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针对中国画在初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山水画小品”一课为例,提出运用“五步”教学法——提趣、观察、探究、体悟、创作开展中国画教学的步骤:创意导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实物观察,感知山石造型;自主探究,领悟笔墨技法;互动评赏,体悟画家心境;表现创作,传达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2.
小学几何形体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感知,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将生活中的实物“搬”到课堂,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教学进一步得到优化。现就计算机辅助教学“圆柱与圆锥”的思考谈几点认识。一、形成清晰表象,掌握基本概念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概念较多,除了圆柱、圆锥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外,还涉及侧面、底面、高和圆锥的顶点等问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实物感知的…  相似文献   

3.
曾静 《当代教育论坛》2005,(11X):115-116
一、旅游地理课“情感教学法”的定位 “情感”教学法是以能够调动学生情绪、引起学生兴趣的有关教学媒介和手法,唤起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境的“情感”,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参与教学交流,同学积极配合,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目的的教学方法。在旅游地理课的教学中,“情感”教学法是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包括器具(如音像制品、样本、图片、风物实物等)和组织手法(如自主课题分配、生源地划分讲解、背景知识融入等),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认读活动中,我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幼儿看,让幼儿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导下,观察图上的内容,老师加以讲解,使幼儿能表达自己的想法。直观感知教学法从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提高了幼儿认读活动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发展了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论述了情境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情境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利用爱国主义电影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历史照片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历史实物创设教学情境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提高安全培训质量.处理好在培训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必须在培训时选用适合安全培训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近几年对职工安全培训教学的不断摸索与实践,笔者认为在职工培训工作中采用“实物和模拟”教学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现将我们在职工安全培训教学实践中采取“实物和模拟”教学法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探究式谈论教学法”在高校课堂中作用和地位以及如何把探究式教学法融入高中科目教学中,主要有:体验探究法,激趣引题探究法、实物形象探究法等。  相似文献   

8.
浅谈「单元整体回环教学法」□江西何善锋“单元整体回环教学法”是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感知——理解——运用”几个过程,让学生在“看——学——练”的过程中,把握一组课文,解决好课文的重点、难点,弄清楚编者思路,设计好教师教路和学生学路,使一组课文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因为情景教学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和顿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觉活动。下面笔者就谈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采用情景教学法:一、实物演示,创造实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学习英语的资历尚浅,词汇量有限,如只用贫乏的讲解,学生记不住、分不清,枯燥无味,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在运用实物对话时应用一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例说黄爱华之五十四:通过实物感知和直观比较揭示概念的内涵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物感知和直观比较,揭示概念的内涵。(一)揭示面积概念。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上眼睛,把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教师...  相似文献   

11.
一、“启动式作文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启动式作文教学法”是以心理学的“启动效应”理论和心理学、生理学中关于人的大脑两半球功能理论为依据,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线索(如图片、言语、实物、情境等)激活其大脑中储存的表象,将其记忆的内容调动起来,使脑海中原有的已逐渐淡忘、  相似文献   

12.
段玉江 《云南教育》2005,(19):29-30
遵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倡导,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观察实物,多动手实验,运用感知规律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全面感知活动,通过探索与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形成对几何形体正确、清晰的表象,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下面结合“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谈几点改进几何知识教学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李魁海  吴芳 《江西教育》2001,(10):36-36
一、运用直观手段外语教学中,利用挂图、实物、简笔画、动作、表情等直观手段呈现某些语言项目,使词的语音、语义与所表达的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语言,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如:教学apple、orange、banana、pear等,可将这些实物带进教室,让学生边观察边学习。学习打招呼一类的单词则可以借助动作和表情,“Hello”——手上扬,摇一下;“Howareyou”——双手前伸向外翻;“Finethankyou”——点头,竖起大拇指;“Gladtomeetyou”——面带微…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新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中明确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这意味着我国的英语教学由“交际法”向“任务型教学法”转轨的开始。那么,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涵义是什么?任务型教学法实施近两年来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实施情况如何?在实施中有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实物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一般实物教具都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而生物教学中的实物,较之于其他学科的实物更具如下特点。   1、实物具有普遍性。我们生活周围的树木花草、飞鸟游鱼、瓜果菜蔬、昆虫细菌,无一不是生物的“实物”。充分利用这种教学资源,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2、实物具有直观性。对于生物实体的感知,不仅可以全方位的观察,还可用手触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甚至有的可用嘴尝。这确是它得天独厚之处。正因为如此,实物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3、实物具有生长性。生物都具有生命。无论…  相似文献   

16.
“五步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教学实例。介绍了“感知——思考——想象——认知——应用”“五步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晓天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3):80-82,96
文章从认知学习模式的角度,探讨了在听力理解信息加工模式中的“感知-联想”与“符号-认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强调应把过去只强调多听的机械型教学模式转变为启发学生利用听力教学中的“感知-联想”与“符号-认知”的关系与相互作用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进而从“行为——认知教学法”的角度揭示了英语听力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红 《中国成人教育》2006,(10):157-157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母语不是汉语的人进行汉语教学,或者说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情景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图片、录音、电视、投影、实物以及其它教学用具把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通过词汇、句型语言表达,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为生动的活的语言,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快捷,更透彻。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进行。一、感知阶段——展现实物与场景人们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包涵着感官知觉和直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相似文献   

19.
刘叶兰 《广西教育》2013,(42):84-85
布点教学法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姚湘仁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依据是我们的教学是新旧知识联系的教学,即按“知”与“不知”的互动来进行的教学。布点教学法的步骤是:(1)感知激图;(2)布点优图;  相似文献   

20.
一、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板块由一篇一篇的文章组成一个一个的单元构成。阅读教学主要就是通过解读这些文章来实现的。因此不论采用单元教学法还是单篇文章教学法,感知、探问、揣摩教材中的这些文章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这里,感知、探问、揣摩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所以我们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这其中,第一次读课文,也就是“初读全文”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