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30年来,大陆学界对宋教仁案从多个角度和学科领域展开研究。在宋案真凶问题上,很多学者不再认可袁世凯主谋说,提出了陈其美主谋说、应桂馨主谋说、洪述祖主谋说等多种新观点。一些学者考察了宋案后黄兴发给袁世凯"哿电"的真实作者问题、孙中山对处理宋案的真实态度等与宋案的有关重要问题。还有些学者运用传媒学和法学理论考察了宋案的媒体效应和司法背景等。总起来看,近30年大陆学界对宋教仁案研究进展巨大,成果丰硕,但在吸纳前人研究成果、多学科综合研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9,(9):85-93
善后大借款是袁世凯政府以办理"善后"为名向五国银行团举借的巨额外债。国民党密切关注借款动态,基于现实考量与政治博弈的需要,其对待借款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摇摆不定到坚决反对的过程。借款谈判前期,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对借款的态度处于游移状态,甚至某些党内人士意见完全相左。直至"宋案"发生及善后大借款合同签订后,国民党内部才摆脱游移状态,团结一致反对大借款。国民党对善后大借款的态度演变,不仅折射出国民党政治斗争方向的不断明确,亦能从中透视出民初的政局走向。  相似文献   

3.
这一节教材讲了三个问题,"袁世凯的卖国和复辟帝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一 "二次革命"1913年的"二次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其经过、结果如何?教材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被刺和善后大借款来叙述"二次革命"发生的背景.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北洋军阀掌握了中央政权和直隶、河南、山东、江苏、东三省等省的政权.但资产阶级革命派还有十几万军队和南  相似文献   

4.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是章太炎为适应武昌起义之后中国政制转型之需要而提出的政治口号。“革命党”是秘密结社,与依托议会开展事法政治活动的“政党”有着本质区别。消除“革命党”是为了组织“政党”,推进中国的民主政制建设。然而,一度因应形势改建“政党”的国民党,其革命情结始终难以消去,其党人的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革命阶段。“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回归“革命党”立场,重新走上“革命”之路。在国民党“继续革命”过程中,不仅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成为打击目标,孙中山等人在革命之初选择的西方议会民主政制也在事实上遭到否定。这种一箭双雕的政治打击,对近代中国的政制建设产生了“破旧”却没能真正“立新”的复杂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5.
"二次革命"失败后,围绕国民党与国会关系问题,国民党系议员发生了严重分歧,选择继续留在国会的国民党议员寻求通过政治手段而非军事手段解决与执政当局的冲突。为此,他们通过国会平台,采取了一系列动作,以缓和与政治对手、政府以及袁世凯本人的紧张关系。不过,国民党议员的转变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也使得国民党在国会中的制衡作用不断消解。随着袁世凯成为正式总统,国民党议员被迫暂时终止其政治生命,民初议会政治至此也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6.
为了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袁世凯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和国会,颁布专制独裁的《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修改大总统选举法。1915年12月25日,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声讨,蔡锷等人参与的护国运动最终使袁世凯的帝制梦破灭。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后,随着南北统一的实现,革命热情明显减退,取而代之的是百废待举的热情。民众对民初社会充满希望,对袁世凯政府亦抱有良好的期望,各党派休戚与共,为国家建设捐弃前嫌,一心建设民主富强的共和国。可是,这种除旧布新的意志很快在1913年发生转变,党派之争、宋案发生、二次革命等,使民初勉强建立的信任关系毁于一旦,政府开始不信任政党,政党亦不断挑衅政府,国家又陷入难以自拔的纷争之中。  相似文献   

8.
(一)文学作品中有一类作品属于“寄生艺术”品,如《白蛇后传》、《张飞审西瓜》。这类作品凭借原作的名份,在其原体上或原体外生发、杜撰出新的情节、人物而构成。把“寄生艺术”引进到作文教学中来,便产生了一种新的作文形式,即“寄生作文”。所谓“寄生作文”,就是凭借教材,在其原体上生发、派生和杜撰出新的情节、人物,而另写的作文。  相似文献   

9.
辛亥首义后,汤化龙与武昌首义党人短暂合作之后旋即分道扬镳。袁世凯为对抗国民党人的需要极力拉拢汤化龙,而汤迫于时势也最终走上了与袁氏的合作之路。汤氏此举,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出于谋求权势等个人利益的考虑,应该看到其合作背后深层次的思想动因和社会背景。“保持国家重心力”、“以秩序求进步”是汤化龙拥袁的内在思想动因,依靠袁世凯对抗国民党的同时逐步引导其步入宪政轨道,从而实现政党政治追求,是其拥袁的目的所在。熟料袁世凯联汤则是为了对抗国民党,登上权力的顶峰,并没有沿着汤化龙为之设计的宪政轨道走下去。这就注定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与斗争。随着袁世凯复辟帝制本质的逐渐暴露,汤化龙与袁氏的矛盾逐步激化至最大化,终于抛弃了全部幻想,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袁护国之路,并做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反袁工作,有力地捍卫了民初共和。  相似文献   

10.
陈其美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社会革命活动家,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我们研究辛亥革命史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天津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陈其美传论》,比较全面、深入地传述了陈其美一生40年中,为了呼唤民主、科学,建立民主共和国,同封建统治王朝、袁世凯独裁统治进行殊死搏斗,最后被害的愈仆愈奋的一生。该书主要介绍了他如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陈其美早年即萌发了救亡求存的爱国主义思想,特别是他到日本留学参加了同盟会后,其救亡图强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得更强烈。他提出了要使中国强盛起来,必须发展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的民族经济的观点。还亲自设计了发展湖州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专题指导 本专题主要包括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袁世凯卖国和复辟帝制、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和结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国民政府的建立、新军阀混战、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反共高潮、内战的爆发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亡等。其中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国民政府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是本专题的重点。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对国民政府性质的认识是本专题的难点。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北洋军阀统治建立起来。唐绍仪内阁辞职后,袁世凯建立了封建独裁统治。为了镇压国民党,袁世凯以盐税作抵押向列强借款作军费,镇压了“二次革命”。为了复辟帝制,袁世凯大量出卖国家主权。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势力,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以英美帝主义为靠山,大肆掠夺人民,确立起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2.
辛亥首义后,汤化龙与武昌首义党人短暂合作之后旋即分道扬镳.袁世凯为对抗国民党人的需要极力拉拢汤化龙,而汤迫于时势也最终走上了与袁氏的合作之路.汤氏此举,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出于谋求权势等个人利益的考虑,应该看到其合作背后深层次的思想动因和社会背景.“保持国家重心力”、“以秩序求进步”是汤化龙拥袁的内在思想动因,依靠袁世凯对抗国民党的同时逐步引导其步入宪政轨道,从而实现政党政治追求,是其拥袁的目的所在.熟料袁世凯联汤则是为了对抗国民党,登上权力的顶峰,并没有沿着汤化龙为之设计的宪政轨道走下去.这就注定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与斗争.随着袁世凯复辟帝制本质的逐渐暴露,汤化龙与袁氏的矛盾逐步激化至最大化,终于抛弃了全部幻想,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袁护国之路,并做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反袁工作,有力地捍卫了民初共和.  相似文献   

13.
《河西学院学报》2019,(1):76-81
元杂剧《赚蒯通》是根据《史记》和《汉书》中蒯通相关情节演绎而来,《赚蒯通》的作者继承了史籍中基本的历史情节和蒯通本身所具有机智、善辩的人物特点,并从多方面敷衍韩信被杀的情节,运用艺术手段附加给蒯通"忠义"的性格特点。作者同时又对相关历史人物如韩信、萧何、樊哙等人物进行了一定色彩化和脸谱化处理,突出了主要人物"蒯通",取得了戏剧创作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讲的是"小萝卜头"宋振中有革命理想,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狱里刻苦学习的故事。课文思想性强,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教材,如何调动学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杜撰了一个"克莱登大学",以讥讽三十年代方鸿渐式的读书人的崇洋、虚伪和不学无术,如今"克莱登大学"已调侃成假学历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金瓶梅词话》是以《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一段故事为基础扩展而成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情节大相径庭,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改换了。在《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故事出在阳谷县:而《金瓶梅词话》则将人物故事统统移至清河县。同时,书中写到的地理方位也纷乱错杂,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第三回,宝黛初见,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各种词典中对"杜撰"的解释是: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但是"杜撰"这个词的词源却真的来自一  相似文献   

18.
《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是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中的第二十二卷,全文以宋小官的人生遭际为主线,穿插叙述了宋小官的神奇身世、爱情婚姻、发迹变泰、试妻守贞等故事,涵盖了"三言"故事中的一部分主题,并且集中显示出"三言"所运用的"偶然性情节"的情节建构模式[1]188。本文从《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一文入手,以文本细读的方法,对"三言"的情节建构方式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欧阳武在民初本是赣督李烈钧手下健将,但反袁态度并不激烈,加之其兄众议院议员欧阳成等在幕后积极活动,因此得以在袁世凯罢免李烈钧后出任江西护军使,并经黎元洪保荐兼代赣督。他一方面暗中表示拥护中央,另一方面公开谋求赣省自保,故他对北军以震慑"乱党"为由入赣,竭力阻止。二次革命在湖口爆发后,欧阳武在袁世凯方面笼络、施压下,一度表示要派兵进攻湖口,但很快他又接受讨袁派推举,出任赣督。随着北军逼近南昌,欧阳武的态度再次发生变化,他以"不忍使南昌为战场"为由弃城而去,并以"止戈和尚"名号入山为僧。为了脱罪,他将自己就任赣督及其后所为一概称之为"被胁",将讨袁派称之为"乱党",从而彻底倒向袁世凯一方,并通过多方活动,最终获得袁世凯特赦。他保住了性命,但丢掉了气节,结果两面皆不讨好。  相似文献   

20.
陈友仁(1875—1944年),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之一.原籍广东顺德,出身于美洲特立尼达华侨家庭.1912年回国后,在北京创办英文《京报》,因发表文章反对袁世凯卖国及奉张勾结日本,曾两度被捕入狱.1919年代表广州政府参加巴黎和会,任中国外交代表团顾问,1924年国共合作后,被任命为孙中山的秘书。1926年5月,担任广州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国民政府迂都武汉后,仍任外交部长。1932年,因主张对日绝交,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反对,愤然辞去外交部长之职。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并担任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