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以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科研人员为主要调查对象,从跨界合作网络的视角出发,分析专利产出性别差异的社会网络机制。研究主要有3个发现:1.女性科研人员跨界合作网络规模和网络关系强度上均存在明显的欠缺;2.与企业界、其他学科领域合作网络规模和网络关系强度上的欠缺是影响专利产出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而且网络关系强度的影响作用要大于网络规模的影响;3.性别对于跨界合作网络与专利产出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即在拥有相同网络规模和网络关系强度的情况下,女性从与各类合作网络关系中获得专利产出回报的可能性与男性并无显著区别。与男性同事相比,女性的专利产出会更多地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职业早期的企业工作经历、单位组织的知识产权培训等。最后,在结果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在学术成果商业化新趋势下减少科技领域性别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企业合作网络结构及对企业创新产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企业合作是大学知识溢出的重要机制,基于关系邻近性的溢出过程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检索大学和企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的数据,构建中国大学—企业专利申请合作网络图,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验证网络规模、密度和中心势等网络结构特征指标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企业专利申请合作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产出存在显著影响,网络规模、密度和中心势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专利合著网络分析法,构建包括网络聚集系数、平均路径长度、小世界熵数、网络密度、最大连通图节点占比等5个指标的创新者合作关系量化体系,利用山东省海洋产业2010—2014年专利数据,实证分析创新者合作关系对创新产出的影响。认为最大合作团体的合作关系过于紧密将抑制创新产出;增大最大合作团体规模,将促进创新产出。最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创新者合作关系量化体系中各因素对创新产出作用强度的顺序关系。  相似文献   

4.
除整体性的创新投入之外,创新产出还会受到个体创新者合作关系的影响。本文基于合著网络分析法,构建了包括网络聚集系数、平均路径长度、小世界熵数、网络密度、最大连通图节点占比五个指标的创新者合作关系量化体系,以山东省海洋产业2010至2014年专利发明人合作网络为例,实证分析了创新者合作关系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 最大合作团体的合作关系过于紧密将抑制整体的创新产出。(2) 增大最大合作团体规模,将促进整体的创新产出。在此基础上,现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了创新者合作关系量化体系中各因素对创新产出作用强度的顺序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选取我国上市医药制造企业专利合作数据,利用专利共同申请人构建企业专利合作网络,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专利自我中心合作网络的特征指标对企业不连续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我中心网络规模、关系频率、结构洞均对企业不连续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自我中心网络密度对企业不连续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汽车产业2000-2011年的专利数据,依据企业间共同申请专利的行为识别相互的专利合作关系并构建专利合作网络,研究网络技术多样性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以及考察网络结构特征对网络技术多样性与探索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网络技术多样性显著正向影响探索式创新,网络密度和网络关系强度对网络技术多样性与探索式创新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中心度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研究选用2006—2020年间我国生物医药合作数据,依据专利合作者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分阶段构建我国生物医药专利合作网络,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专利合作网络的特征以及演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在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演化特点,早期的合作专利较少,而且合作网络较为分散;在2010年之后,专利合作网络不仅规模不断扩大,而且网络的联通性逐渐增强,同时也呈现出多中心特征;在此期间合作网络的合作模式也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变化趋势,从分散的松散型合作转变为更具有稳定性的紧密合作和探索性合作。  相似文献   

8.
深入探讨专利合作网络的三种网络结构特征与地理接近性对企业专利合作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占据网络中心和结构洞位置都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专利合作产出;企业与其他合作伙伴的地理接近性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专利合作产出;地理接近性负向调节网络中心性和结构洞对企业专利合作产出的影响,与合作伙伴地理距离遥远的企业比地理邻近的企业从网络中心位置和结构洞位置中能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  相似文献   

9.
曹霞  宋琪 《科学学研究》2016,(7):1065-1075
本文采用中国有机化学行业的产学合作专利数据,进行专利地图分析,并以参与产学合作的企业的自主创新绩效为因变量,构建非平衡面板数据下的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产学合作网络中,企业的关系势能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考察合作网络的地理边界拓展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有机化学行业的产学合作近几年增速放缓,且已呈现出地理边界拓展的形态,回归结果支持了部分假设:企业的直接关系规模和间接关系强度与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正相关,合作网络的地理边界拓展正向调节间接关系规模、间接关系强度与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资源互补,降低研发风险,许多企业在专利研发中进行合作,并逐步向网络化发展.专利合作网络促进了企业间的知识融合,实现了知识在不同企业间的扩散,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创新绩效.本文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以专利信息为主要数据源,结合社会网络相关模型使用统计方法,研究了专利合作网络知识扩散的影响因素,指出合作次数、发明人数量和活动年期对知识扩散呈正相关关系,企业所在网络的密度和独立研发能力与知识扩散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武兰芬  姜军 《科研管理》2006,41(2):142-151
本文以2002-2016年间的学术文献和专利两种数据源为基础,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论文作者所属机构与专利权人、作者与发明人、学科与技术领域等多维视角,对全球云计算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创新合作网络进行数据挖掘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云计算论文作者及所属机构间的合作更普遍;专利权人合作网络呈现分散的小网络特点,专利发明人合作关系更密切且群体性更强;云计算的基础学科是计算机理论与方法、电气与电子工程和计算机信息系统,而核心技术是数字计算机和电话与数据传输系统。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建立基础创新与应用创新的对接和融合,利用合作网络分析发掘重要的创新竞合对象,精准定位领军人才和创新群体,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等促进中国云计算协同创新与产教融合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分析中科院产研合作对其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提出了中科院产研合作整体网络的小世界性,以及局部网络中心性与结构洞对中科院成果转化影响的基本假设,并利用中科院2006-2017年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科院产研合作整体网络小世界性的提升有助于中科院整体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2)在产研合作网络中具有较高中心性的中科院研究所转化效率更高,而结构洞不具有显著影响。总结来看,中科院产研合作向企业和中科院提供了有效的沟通渠道,有助于自身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ynamics of a government sponsored collaboration network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lar photovoltaics (PV) technologies in China, and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network evolution on the subsequen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network actors. Network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attribute proximity variables are jointly examined through a bibliometric methodology based on scientific publication and patent data. In address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government sponsored collaboration network, this study has identified that actors are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collaboration with prior partners, partners of direct & indirect partners, and partners with similar attributes. These collaboration patterns, in turn, negatively impact direct ties and network efficiency, and increase the attribute proximity of an actor’s network. On the other hand, the estim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rect ties have an inverted U-shaped effect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while indirect ties are found to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s expected, a positive effect of network efficiency is found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of attribute proximity variables suggest geographical proximity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aken together, the collaboration patterns in the government sponsored network might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network actors. The empirical findings extend the network literature that collaboration network matters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research contexts, and it is no longer appropriate to simply assume that collaboration is purely a good thing. As such,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in further policy design.  相似文献   

14.
In the 1950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engaged in close cooperation with the Soviet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CAS sent scientists to the Soviet Academy to work as interns, study for advanced degrees, or engage in academic cooperation, and a large number of Soviet scientists were invited by the various institutes of the CAS to come to China to give lectures, direct research, help make scientific plans, and collaborate. The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academies was launched at a time when the CAS institutes were in their embryonic stage,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better-established Soviet scientists had the opportunity to play a dominate role. But the reality is not so straightforward. The case studies in this paper suggest that besides the influence of compatible political movements in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and bilateral ties between these two nations’ scientific institutes, disharmony in actual working relationships prevented Soviet scientists from playing the role they might have envisioned within the CAS institut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in a short span of time, combined with lack of experience on both sides, made for a disharmonious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15.
张运生  赖流滨 《科研管理》2022,43(9):149-158
    专利联盟能否帮助联盟成员防范联盟伙伴专利诉讼?基于联盟学习、合作竞争和社会网络理论,着眼于专利联盟网络,以2006—2018年MPEGLA管理的12个专利联盟成员为样本,通过14 454组配对,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专利联盟对遭受联盟伙伴专利诉讼的影响机制,并分析探索式合作、竞争性学习、网络中心位置和技术相似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专利联盟与遭受联盟伙伴专利诉讼强度呈正向关系,探索式合作、竞争性学习和网络中心位置显著削弱专利联盟与专利诉讼的关系,而技术相似性显著强化专利联盟与专利诉讼的关系。本文拓展了专利联盟对联盟伙伴互动的影响路径,对于高技术企业有效利用专利联盟并防范联盟伙伴专利诉讼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Following the death of a star scientist, do coauthors experience a uniform decline in productivity? Prior work informs us that the death of a star negatively influences coauthors’ productivity. In this study, I extend this idea and argue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uthors’ collaboration networks moderate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a star's death and coauthors’ productivity. The analyses of data on academic publications in pharmacology and pharmacy between 1980 and 2000 reveal that the death of stars has heterogeneously affected the subsequent productivity of coauthors. In particular, I find that the effective size of the coauthors' collaboration network mitigate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a star's death. In contrast, the stability of the coauthors' collaboration network intensified the negative aftermath of the loss of a star scientist. The findings uncover the role of collaborative ties of the coauthors of a deceased star in pursui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专利创新作为助推行业转型升级和价值再造的战略工具之一,其布局及演化历来备受各国关注。随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及供应链格局演变,供应链专利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成为供应链创新的风向标和指示器。本文选取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供应链专利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深度挖掘1990—2016年共27年供应链专利数据池,从合作创新、空间结构、技术主题三方面,采用定量和可视化方法分析网络特征及演化路径。研究发现:(1)供应链专利创新网络演变过程与全球产业发展轨迹高度一致,计算/推算/计数、通信技术、输送/包装/贮存等为供应链专利申请热点,也是各国专利技术必争之地。(2)供应链合作创新网络不断趋于成熟,异质性社区结构逐渐凸显,各国亟须消除锁定效应,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规模。(3)供应链专利空间网络规模逐渐扩大,但空间布局不均衡,各国多以本国跨区合作为主,跨国合作为副,跨国合作多以美日韩三国间合作居多。(4)中国供应链创新专利规模增大,但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尚未真正发挥作用,技术主题布局与我国优势产业发展尚不匹配,亟须顶层设计供应链专利布局。  相似文献   

18.
张亚峰  李成龙  肖利 《科研管理》2021,42(5):133-142
国际科技合作是促进国内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而国际专利合作申请是国 际科技合作的重要体现。本文选择瑞典的优势产业技术领域,基于 1988年至2017 年瑞典、中国申请及合作申请的 PCT 专利和 EPO 专利,对专利申请及合作趋势 进行分析。剖析了我国企业与瑞典在专利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及在专利合作中存 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开展对瑞典科技与经济合作提供参考。尤其是 在中美经贸关系紧张背景下,探讨与关键性小国的合作对我国深化对外科技合作 战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收集中国管理学领域8种期刊1994—2007年的论文数据,构建中国管理学者论文合作网络,从学者合作与否与论文质量的关系、学者间不同合作模式对论文质量的影响、基金支持对论文质量的影响、学者个人网络属性与其绩效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中国管理学者合作网络属性与合作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管理学者合著论文质量高于独著论文;跨校合作比政企合作和校企合作、跨省合作比跨国合作对论文质量提高有更大的促进作用,管理科学学者跨院系合作论文比工商管理学者跨院系合作论文质量好;有基金支持比没有基金支持的论文质量好;管理学者个人的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与其个人产出和影响力正相关,接近中心度与之负相关,3种中心度均与论文质量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网络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欣 《科研管理》2019,40(7):22-32
本研究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PCT专利合作申请信息构建5个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可视图、网络整体结构指标和网络中心性指标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各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中节点国家的合作广度和合作强度均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网络均呈现网络规模较大、网络密度低、平均距离短的特征,网络中核心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另一方面,5个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中的大节点及高频合作国家对有所区别,网络分属不同类型,网络中核心国家的分布与排序亦有所不同。上述研究结果对沿线各国制定适合的科技合作政策、开展各具特色的跨国科技合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