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定划分富农标准的过程是中共对中国革命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土地革命的中前期,中共没有一个统一的富农划分标准,各革命根据地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各自作出解释,不仅标准五花八门,更存在不当和错误;随着实践经验的累积和中共大批领导人的努力,毛泽东在领导中央苏区查田运动的过程中,制定并颁布了比较科学的富农标准,为以后制定正确的农村阶级政策奠定了基础;解放战争时期,在任弼时等领导人的努力下,中共的富农标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富农标准的确定,是制定正确的农村阶级政策的前提,也是中共事业兴旺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央苏区查田运动的研究取得新的进展以来,各种观点众说纷纭。许多本该容易解决的分歧,因论争各方或片面孤立地分析问题,或只看表面字句,不究个中内涵,或以人论史,不作深入考察研究,结果研究不得要领,论争各执一端。本文抓住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的政策标准,查阶级的内涵,“十月决定”的评价等研究查田运动的关键问题,区别概念。分析内涵,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提出了自己为什么否定中央苏区查田运动的研究心得。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对查田的态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查田运动 ,是左倾中央为贯彻其土地革命路线而推行的 ,是在极左路线高压下 ,由撤免毛泽东苏区中央局书记职务后组成的新的苏区中央局首先提出的。查田提出后同极左土地路线一样 ,受到毛泽东的抵制 ;后来在极左路线的高压下 ,毛泽东努力发动了查田运动 ,并提出了正确的理论和建议 ,力图使该运动沿着健康的道路进行。当然 ,查田运动后期毛泽东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使该运动没有按照毛泽东的意愿发展 ,而成了贯彻极左路线的工具 ,危害极大。由此可看出 ,毛泽东主张的查田与极左路线主张的查田是有区别的 ,不应在否定查田运动时否定毛泽东在查田中的正面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与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袁征1933─1934年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是在"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的特殊历史环境中发生的。而在查田运动的大部分时间里,毛泽东是这一运动的实际领导人之一。他在极其复杂和困难的情况下同王明的"左"倾错误作了原则...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中央苏区开展的查田运动,是二战时期我们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次运动的评价,以及毛泽东在这一运动中的作用与贡献,至今认识不一致。本文就有关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意见。一、查田运动是王明“左”倾政策的产物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者是在一九三一年一月上台的。在此之前,中央苏区的土地革命是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虽然经过多次反复,但发展情况基本上是好的,实现了对地主没收其土地,对富农抽多补少、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就毛泽东同志在查田运动中的 历史地位,试作探析,以求正于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阶级分析理论在利用阶级观点分析社会问题和把阶级分析置于唯物史观背景下这两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阶级分析理论。在阶级归类、阶级划分标准、具体阶级分析方法上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阶级分析理论,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在阶级分析方法运用上的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毛泽东的阶级分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埃尔斯特认为对马克思的阶级概念进行重构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他通过分析通常划分阶级标准的局限,并以财产、剥削、市场行为和权力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而得到了四种可能的阶级定义,最终提出应该以"必要的资产行为"为标准来定义阶级,并重构出了阶级的概念。埃尔斯特在这一重构中充分运用了"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意向性解释"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和陈独秀都曾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都自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武器,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详细划分。陈独秀对阶级的分析有一个过程,且存在错漏,而毛泽东的分析则更全面、准确、稳定。他们对于阶级划分的体系和标准都有区别,对有些具体阶级的看法也有不同。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陈独秀的分析更多的是一种教条主义,毛泽东则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阶层的分析,不只是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划分标准,还根据不同时期革命和社会建设的需要使用了双元或多元分层标准。了解毛泽东的社会分层标准可以帮助认识当今社会的结构层次,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力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了宗族较发达的江西石城为个案,以乡、村两级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基层土改中的阶级划分标准、土改理由与中共的阶级理论之间关系。至于阶级划分标准,中共强调的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及其使用关系;土改一般是以乡或村为单位,乡、村的土地分配状况地区差异较大,基层的阶级划分标准与中共的或一致或偏离。总体而言,基层遵循了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为阶级划分的标准,只是一些"无地主或富农"的村庄出现了"拔高"阶级成份现象。面对"偏离"时,往往是"客观性现实"服从"表述性现实",出现了划分标准的政治化、主观化。至于土改理由,中共认为是"两极分化严重";而在基层,"有(大)地主"、"无地主"状况均可能存在。如江西石城"土地分散",中共要面对无"阶级敌人"可斗的尴尬,但却有大量公产的存在。基于中共关于公产的阶级剥削性的理论解释,基层土改将大量公产纳入到"地主、富农"统计。这不仅修正了基层乡村"无地主"的结论,而且使革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正> 查田运动是土地革命斗争时期,为巩固革命根据地在苏区进行的土地革命斗争。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这一运动。值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本文拟回顾这段历史,缅怀毛泽东同志当年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革命业绩,以增进我们对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解和认识,激发我们的热情,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所做的一次全面性的社会调查。在这次调查中,他根据中共六大的决议,把中国农村阶级划分地主、富农、中农和贫农等阶级。但是,毛泽东在坚持六大决议时,又超越了中共六大的认知,提出了地主有公共地主和个人地主的区分,同时又把比较富裕的自耕农和中农当作富农。这些认识很明显是对中共六大阶级划分的创新。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对农村阶级的这种分类,确定了地主、富农占有土地70%~80%的基本判断,成为以后土地改革的主要依据,并提出中央苏区执行上级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做出了正确判断,纠正了中共党内对知识分子的“左”倾错误,形成了关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正确政策。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毛泽东逐渐偏离了其思想中正确的方面,错误地把世界观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从而把知识分子整体视为对立面。由错误政策引起的党内分歧反过来又加重了毛泽东对党内修正主义的危险性的估量,“化大革命”成为不可避免,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完全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公布以后,学术界展开了关于过渡时期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的热烈探讨,当时发表的不少文章,大都是就过渡时期有无阶级和阶级斗争方面来论述的。有的文章也曾就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规律,阶级斗争起伏的原因,区分两类矛盾的标准等问题进行过讨论。近一年来,较为集中地讨论了划分阶级的标准问题。现将这个问题的不同意见介绍如下:(一)一种意见认为,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就是人们的经济地位。更明确地说,划分阶级的标准只能依据人们的经济地位,而不能把政治思想也算作划分阶级的标准(尽管是次要的)。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问题:前后持续三年之久,正确与错误互相交错,党内正确路线与“左”倾教条主义斗争激烈;当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统治了全党,毛泽东同志又一度领导过查田运动。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目前党史界众说纷纭,争议颇多。我认为对这个复杂的问题,既不能笼统地肯定一切,也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关于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中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许多研究者对于将文艺批评标准划分为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特别是对于政治标准第一和艺术标准第二的理论提出了异议,而对于文艺批评标准是什么,众说纷纭。这是文艺理论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试从这一方面作些探索,以就正于学术界。一两个标准理论的历史回顾将文艺批评标准划分为两个,以及提出谁第一第二的问题,并非从毛泽东开始。在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中,正确地划分农村阶级成份,既是阶级路线的重要内容,又是能否正确贯彻土地革命路线的必要前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通过领导土地革命斗争的实践,党对划分农村阶级成份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标准。中央苏区是党在这个时期创建的一块规模最大的根据地,同时又是当时全国各根据地的中心,探讨中央苏区土地革命中对农村阶级划分标准的逐渐完善,可以基本看到党在这个时期对农村阶级划分的认识的发展过程。本文就此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历来有这样一个政策:地主富农当不再剥削别人,连续年限达一定标准者,可以改变其成份。早在1948年1月12日,任弼时在《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中就指出:“凡地主自己从事农业劳动,不再剥削别人,连续五年者,应改变其成份,评定为农民(按实际情况定为中农、贫农或雇农)。富农已连续三年取消其剥削者,亦应改为农民成份。”接看,毛泽东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中共中央在《土地改革中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草案)》中都作出了同样的规定。全国解放后不久的1950年6月,政务院通过的《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决定》,仍然承袭了这一  相似文献   

20.
研究毛泽东的"阶级斗争"观点,就要首先弄清毛泽东的阶级观。本文从阶级分析的首要性、阶级存在的长期性、阶级之间的特殊性、阶级斗争的纲领性和阶级立场的原则性等五个方面,探讨毛泽东的阶级观,以期对毛泽东思想研究进行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