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华 《广西教育》2010,(13):46-47
中位数与众数是统计与概率中新增的教学内容,在日常听课中发现许多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它们的定义和求法上,而对其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很少提及。因此,常常出现学生学习后会说什么是中位数与众数;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却不能很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和运用。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住中位数与众数是一种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的本质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
田国华 《广东教育》2008,(4):112-113
一、课前分析 授课内容:众数、中位数.它们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两个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的重点是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及两概念的运用.难点是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3.
知识点分析: “众数”选自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对一些统计量的意义如平均数、中位数有了一定认识后引出的新统计量:众数。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在观察和处理数据、探究分享、做出决策的过程中,通过对比理解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及关心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学习"众数"前,已掌握了平均数和中位数,并能运用这两种统计参数来分析数据,并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学习"众数"的知识经验基础。在教学"众数"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迁移、对比、选择中牢固掌握众数的统计意义及特点。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中位数与众数后,教材安排的一节以"了解同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全过程,综合运用统计的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6.
1 课前分析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两个统计特征量 ,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好素材 .所以 ,本节课的重点是众数和中位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运用 .难点是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地分析 .因为利用数据进行分析 ,对刚刚接触统计的学生来说 ,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在学习目标上 ,(1)使学生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中位数与众数后,教材安排的一节以"了解同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全过程,综合运用统计的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8.
张瑜 《福建教育》2008,(1):45-45,62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安排了平均数,五年级上册安排了中位数,五年级下册安排了众数。众数与平均数、中位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众数着眼于对各种数据出现的次数的考察,其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教学目标: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能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与联系;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达数据的不同特征。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众数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9.
<正>中位数和众数是继平均数之后,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两个统计量.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当需要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时,学生往往认为平均数才是这组数据的代表,而忽视了对中位数和众数的选择使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了解为何要学习中位数和众数,也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两个统计量,这需要从概念的历史产生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此,我们对中位数和众数的历史起源进行考察,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概念教学案例,并在八年级进行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1课前分析 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两个统计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好素材.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众数和中位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运用. 难点是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地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我们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内容和考查目标,灵活选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来反映一组数据某个方面的特征。数据的代表要求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合理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对这部分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 7月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下面 ,笔者就本课例在这方面的努力作一些评价 :桂文通老师教学内容的安排是遵循由浅入深 ,由低到高来进行的 .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上 :基础、拓展、创新 .第一个层次 :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材是按以下顺序进行的 :引例→众数的意义→求众数 (例 1 )→举例→中位数的意义→求中位数 (例 2 ) .而桂老师安排的顺序是 :引例→ 众数的意义中位数的意义 →练习 …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位数和众数"。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平均数基础上来学习的。通过挖掘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近年的中考试题中,与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有关的应用问题有很多.要解答它们,我们应该明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它们都是数据的代表,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量,只是反映的角度不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特征数最基本、最常用的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学习时应注意以下特别提示以及它们的联系、区别与运用.  相似文献   

16.
很多老师,包括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教了中位数、众数后,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学生学了中位数后,就认为中位数好,平均数不好,不论对哪组数据进行判断和预测,学生们无一例外地会选择用中位数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等到六年级学习了众数后,又会说众数好,对平均数、中位数视而不见,致使教学效果和设计初衷产生了一定的偏差.问题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7.
总评:1.本课通过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认知冲突,从而引入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让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平均,并体会到中位数与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时,对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三个统计量往往混淆不清,容易弄错,尤其表现在做练习中.因此,指导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众数     
《众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它是传统教材所没有的,这一个统计量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有关平均数、中位数的基础上,体会众数对描述数据特征的重要意义。现实生活中,常常需要对数据作统计分析,并能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因此,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统计"知识的教学,教材围绕"如何  相似文献   

20.
一、现有文献,教材中存在的错误统计学中,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反映原始数据或次数分配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数.若反映某统计特征的原始数据有N个,记为,个(其中允许有相同的数据出现).构造一个离散型防机变量分布如下:或合并其中数值相同的项而写成当N个统计数据为未经整理或单项次数分配时,统计学中关于算术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与概率论中分的数学期望,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相同.即算术平均值;中位数X(med)满足众数X(mo)=Xi,地则为分布列中使概率达到极大值的点xi。易于说明当占的概率数,为单峰对称数时有偏斜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