树立正确的识才观。1.利益观。“善于体会领导意图”、“早请示 ,晚汇报”类型的人 ,因为不自作主张 ,能够使领导者有顺手感、安定感而容易得到任用、重用。而那些肯动脑筋、不随声附和或常持反对意见的人 ,给人的感觉却恰恰相反而不被任用、重用。其实 ,组织的发展及基于此的领导者个人的发展 ,才是组织与领导者双方共同的根本利益。只有大胆起用、培养那些肯动脑筋、不随声附和或常持反对意见的人 ,追求与组织发展相统一的个人利益 ,才是正确的利益观。2 .属性观。判断一人属性的基本依据 ,存在于目的、目标等…  相似文献   

6.
《同学少年》2012,(9):52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生性幽默,爱才若渴。传说他在江西做提学副使时,发现有个读书人与他同名同姓,就同读书人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一联你来对。"说完随口吟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这一联  相似文献   

7.
朱忠保 《山东教育》2010,(7):127-127
学会运用“圆心理论” 一个优秀的校长,应懂得怎样发挥广大教师的特长,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虽然每一个校长所用的方法不同,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平等对待每一个教师,与每一个教师都保持相同的距离,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感受到校长对他的平等尊重,这就是“圆心理论”。  相似文献   

8.
刘辉 《湖北教育》2010,(6):75-75
毛泽东晚年对邓小平说过一句沉甸甸的话:"人才难得!"这充分体现出毛泽东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他的识才爱才艺术,是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很值得学习与借鉴。一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9.
“十八”作为数词具有表数功能,用于确指时表示具体的数目,用于概指时则夸饰数量多、大;除此之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八”与宗教、哲学、汉民族思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11.
立宁 《语文知识》2000,(5):48-49
独词句是由一个词或一个偏正结构构成的不能断定是主语还是谓语的句子。常见的独词句有以下几种形式:一、表呼唤的。例如:1.同志们!2.喂!3.敖维!4.小周。二、表示应答。例如:1.喂!2.是。3.噢!三、表示感叹。例如:1.唉!2.哈哈!3.啊!4.啊呀!四、在文艺作品中说明背景。例如:1.1998年的冬季。2.北京的农村。3.江汉平原的某地。4.一星期后晚上十一点半。  相似文献   

12.
“家长会”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每学期的期中考试后都要召开家长会。据了解,不少学校的家长会,尤其是边远山区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一般采用的模式是班主任介绍本班学生的考试情况和主要表现,成绩排名,布置后期工作,催缴有关的费用。在会上,对优等生赞扬,对后进生提出批评甚至大发脾气。结果呢?优等生的家长越来越“光彩”,后进生的家长越来越烦恼,有些望子成龙心切而教育方法又不当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不是打就是骂,往往遭到子女的冷落甚至顶撞,导致优等生越来越骄傲,后进生越来越没有信心。开好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门艺术,他不仅要…  相似文献   

13.
“作弊”之举,政治、经济、人际关系领域均有。范围之广泛,历史之久远,手法之繁多,危害之剧烈,实有大加议论、严加杜绝之必要。本文只想就学校考试作弊一事,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张敞画届”的典故源于《汉书·张敞传》,是说西汉时的京兆尹张敞经常为妻子画眉毛。而且画的样子很好看。后人因这一典故而以“画眉”来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但通过对典故进行重新撂究发现,这一被后世传为佳话的夫妻关系其实并不被当时的主流社会认可,张敞本人因此举而仕途受阻,终不得重用。文章从这一典故出发,对在儒家学说笼罩下的汉代夫妻关系做一简单剖析,进而窥探在这种氛固下的汉代社会文化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被指称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千百年来,围绕"道"字,延伸出无数理论与学说,今天笔者就"师道"这一话题来谈谈个人见解。师道,指尊师重道之理,从师问学之道(《汉书·匡衡传》:"望之奏衡经学精习,说有师道,可观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感触最深的就是"从师问学之道"。早在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的《师说》中就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的"道"指道理,教师的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磨合”谈“谋和”。论述了“谋和”的本质。凡事和则兴,不和则废。“和”和“同”不是一个概念。要寻求“谋和”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7.
张欣 《文教资料》2011,(22):28-29
假借,位列"六书",自清代以来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其为造字之法,另一派认为其是用字之法。本文综合多位学者的观点,对假借字进行分析,并论述假借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基础教育的阅读来说,一个人的阅读既是文化的积淀,更是情感体验的提升。皮果罗夫曾经说过:“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文本的阅读学生往往是不愿读,甚至怕读。由于学生的冷淡导致对文本理解的偏差,最终也导致自身言语的匮乏。显然这是我们语文老师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就学生阅读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可以理解为语言和文字,也可以理解为口头语和书面语。语言是一种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系统,文字是记录口头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本虽然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但表达的仍然是语言(书面语言)。  相似文献   

20.
灵感是人在思维过程达到高潮阶段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全部精神力量,高度积极性的集中表现,灵感的产生来自三方面的因素:一、实践与积累;二、思考与想象;三、契机与顿悟。其中参加实践积累材料是前提,但如果只有积累,没有深入的思考,灵感也不会从天而降,灵感的产生还离不开偶然的机遇和作的顿悟。在写作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机遇,捕捉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