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交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红十字总会与国际红十字联合会的存在,使得世界各国红十字会之间有了更多联系与交流的机会,因而红十字会的工作便具有了国际性。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交往主要体现在参加国际性会议,参与国际性救护以及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会与会之间的联系交往等方面,中国红十字会参加国际性会议,使其得以走出狭隘,走出封闭,走向世界,参与国际性救护,使其得以充分体现出“恤邻”的慈善胸襟,开展经常性的会际间的联络交往,使其得以走出一条独特的值得肯定的平等外交道路。  相似文献   

2.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在中国近代农业危机日益严重和实业救国的热潮下,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如设置了一些专门性的农业机构、颁布了有利于近代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开办了一些农业学校和农业科研机构。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奠定了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央政府和地方的顶层制度设计均为“三权分立”,北洋军阀凭籍武力将其颠覆蜕变为军阀政治体制.但在地方省级,省议会与省长公署一样作为合法机构一直存续着,各个省份各自进行了2-5届数目不同的省议会选举,并且省议会的参政议政活动断续地举行.其中东三省、浙江省等省议会活动与民国北京政府存在时间相始终.省议会选举及机构的存续对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意义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4.
童艺 《华章》2012,(16)
民国文官考试制度是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在此基础上对已有关于该时期文官考试相关学术进行评述,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对北京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湖南慈善救济事业成绩突出,在湖南慈善发展史上地位重要,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存在明显不足。比如,灾荒救济缺乏长远规划,时常疲于应付;没有形成稳定的慈善救济专业人才队伍;现代慈善意识和理念缺乏,传统因果报应思想浓厚;灾赈机制运转效率低下,慈善救济效能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赈运减免车价作为近代政府救灾的重要举措,在北京政府时期完成了从实践到立法的跃升,并在1920年代的救灾实践中不断完善,走向成熟。通过对赈运减免车价法规文本的分析,发现在其演变过程中法规结构更为清晰,规定更为细密,程序更为规范,但赈运减免车价的优惠力度渐趋收紧。北京政府时期,赈运减免车价法规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得以确立,法规的施行推动了救灾物资与人员运输便利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国时期的救灾法制建设。但由于军阀混战的影响,法规规定与具体实践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其施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7.
张建军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1):10-14,25
北京政府时期,不少省区、军队先后在北京设立常驻机构,由其作为在京代理人和联络员,为本派系谋求军政利益。各地驻京机构并非依照某一特定法律而设,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其置废时间多不可考。其职员不仅有自本地新派者,而且也有指派在京城任职者充任的。袁世凯时期,某些省区在京开始派设办事人员。1917年护法运动起,各省北洋系督军及一些南方军头纷纷在北京城内设立办事处。1920年代起,作战部队和各省镇守使也起而效之。张作霖时代,中央政府试图整顿和统一所属各省区、军队驻京机关。北京政府的很快覆亡,终使得各办事处不散而散。  相似文献   

8.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内宣传与经费筹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国以降,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内宣传常抓不懈。其宣传形式包括娱活动、创立刊物、出版书籍、举行会议、组织参观、赠发征信录与会员名录等;其宣传内容包括阐述会的宗旨、重要性、劝人向善、普及疾病与医药卫生防护常识、各种灾害的救护措施、各种救护人员的感人事迹等。中国红十字会的宣传活动大大推动了红十字会的“拓分会”、“征会员”和“恤兵救灾”等各项工作的进行。民国初年中国红十字会的两次发展高潮,都与其宣传密不可分。中国红十字会的经费筹措有七个方面:一是一些团体的常年捐;二是会费;三是中央及地方政府拨款;四是官绅捐款;五是华侨捐款;六是外国红十字会捐款;七是宝塔捐。中国红十字会的经费筹措是和宣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费筹措需要宣传,宣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筹措经费。二的结合,不但推动着中国红十字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而且还为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种新的风尚。  相似文献   

9.
民国北京政府在绥远地区实行都统制度,并就其职权和内部设置曾有明确规定。袁世凯时期,中央政府有效控制着都统署人事权。袁死后,都统的任免在派系斗争中逐渐脱离了北京政府的掌握。绥远都统署人员设置在实际上并未完全依照都统署官制进行,其来去已变为常因军政实力强弱而归去来兮的都统主官手中的走马灯。本应由中央任免的绥西镇守使职基本掌握在地方势力手中。  相似文献   

10.
北京政府统治时期(1912—1928年)的高等学校考试制度,从考试类别看,可分为入学考试、学生操行成绩考试、学生学业成绩考试。从特点看:入学考试权在各学校,毕业考试权由学校转移到教育部,各校自订了严格的考试规则。总结这一时期高等学校考试制度的特点,评判其利弊得失,对我们是不无裨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 84页 :“武昌起义以后 ,清政府命令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革命。北洋新军动作迟缓 ,不听从指挥 ,清政府不得不起用早被罢官的袁世凯 ,任命他为湖广总督。袁世凯故意推辞 ,目的是要清政府交出政治和军事的全部权力。 11月初 ,清政府被迫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这样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取代了满族贵族的统治地位 ,建立了北京政府。”课本第 85页 :“南方革命军的代表伍廷芳和北京政府的代表唐绍仪 ,在上海英租界正式举行和平谈判。”很显然 ,课本提到的北京政府是指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内阁总理大臣并且组阁后…  相似文献   

12.
《教育评论》2008,(2):128-131
本文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视角,来研究北京政府时期高等教育体制近代化转型,以及逐渐发展中的高等教育对学位制度的需求而引发的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从而对学位制度在高等教育体制近代化转型下的逐步本土化、"中国化",进行理论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关内各省向东北移民,在"民国"时期形成了空前的高潮,大多属于自主性的人口流动,一方面由人民自发形成,另一方面则由政府提倡促成。这些移民多来自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他们通过海路、铁路、陆路进入东北,而且大多北上,寻求生存。"民国"时期东北的移民分为三个阶段,1927年—1930年是东北移民高潮兴起阶段,每年约百万人。移民进入东北后,在南满地区留居的很少,大多数移民则沿中东铁路继续北进,散布于吉、黑各县及鸭绿江流域带。在"民国"时期的移民高潮中,移入东北的居民还有外国人,如朝鲜人等。这种大规模的移民现象,不但促进了东北人口的迅猛增涨,加速了东北各民族的融合,而且也加速了东北各地特别是东北北部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北京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脱胎于孙中山的文官管理思想,成型于袁世凯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伊始,对其后南京政府时期的考试制度亦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这一制度的法制化、不平等性、科学性的特点的简单论述,以期对其作出积极、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正>清末民国教科书的研究或已形成了一种新的"思维定式"即唱盛其各方面的"推新"作用,而忽略或无视教科书实为近代中国各种困局的一个缩影。其实如把时间往回推近一百年,不少时人似并未看好那时的教科书以及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1915年张已说:"近日之民德污下达于极点,长此不改,非特中国沦于外夷,且恐人类皆化禽兽矣。"到1924年更说:"民国如此黑暗,下民尚有生机哉?"几乎与张同时,杨绛之父杨荫杭则发现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对国际联盟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陌生到逐渐了解的过程。随着这一认识的深入,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于国际联盟的成立充满期待,并在行动上积极予以支持。虽然中国加入国际联盟的历程几经波折,但中国参与其成立的努力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对国际联盟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陌生到逐渐了解的过程.随着这一认识的深入,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于国际联盟的成立充满期待,并在行动上积极予以支持.虽然中国加入国际联盟的历程几经波折,但中国参与其成立的努力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国前期(1918—1930)山西义务教育发展迅速,普及率很高。促成山西义务教育繁荣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外因包括统治者对义务教育的重视、山西政局的稳定、得力的政治举措。内因包括义务教育规程切实可行和重视义务教育师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国前期(1918-1930)山西义务教育发展迅速,普及率很高.促成山西义务教育繁荣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外因包括统治者对义务教育的重视、山西政局的稳定、得力的政治举措.内因包括义务教育规程切实可行和重视义务教育师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国前期(1918-1930)山西义务教育发展迅速,普及率很高.促成山西义务教育繁荣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外因包括统治者对义务教育的重视、山西政局的稳定、得力的政治举措.内因包括义务教育规程切实可行和重视义务教育师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