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宁 《对外大传播》2010,(11):50-50
本期选取《华盛顿邮报》的《中国富人考虑如何帮助他人》和新华社的《伊春客机失事打破中国民航69个月飞行安全纪录》两篇文章,前者剖析了如何在热点新闻的报道中抢占舆论高点,后者通过整理文章的采写过程,解析了突发事件报道如何兼顾"新闻、现场、深度"。  相似文献   

2.
本期以英国《金融时报》的《中国经济去年增长8.7%总量逼近日本》和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中国的地下赌博问题》两篇文章进行点评剖析。作者剖析了外媒如何通过年度经济数据发布,来深度解读中国经济,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参考;作者还剖析了在报道"硬"新闻时,以人物故事作为新闻报道主线的"软"方式所具有的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3.
本期以《华尔街日报》的《一对农民工夫妇的春节回家路》和英国《卫报》的《中国情侣赶在虎年前结婚》两篇文章进行点评剖析。作者认为,外媒关于中国“春运”的报道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作者还剖析了外媒如何运用各种报道技巧对中国社会文化现象进行还原。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材内容的编排主要是对中国近现代史发生的重要问题进行直观描述,而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度解析方面却明显存在不足,这也导致学生对于相关史实内容的了解过于肤浅。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应用思维拓展训练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主观认知,并对重要史实内容进行解读,同时还要对其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度剖析,提升学生对于学科学习内容的分析力与解释力,促进学生历史知识有效积累的同时,实现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期选取新华社的《中国基督教徒在祈祷和传教声中迎接圣诞》和《华尔街日报》的《并非真正的“中国制造”》两篇文章,前者剖析了如何写好应景的稿子,后者就有效驳斥美对华贸易赤字说给出了启发。  相似文献   

6.
呼涛 《对外大传播》2011,(10):44-45
本期选取《纽约时报》和路透社两篇报道分析点评,分别剖析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和发掘数字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一个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在短短几年里成为全国闻名的仁孝之村,吸引了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中华孝文化》杂志、(《春晖》杂志、香港《文汇报》、澳门《华侨报》及美国〈中国日报》等近百家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深度报道。这个村叫东溪单村,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塍镇。  相似文献   

8.
本期选取路透社《威廉王子婚礼让中国工厂“沾喜气”》加以点评,作者就如何寻找地方新闻的国际关联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本期选取《纽约时报》文章进行点评,剖析了外媒如何用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同时刊发了新华社英语视频专题作者谈英语视频创作中的客观、真实性体会.  相似文献   

10.
作为第一部用昆山腔谱曲革新后的剧目,《浣纱记》对后世的戏曲文本创作及舞台演出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使昆曲得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浣纱记》以《泛湖》作为结尾,含意深刻,本文将探寻以此作结的意义和影响,以剖析其文本创作的文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本期选取《华尔街日报》的《唐骏“学历门”引发热议》和新华社的一篇相关报道,以及法新社的《中国赢得“人才争夺战”曙光初现》文章来点评剖析。前者提出,在面对风波事件时,记者应尽量冷静客观,挖掘事件背后的深意;后者则对“中国的‘海归’故事怎么讲”给出了启发。  相似文献   

12.
本期以法新社《为寻子,绝望的父母走遍中国》和美国《时代》周刊的《经济重整之旅》两篇文章为实例进行点评。前一篇的作者剖析了外媒如何从西安家电子商店开始,透视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以及给全球经济未来带来的希望;后一篇的作者在客观评价外媒文章的同时,用自己相同题材的文章进行了对比.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3.
本期选取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工人》和《华尔街日报》的《中国正在成为绿色技术领导者》两篇文章进行点评剖析。作者认为,《中国工人》的一组报道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主题不宏大,而是我们没有找到表达主题的最佳方式。后一篇点评则提出,在做科学事件的报道中,我们应巧用术语和数据,运用比喻化繁为简。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纪录片界,著名纪录片制作人孙书云是一位中国故事的成功讲述者。孙书云毕业于牛津大学,后在英国从事独立纪录片制作,其著名纪录片《西藏一年》曾以“罕见的深度”呈现了一个西方人所不知的西藏。近年来,她又涉足中外合拍纪录片领域,先后与中央电视台、BBC等中西主流媒体合作制作了《中国艺术》《喜马拉雅的天梯》《天河》等中国题材纪录片。  相似文献   

15.
如何操作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的改革,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新闻传播理念正从正面报道向舆论意识的觉醒、从传者本位到受众本位,从宣传意识到报道意识转变,与此同时,新闻报道方式也悄悄地在革故鼎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新闻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多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由中央电视台亲自打造的新闻纪实性节目《焦点访谈》以“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为宗旨,一开播就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随后,央视又适时创办《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栏目,大做“深度”文章,以满足受众需求。目睹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的“火爆”,…  相似文献   

16.
正较长时间,我给环保方面的朋友或给自己的本科生研究生推荐的第一本书,是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这本书从"浅表"生态伦理延展到"深度"生态伦理的各向度,切中了生态危机根源,相信会给读者足够启发。当然,众多生态文明经典,如利奥波德《沙乡年鉴》、史怀泽《敬畏生命》、格雷姆·泰勒《地球危机》、普里什文《大地的眼睛》、麦克基本《自然的终结》、弗雷泽·纳什《大自然的权  相似文献   

17.
《对外大传播》2016,(10):82-82
简介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选编出版的成立十周年研究文集共有十本书,内容涵盖国际涉华舆论、对外传播学理论发展、新媒体、政治话语等多个方面。《境外媒体涉华舆论年度分析报告》《国际涉华舆论热点透视》分别按照时间和热点事件进行舆情分析,展示了一幅立体动态的国际涉华舆情"图景"。《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研究》剖析了境外媒体、国际  相似文献   

18.
正简介欢迎选购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选编出版的成立十周年研究文集共有十本书,内容涵盖国际涉华舆论、对外传播学理论发展、新媒体、政治话语等多个方面。《境外媒体涉华舆论年度分析报告》《国际涉华舆论热点透视》分别按照时间和热点事件进行舆情分析,展示了一幅立体动态的国际涉华舆情"图景"。《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研究》剖析了境外媒体、国际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选编出版的成立十周年研究文集共有十本书,内容涵盖国际涉华舆论、对外传播学理论发展、新媒体、政治话语等多个方面。《境外媒体涉华舆论年度分析报告》《国际涉华舆论热点透视》分别按照时间和热点事件进行舆情分析。展示了一幅立体动态的国际涉华舆情"图景"。《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研究》剖析了境外媒体、国际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十二瓦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如此关键时期的背景下,对外宣传无疑面临着巨大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