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科学在带来福音的同时,也造就了危害人类的魔鬼.文章分析了老子"复归于朴"的思想,提出了当代科学发展的根本方向应是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观点,认为科学发展的终极目的应是促使人类回归到有着丰富充足养料的自然之母的怀抱,使人类达到"天人合一",享有永恒的幸福、宁静和自由.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教育史中,真正能弥补儒家教育思想的不足,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异化,对国民思想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今天建设崭新的、符合人性的社会主义教育给以深刻启发的是老子,是老子的道家教育思想。文章从道与人的终极关怀、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和谐社会,以及老子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教育方法、为师之道等方面进行解读与阐释,挖掘老子教育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崇尚自然是老庄的美学观 ,他们的美学命题“雕琢复朴”也是他们的美学观的再现 ,我对雕琢复朴的理解有三点 ,它既包含顺其自然 ,不加以雕琢之意 ,又包含去掉人工雕琢之意 ,更重要的是包含着通过人的创造达到天工自然之意  相似文献   

4.
她,连续25年担任班主任,坚持帮助关爱留守生、学困生,给他们母爱般心灵呵护和物质资助;她,是江西省数学学科带头人,多次获教育部基础课程研究中心优秀教案设计与实践奖;她,依靠党组织成立了“龚全珍式”学困生辅导工作室,成效显著.她用一颗质朴坚强的心塑造了一位出色的人民教师形象.  相似文献   

5.
“雕”与“琢”是外在的一种修饰,教学设计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本身的修为,触及内在的本质,从“自然”走向“深刻”.  相似文献   

6.
老子“复归于婴儿”观念与华兹华斯“童年主题”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和华兹华斯在人类文明发展两个蝉联的阶段.即哲学阶段与科学阶段,分别把“复归于婴儿”、“追忆童年”作为摆脱现实困境的出路。虽然他们处在不同的时代与文化传统之中.对人在文明困境中“存在”的关注却使他们的思想具有了文化意义上的某种承续性。而华兹华斯的复归意识相对于老子而言.更具有近代危机感与自觉拯救色彩.他们的复归意识在现代西方文化思潮中都得到回应.成为存在主义与现象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一种“复归”现象,即教育发展中被否定过的教育制度和模式,经过一定历史时期后,其中的某些成分又被重新肯定。如美国七十年代的“恢复基础运动”以及当代世界教育改革中对人文教育的重新重视等等。我国当代教育发展中也存在着这种“复归”现象。本文试就我国当代高教发展中的“复归”现象做一概括总结,并就其原因和本质谈一点自己的浅显看法,以求从另一个角度对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老子“无为”思想中,蕴含了一种精神追求的价值取向,“无为”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策略。它要求教育者懂得潜移默化,还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无为”中包含的反向思维方式也告诉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有时应该不行动或者反向而行。  相似文献   

9.
人与现实世界关系的紧张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紧张关系两个方面。如何消解这种紧张关系显然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我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历史上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神人以和;天人二分基础上的“天人合一”;人与人和谐基础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基本意堕有四:即政治管理之策;生存状态;道德境界;审美境界。从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天人合一”思想对于消解前述紧张关系的有益启示表现在四个方面:(1)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要有“法”有“天”;(2)保持生态平衡要树立整体和谐观念;(3)要建构“民胞物与”的全球伦理;(4)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人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哲学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天人相通,一是天人相生。由于“天”的多重意蕴,“天人合一”思想有其内在的问题,要发挥古代“天人合一”的当代价值就必须把它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即以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观念为基础,在通过对“天人合一”固有结构的改造,才能发挥出“天人合一”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关“天人合一”传统文化思想的研究呈逐年上升之势,学界对“天人观”提出了不同的现代阐释理念。从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与“盲区”到新“天人合一”思想的科学哲学新思维,并上升到“宇宙关系民主论”的广度与深度,说明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做不完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藏礼于器”思想是儒家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古代造物制器的基本法则。在“藏礼于器”思想影响下,“器物”成为“礼制”的指示器和强化剂,二者呈现出一种双向互构的关系:一方面,器物是礼制的物化形态,器物的设计与使用要遵循礼制规定,礼制在器物中以物化的形态得以显现,另一方面,器物反作用于礼制,对礼制具有强化作用,发挥着重要的“无言之教”的道德教化功能。“藏礼于器”思想是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科技伦理思想资源,对于当代构建科技伦理治理的中国话语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仍然能够对当今科技伦理治理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哲人老子的美学思想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文化内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生态文化范式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通过论述老子美学思想中“天人合一”与“无为而治”的生态文化内涵,说明其作为构建生态文化范式的哲学基础与有效途径是值得当下人类借鉴与学习的,以便更好地构建有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太原大学学报》2015,(1):11-13
老子道德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与"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要求统治者恪守规律,随民所愿,以民为本,以自然无为的执政方式来执政理民。这一核心思想为新时期各级政府坚持以民为本、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等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针对当下出现的一系列生态问题,进一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下学术界对马克思提出的"自然的人化"加以现代化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的自然化"、"智慧的自然化"等生态观点,在当代西方掀起生态美学热潮,而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传统道家老子就以其对自然独特的解读,对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美追求,建立自然无为的生态理想,并提出了顺应自然的生态美学观。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人处于竞争激烈的时代,过分受物的控制,逐步被物化、异化,而心灵空虚与不自由。老子“道法自然”思想为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关系提供了科学方法,给现代人以充分的启迪。人们可以从老子“道法自然”思想中汲取滋润心灵的养分,抚平浮躁的内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深层次的概念,"天人合一"既是一个哲学命题,又是一个生态伦理原则。先秦儒道"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天人整体之学,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意涵。从哲学论、价值论、行为论三个维度可以勾勒出先秦儒道"天人合一"观的基本架构。深入挖掘这一思想的生态伦理价值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生态道德教育是现代德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天人合一”、“与天地参”、“道法自然”、“莫贵于生” 、“以时禁发”等思想对于现代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老子以“道”来构建自己的核心学说。而“道”却是以“自然”为其基本法则的。“自然”就是本然,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是对伪作的有力反击,也要求人们不要过分膨胀自我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从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实现人与自然(包括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就不能不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能不掌握和应用自然辩证法.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贯穿了辩证法思想的专著,老子主张我们要归根复命,返回生命最自然的本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其思想精髓.和谐思想对建立生态哲学,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老子把大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天、地与人的和谐关系,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两者是统一体,认为自然界是一大天地,人是一小天地,视天人一体,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追求天、地、人的整体和谐.老子主张对万物和人类都应有一种慈爱的情怀,使天、地、人之间维持着一种祥和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