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意的呼唤     
语文是什么?有多种表述,我喜欢这样的一种:“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清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失却膑骨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  相似文献   

2.
如今,不少的语文课堂,干枯板结,令人乏味,甚至面目可憎。有鉴于此,我们在这里"呐喊"一声,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语文课堂不懈的美学追求。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这里的"诗",并不是指那些在书上供人反复吟咏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是诗性的教育,要重视诗文教学,在课堂中植入诗化语言,浇注诗情,培育人性的诗意,使人徜徉在诗意的语文课堂,流连忘返.但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由于现实教育的不全面和人文价值的迷失,我们有必要呼唤语文教学中诗意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正>诗与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希腊艺术鼎盛时期,神话、史诗、悲剧、喜剧、诗歌、音乐是希腊教育的主要教材。诗人是公认的"教育家""第一批哲人"。艺术和诗人都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中国是重视"诗教"的国度。孔子说:"不学诗,无以立。"诗与教育的渊源在今天继续受到重视,许多教育家都在提倡"诗性教育",要让师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那么何谓"诗意教育"?答案多种多样。可以说,"诗意"教育不同于"公文味"教育,不同于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平铺直叙、程式化、无波澜、无起伏的教育,是有押扬顿挫、有节奏、  相似文献   

5.
诗与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希腊艺术鼎盛时期,神话、史诗、悲剧、喜剧、诗歌、音乐是希腊教育的主要教材。诗人是公认的“教育家”“第一批哲人”,艺术和诗人都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中国是重视“诗教”的国度,、孔子说:“不学诗,无以立”诗与教育的渊源在今天继续受到重视,许多教育家都在提倡“诗性教育”,要让师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是富有诗意的,主要体现在文本的人文性上,而文本是作者美好情感与高尚思想的产物。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进行直白地说教,而是要通过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思想情感。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诗意之中领悟文章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叶庆 《留学生》2012,(3):40-41
李英武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会员。留俄美术家校友会会员。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副教授。200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2006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到北京语言大学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俄语系学习。随后赴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学院访问学习一年。作品曾在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展出.部分作品为国内多家机构和世界各国友人收藏。  相似文献   

8.
隔离在世界之外的人类 梭罗说过:“世界蕴藏在野性中。”按照这个标准,现在的人类已然被自己创造的种种隔离在世界之外了。当人类建造起文明,曾经让我们能够从猿猴进化成为高等动物的冒险与探索的冲动基因正在不断地退化。在人类自己打造的温室中,未知与探索已经变成了冒险的代名词。为了安全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将自己和孩子隔离在隐藏着未知危险的自然之外。可是当人类侧身让危险从胸前滑过的同时,有很多东西也在同样看不到的背后与我们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浸润着人类社会的诸种生命样式,“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对作品表层感性文学形象的感悟必然会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将学生引入文学的场内,还原“形真”、“情切”、“意远”、“理蕴”天然融合的高校文学课堂,变有限的课堂教育为无限的终身式教育。  相似文献   

10.
苏联教育家列节夫曾说:"语文应该让孩子们在美的空间遨游。"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它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自身富有的美育效能,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把学生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新课堂中,师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无疑给语文教学带来一片自由的天空。因而,让语文活起来,让语文课生动起来已不是庄子望洋兴叹的无奈了。语文教学理应是充满诗意的。  相似文献   

12.
乔春梅 《教育艺术》2006,(10):42-43
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培育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为此,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诗意因素已成为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理解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限制,诗意的语文教学往往很难把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被舍弃。而事实上,只要掌握方法、善于探索,诗意就会如汩汩清泉,滋润枯燥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李星阁 《教育革新》2007,(10):39-39
一、重视诗歌教学,开掘文本的诗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渐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些话非常准确地表达了语文教育的本质特点。可见,语文教学的内核和灵魂是其内在的人文性。语文新教材增加了学生背诵的诗词和美文,减少了教师教参的分析讲解,使我们的语文课本更加富于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诗意的语文教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新课堂中,师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无疑给语文教学带来一片自由的天空。因而,让语文活起来,让语文课生动起来已不是庄子望洋兴叹的无奈了。语文教学理应是充满诗意的。一、情境支持——实现审美的回归儿童与阅读的文本间存在着必然的或大或小的审美距离。只有当儿童与文本间产生了某种撞击,文本才会展示出无限丰富的意义,儿童也才会从中获得满足。而情境,正是二者牵手的“红娘”。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这种充…  相似文献   

15.
王影  杨黎 《文教资料》2009,(32):98-99
住宅小区的公共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市民休闲纳凉、沟通交流、散步闲谈、修身养性的场所,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补充。本文主要从公共空间设计的内容、功能、方法论及其作用与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简明阐述了公共空间设计这一概念在小区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雷辉 《现代语文》2007,(12):29-30
陶渊明回归田园是为离苦得乐,这苦就是所求不得之苦和与亲人离别之苦。离苦的办法就是弃官回家。回家之后他的确享受到了亲情、琴书、农耕和山水等至乐。但是,尽管有如此至乐,他仍然面临人生之"死"这个大问题。他面对"死",看似发出无可奈何或顺其自然的宽慰之词,但其实是道家(庄子)的自然主义生死观的流露。于是他的修道,可谓之"田园牧歌式"的修道。  相似文献   

17.
《古代论》课的教学一直是大学中系课程教学工作中的难点。从教学主体角度看.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主要是:教学认识上的偏差和教学方法上的失误。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紧扣古代论的特点.把古代论当学作品来悟读、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8.
孙艳  袁卫星 《师道》2002,(12):37-39
我们认为,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我们语文课堂不懈的美学追求.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  相似文献   

19.
20.
<正>一、呼呼诗意回归的缘起中考报名期间的一天,长期在家自学的学生回校报名,开始上课。语文课上,我卖力地讲解考题的答题方法、思路、用语,我告诉同学们这是语文考试考出好成绩的一条捷径。课后问同学们的听课感受,有位同学的回答让我一下愣住了:金老师,我觉得你们好呆!从那天起,一个问题就一直困惑着我:我们的语文课为什么丝毫没有吸引力了?我多么希望孩子能够理解语文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诗意的美好与幸福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