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产业技术联盟已成为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最重要手段。本文对我国及山东产业技术联盟的现状与发展瓶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企业在构建产业技术联盟中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地区产业技术联盟发展迅速,目前总数达120家,已初具规模.本文通过问卷对北京产业技术联盟进行调查研究,包括联盟发展概况、选择对象、运作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创新以及政府措施对联盟的影响等,为今后政府部门引导联盟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策略研究,在界定生态位理论以及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生态位概念的基础上,基于联盟间的生态位关系、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分离等方面对定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态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生态位分离策略、生态位移动策略和协同进化策略,以期促进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联盟作为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技术创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有效组织形式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各省市均已经开展了产业联盟的创建工作,天津市也在多个产业领域组建了联盟。主要研究国内主要省市及天津市产业联盟的组建和发展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量子经济发展联盟(QED-C)、欧洲量子产业联盟(QuIC)、加拿大量子工业联盟(QIC)、德国量子技术与应用联盟(QUTAC)和日本量子战略产业革命联盟(Q-STAR)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建设背景与目标、组织结构、主要举措3个维度结构化总结了国际主流量子产业联盟的建设与发展特点,同时结合中国量子产业发展现状,在量子产业顶层设计与规划、量子产业链发展、量子技术标准与路线图制定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6.
由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推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对联盟目前发展状况及对策的研究为联盟的优化提供了现实依据。文章在总结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联盟目前在技术、资金、稳定性方面的不足之处,据此提出了促进联盟在运行机制上的改善建议,包括改进联盟的动力机制、组织学习机制、利益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以运行机制的完善来促进联盟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技术联盟:性质、作用与政府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应充分重视产业技术联盟在发展产业共性技术、明确技术发展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承担政府资助项目等方面的作用,为产业技术联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政策指导与机构协调,制定技术联盟发展战略和计划以及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和支持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知识转移理论为基础,结合企业技术联盟的组织特性,在研究人员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企业技术联盟知识转移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效用进行定性分析后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采用生产函数模型,对26个省市2000-2009年间的有关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中抽取相关知识转移效用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对整个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具有较为显著效用,且各地区的技术联盟知识转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但由于地域经济的不平衡,导致技术联盟企业知识转移效用也呈现"东强西弱"的趋势,从而应加大东西部的技术联盟推动高技术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速流动,各国间的经济高度融合,区域性经济集团不断向纵深发展,基于各种商业目的的产业联盟不断涌现.产业技术联盟作为一种新的合作创新模式,它在我国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本文将系统分析其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知识转移框架很难解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很难发生且联盟极易破裂的问题,基于产业路径视角下的四种联盟组织模式划分也较为理想化。通过在共性技术视角下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特点,本文得出基于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有效创新组织模式更加符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政府介入联盟的必要性,并根据政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联盟成员之间的博弈关系,构建了三方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研究政府在联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