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这是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里的一个与问候有关的故事。西蒙·史佩拉是一个犹太传教士,他被派到德国的一个小镇上去传教。西蒙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后喜欢到乡村的田野里作很长时间的散步。他是一个对人充满善意的和蔼的犹太人,在散步的时候,无论经过谁的身旁都会热情地向人打招呼问好。在西蒙散步的乡村田野里,有一个很勤劳的年轻农民叫米勒,他总是早早地来到自己的田地里工作。所以,西蒙每次从他的地头走过的时候,总会笑着高声说:“早安,米勒先生!”然而,在这个德国的小镇上,米勒也和其他的农民一样对犹太人没有什么好感,镇上可以…  相似文献   

2.
"地质学家总是希望在具有奇怪的地质形状的地方找到点有意思的东西."休·米勒(Hugh Miller)在他的一本经典的地质学书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3.
幽灵警探     
<正>米勒从外面逛了一天后回家了。他喝了一杯热茶,就打开了电脑。他想在网络上搜索一些他需要的信息。这时他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电脑显示器上出现了一行字:米勒,你还能往哪里逃?米勒吓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他揉了揉眼睛再看显示器。那上面的字又变了:米勒,你  相似文献   

4.
非虚构文学成立的关键在于非虚构创作者承认作者的文字能够再现现实、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用文字再现的现实,这是非虚构得以区别于虚构的两条界限。米勒在《共同体的焚毁: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一书中,将体裁上存在非虚构与虚构争议的四部作品《辛德勒名单》《黑犬》《鼠族:一个幸存者的故事》及《无命运的人生》都归在虚构小说这一类别之中,有意忽视这两种体裁的对立,消除它们之间的界限。受德里达的影响,米勒解构界限的原因在于:非虚构创作对象的不可再现性及作者主观性的存在会使非虚构内部存在巨大的悖论,读者的“非认知性”阅读行为也会使文学作品难以被看成是社会的、物质世界的映像。但米勒没有否认文学作品见证大屠杀的可能性,他虽拒绝记述性的再现行为,但鼓励创作者以运用文学技巧的施行性作品进行见证,从而瓦解读者不愿直接面对大屠杀的心理,化解使用陈述话语描述集中营时所遭遇的质询窘境。  相似文献   

5.
封面画简介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大作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作品风格诙谐幽默,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说有《汤姆·索耶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绘本《生死之谜》以大画家米勒复活的故事,提示现实与人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亨利.詹姆斯是十九世纪英美文学界中的一位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小说以及文学批评在当时备受关注,他的创作手法新颖独特,见解独到精辟,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众所周知,亨利.詹姆斯主要以其国际主题小说的创作而驰誉文学界。1879年,《黛西.米勒》一书的出版使他名声大噪,成为他“国际主题”小说创作的成名作。究其成功的原因,我们认为除了作者在小说叙事技巧及审美关注点所作的尝试及革新外,关键在于作者所赋予其作品的思想精髓。小说《黛西.米勒》以欧美人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为轴线展开,因此本文从对比分析冲突入手,旨在揭示与…  相似文献   

7.
幽灵警探     
米勒从外面逛了一天后回家了。他喝了一杯热茶,就打开了电脑。他想在网络上搜索一些他需要的信息。这时他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电脑显示器上出现了一行字:米勒,你还能往哪里逃!米勒吓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他揉了揉眼睛再看显示器。那上面的字又变了:米勒,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也要将你捉拿归案。  相似文献   

8.
书架有故事吗?有的。美国人亨利·彼得洛斯基,素有"科技的桂冠诗人"之名,他的《书架的故事》(海南出版社)就记录了书架的来龙去脉。"有书架的地方就会有书",要讲述书架的故事,仍然要从书说起。  相似文献   

9.
记弗朗索娃·米勒(1814-1875)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农民画家。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5岁时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了——捡拾玉米根和麦秆给家里当柴烧。那时小米勒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了能收获许多许多的庄稼.永远不挨饿。米勒的祖母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希望米勒长大了应该做更重要的事。小米勒若有所思地大声回答:那我就做一个描写农民的人!祖母双手合十,喃喃地说,这是上帝的旨意,谁也无法让米勒和土地、农民分开。小米勒卓越的绘画才能体现在他对  相似文献   

10.
班上开故事会,一个同学讲三国故事《蒋干盗书》。可讲了一遍后,同学们还要他再讲一遍。“蒋干偷的是什么书呀?”“他为什么要偷书?”如此等等,好像大家没有听懂故事。其实,这位同学如果把《蒋干盗书》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的话,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讲故事如此,写记叙文亦如此,一定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相似文献   

11.
米勒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为什么一直以来他都被人们称为“农民画家”呢? 米勒出生于法国的农村诺曼底。年轻时他曾到过巴黎学画,当时的巴黎是欧洲最繁华的都市,但对于米勒来说,巴黎的物价太昂贵了。于是他离开了巴黎,来到巴黎附近一个叫巴比松的小村庄定居下来,在这里,米勒上午耕地以养活自己和家人,下午则在家里画画。  相似文献   

12.
黄子芬 《班主任》2003,(3):27-27
日本早期教育家木村久一在他的《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讲了两个早期教育的故事。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罪犯回忆早年他妈妈对他进行教育的一件小事:另一个故事是,美国白宫著名人  相似文献   

13.
周君祥 《山东教育》2004,(27):49-49
儿子今年5岁半,是个目不识丁的读者。说他是读者,是因为他“藏书”颇丰,拥有一大堆卡通故事书。说他目不识丁,是因为他大字不识一个,所有的故事都得靠两个“伴读”——我和妻来讲。  相似文献   

14.
本期话题:书的故事自古以来,书,积累和传播了人类创造的文化财富。书,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书与人之间发生着甜酸苦辣威五味俱备、情节各异的故事。也许,一本书与一千个人之间有故事,一个人又与一千本书之间有故事。其实,书的故事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故事呢。本栏第五期期话题“关于‘克隆’的学科对话”。第六期话题“话说香港”。欢迎读者踊跃投稿并推荐话题。我的爷爷说,他的爷爷是私孰先生,教了一辈子书,没置下半亩地,只留下两箱书。我的爷爷解放前长期任小学教师、校长、师范讲习所长,也设置下田产.P是家里又具了几箱书…  相似文献   

15.
雕塑家米勒走进迪特侦探事务所时,神情沮丧。上周在他的工作室里死了一名模特儿,而案件一点进展都没有。米勒向迪特沉痛地诉说案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千虑一失     
——个身穿制服的高个男人紧张地敲了敲办公室的门。米勒探长想见他,但他并不知道见面的原因。“请进,”米勒说道,并关上了他们身后的门。  相似文献   

17.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一书开形式主义故事学研究之先河。他在此书中提出的故事形态学理论,具有伟大的创新之处。但这种创新是在继承和扬弃前人理论成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一理论本身也在后世经历了接受与误解的境遇。文章在评述普罗普故事形态学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这一理论的渊源和历史境遇。  相似文献   

18.
乔任梁开了自己的美甲店,远在韩国的艺人李弘基则发行了自己出道以来的作家处女作《李弘基美甲书》,在书中他同样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与美甲不得不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幽默     
不敢说米勒先生到医院看病,说他嗓子疼,大夫给他作了细致的检查。检查完毕,大夫说:“你的扁桃腺发炎了,最好把它切除。”手术后不久,他的腹部又疼了,只好再去找大夫。“你的盲肠发炎了,必须把它切除。”大夫说、米勒又作了手术。几个月后,米勒又去找大夫,大夫问:“你又哪儿不舒服?”米勒鼓足了勇气说:“我真不敢说,这回我头疼!”(周继红荐)  相似文献   

20.
他自幼就喜欢读书.各种故事、童话、小说等书籍,在小学还未毕业时他就已经看过许多,这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也一直渴望着能有一本自己的书.于是,十几岁时他开始动笔写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一个穿越时空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