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农 《天中学刊》2023,(6):71-80
东晋隆安四年(400)、五年陶渊明在桓玄手下任职,作有《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作》等诗,稍后他因母丧回家。在陶渊明居家丁忧期间,桓玄攻入首都,建立了“楚”政权。元兴二年(403),陶渊明在《停云》《时运》《荣木》等诗中向桓玄致意。桓玄很快被刘裕打垮,陶渊明守孝结束后,出为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又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任内分别留下一首诗,从中可见他一直希望回家隐居,最后在做了80多天彭泽令后毅然归隐,时为义熙元年(405)十一月。陶渊明的组诗《饮酒》20首,其中有些原来并不在这组诗中,写作时间也拉得很长,早一点的是在他归隐之前,大部分作于归隐之后,有些晚至义熙十三年(417)。诗人的“园田居”住房于义熙四年戊申(408)六月中遭遇火灾,后迁居南村,其《移居二首》应作于义熙六、七年间,而以义熙七年(411)的可能性较大。陶诗约可分为行役、田园、饮酒、读书、赠答、游览、咏怀等7类,都有着无可比拟的内秀和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2.
刘裕依靠京口集团的力量,击败桓玄,恢复名义上的东晋统治,实际上,刘裕确立起霸府统治,控制东晋的军国大权,东晋皇帝成为傀儡,东晋的朝廷机构形同虚设。刘裕的车骑将军府、太尉府、相国府、宋国机构是当时实际的政治、军事权力中心。  相似文献   

3.
据《晋书》等史书记载 ,陶渊明于太元十八年 (公元 3 93年 )开始走入仕途 ,进入官场 ,任江州祭酒 ,但他“不堪吏职 ,少日自解归” ,没干上多少时间就归田了。后“躬耕自资遂抱赢疾” ,于元兴三年 ( 4 0 4年 )为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 ,不久又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又辞归。义熙元年 ( 4 0 5年 )任彭泽县令。在职 81天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隐。后又被征著作郎 ,他称疾不就 ,从此在农村过了 2 2年比较艰苦的生活。对于陶渊明的归隐 ,一般的说法 ,是由于他不满黑暗的现实 ,厌倦官场生活。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不能说不对 ,但也不能…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出仕刘牢之镇军参军虽为旧说,但仍令人疑窦丛生。《饮酒·十七》为陶渊明元兴二年秋冬之际服阕闲居的作品,所语“时事”,所用修辞等皆契合刘牢之军政实事。《饮酒·十七》为陶渊明出仕刘牢之的重要诗证,对陶渊明仕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府兵制在唐武德、贞观时期仍处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之中。高祖立唐之初即改隋炀帝时期的鹰扬府为骠骑将军府、车骑将军府,后两类军府合并归一,车骑将军府隶属于骠骑将军府,从而形成了十二军分统骠骑将军府的地方府兵军府格局;至高祖武德七年时,骠骑将军府改为统军府,成为武德后期、贞观前期地方府兵军府的基本单位。至太宗贞观十年,则改统军府为折冲都尉府,地方府兵军府建置趋于稳定,职官设置与职能分工更为成熟,因此成为维护唐前期国家地方政治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旧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课文注释“三径”为“院中的小路”,这不算错。但这句话的真正所指却没有讲清。原来,“三径”是指隐居。《陶渊明传》云:“(渊明)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借代为作县令,出典见《论语》),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  相似文献   

7.
《桃花源记》是东晋田园大诗人陶渊明的一首“千古绝唱”。《桃花源记》的写作年代大约是宋代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57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证,陶渊明《咏贫士》中的“阮公”为阮修,“惠孙”为孙钟。“阮公”其人之郁而不明,是由于相关史料的残缺,而“惠孙”其人之难窥真面,则由于陶渊明有意采取了一种隐晦的指称方式,它既与纬书的影响有关,也由陶渊明父、母两系先人与孙吴政权的特殊关系所决定。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对陶渊明《于王抚军座送客》诗的创作,学人虽时生疑窦,但未加详考。本文结合相关史料,从版本文字的差异甄辨、诗歌的文本文字比勘等方面详加辨考,以求证《于王抚军座送客》诗作之伪,并力求勾勒其间造伪的遗迹及其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16,(1):110-112
墓志书风当属魏碑书法中的代表,而在"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北魏墓志中《魏故镇远将军崔府君墓志铭》又因其镌刻精美、书法精湛,成为魏碑书法中的精品。然而自1958年《魏故镇远将军崔府君墓志铭》在河北省出土以来,研究者甚少。鉴于《魏故镇远将军崔府君墓志铭》具有较高的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结合相关史料,拟对其做一初步探讨,以为引玉之砖,不确之处敬祈方家学者教正。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释,指出吴金华先生《〈宋书〉校点续议》所引《宋书·恩俸·王道隆传》“道隆忽召镇军将军刘动于石头”之“忽”字,并不悖于义理,不必看作“急”之形讹;逯钦立先生《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中“长子生时陶三十五岁”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汉语大词典》对“约指”之释义、引例,都有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12.
考议魏晋南朝的将军开府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萌生于汉代的将军制度,在魏晋南北朝的发达是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即将军称号在当时被许多人拥有,使整个政治生活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将军号这期间逐渐从一种高级领兵式职激化成一种加官,乃至阶官,仅表明官员的身份而不代表其实职。拥有军号者可能获得开府的权力,即可设置一批替府主处理事务的小官吏。其交员数量不一,或依府主身份而有异,或依实际情况需要而增减。虽然目前关于将军制度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但将军开府的问题在史学界尚未深入。本文试图以魏晋南朝作为考察时间段,对将军开府的条件情况加以分析。大略地说,两汉将军…  相似文献   

13.
虽然刘猛将军庙庙主和阜阳"刘公祠"祠主所指都是宋末的刘锜,但前者是作为神灵祭祀,而后者则是顺昌(今阜阳)人民的恩人受到祭拜,且刘猛将军庙的建造时间远晚于刘公祠。同时,宋理宗敕封刘猛将军的初始目的到明清时发生变化,刘猛将军已不再是刘锜,此时仅具驱蝗功能。随着人类对蝗虫认识的提高及除蝗技术的进步,刘猛将军逐渐失去存在的依据;但"刘公祠"则因刘锜卫国保家之功世代受到怀念,永享香火。  相似文献   

14.
《桃花源记并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之一,历年来为人们所重视,解者纷纷,分歧亟多。本文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略陈己见,以就正于各位专家和陶渊明研究者。此记并诗为准备“避”刘裕之“乱”而作这篇作品作于刘裕代晋称帝以后。晋安帝义熙十四年戊午(公元四一八年)十二月,刘裕将晋安帝幽囚东堂,立晋恭帝。晋恭帝元熙元年已末(公元四一九年)七月,刘裕受进爵之命;十二月又加殊礼。次年六  相似文献   

15.
吴起(公元前?——前381年)《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鲁卒以为将。……於是魏文侯以为将。周末武官高位,有前、后、左、右将军,对后代影响较大。战国时期,互相征伐,故各国均有将军之号。魏在战国,有将军、上将军、客将军、五乘将军。又有犀首将军,说法不同,有的说是人名,即公孙衍;有的说是将军之号,若虎牙将军之类。此但云为将,当即将军。一般地说,这种将军,一次战役终了即撤销,并不是固  相似文献   

16.
杜鹏  李桐 《焦作大学学报》2010,24(3):124-126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是大家所熟悉的,但这里的五斗米究竟是指什么,却一直众说纷纭.在对"俸禄说"、"五斗米教说"、"食量说"、 "引用说"等观点进行评述的基础上,笔者从史料推算与考古实测计算入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介绍了陶渊明俸禄情况及五斗米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手抚无弦琴的传说由来已久,此说虽有史料记载,但其中真假莫辨,而后代文人或迎合此说或避重就轻,倾向于把它当做一个文化符号来表现文人意趣。本文将从无弦琴之器、琴之人、琴之音等角度探析陶渊明手抚无弦琴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8.
《桃花源记》即《桃花源诗》前的“记”,相当于该诗的序,故《桃花源记》又叫《桃花源诗并序》。陶渊明生于东晋一个没落的官僚世家,29岁时开始做官,初任江州祭酒,不久即解职回家;35岁时,到江陵作桓玄僚佐;40岁为镇军刘裕参军;第二年,因叔父推荐,得为彭泽令,在任仅80多天,因不肯束带鞠躬迎接上级,“不能为五斗米而折腰”,自行离职。陶渊明在离任时,作了一篇《归去来辞》以明志,此后一直隐居田园,自食其力。陶渊明生活在东晋分裂崩亡时期和晋末的换代之际,社会矛盾尖锐,民不聊生。面对这些惨痛的现实,他越来越坚决地否定自己所处的社会,向往理…  相似文献   

19.
镇戎军(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是赵宋政权在我国西北地区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也是公元十一世纪西夏封建政权向南扩充军事势力所面临的一个最大路障,它形势险要,兵家必争,素有“边陲要冲、塞上咽喉”之称。正因为镇戎军具有这种重要地位,建国以来它引起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探讨,撰写了很多的史地论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人也怀着对宋代镇戎军研究的兴趣,不揣学识浅陋,仅就它的长贰、官制以及镇堡城寨的置废,作一些浅薄的考察,错误与不妥之处定多,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20.
乾隆时期创建乌鲁木齐都统及其在东部新疆设官驻军,移民屯田,是新疆历史上军府发展史的大事,其意义仅亚于伊犁将军府的创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