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历史教材,二是教师的叙述。过去,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简单化。把自己的叙述与教材完全等同起来,我们称之为“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历史课堂索然无味,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实,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叙述是最为灵动的部分,虽然受到教科书的影响,但与教科书有着严格的区别。由于个人创作的存在,又受知识控制能力和意趣的影响,不同教师的叙述所产生的教育效果迥异。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科书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专题体例和模块教学所带来的知识点分散、残缺、重复等问题给教师的课堂叙述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怎样优化课堂叙述,把历史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慧和情感便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话题。本文结合人民版教科书的使用实例,谈谈自己的一些课改体会。  相似文献   

3.
4.
伴随着当前新课改的持续深化发展的趋势,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渗透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本文以庄浪县为例,通过渗透地方历史文化与地方史料,来让学生深入地学习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地方史料,来认知历史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历史解释”定义为: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按照这一定义,首先,历史解释的基础是史料,历史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史料的梳理和理解”。这既包含了对史料的求证、鉴别,也包含了对史料的理解、解释。其次,历史解释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对史...  相似文献   

6.
张维虎 《考试周刊》2012,(86):114-114
历史最大的特点是过去性,中学历史教师通常运用影视资料教学来体现历史的真实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部分教师乱用、滥用影视资料,将历史课变为影视鉴赏课,使历史失去本来面目。本文就影视资料的使用原则谈谈自己的见解,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也被称为百日维新,其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有很多历史学者认为,这次变法运动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过于软弱无能。但笔者却认为,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所采用的策略不当,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一个历史教师来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紧紧地与日常教学联系起来,将能力培养落实到每一堂课中。本文以高一《戊戌变法》一节课为例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通过变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历史所表现的不是现实生活,而是人类已经逝去的、在今天不能重演的社会生活,它具有很强的过去性。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讲解历史事件的要素及概念,更要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即教他们用联系眼光去审视过去、认识现在和预见将来,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前因…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逻辑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主体性教学的手段,体现了教学的互动性原则。教师要善于按照历史学科的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从1977年《色·戒》小说的发表到2007年《色·戒》电影的上映,其引发的讨论一直与政治历史叙述有关。由对小说女主人公王佳芝的精神分析入手,探究张爱玲在小说中如何用"人性"书写瓦解政治历史叙述,继而探讨张爱玲的政治历史观。可以看出,"人性"书写是张爱玲对政治历史叙述的逃逸之路,是另一种政治性表现。  相似文献   

11.
人蕴藏着极大的智慧,但这种智慧需要教育才成为现实。课堂作为实现教育的主渠道,其作用是巨大的,忽视课堂教学改革不利于挖掘智慧的潜能,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历史课作为中学教学的主课程,面对课堂教学改革,历史教师应该怎么办?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夸美纽斯说“假如教师想用知识去照耀一个置身于无知之中的学生,就必须首先激起他的注意”。现代科学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才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才会努力去认识它、探究它、占有它。因此,注意和兴趣是主动获取、乐于探究的两个支点,是…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真实性首先要体现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宏观层面,同时也必须在微观方面体现教育求真的本性。现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脱离现实的典型教学案例进行剖析,指出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应从教育的真实性出发,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的示范性素质效应以及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和谐沟通,从而为提高教育效率、保证教育质量创造条件,真正达到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人才的教育目标,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价值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李少玉 《教育文汇》2013,(18):34-35
真善美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方向,其中求知识之“真”是前提,求道德之“善”是灵魂,求艺术之“美”是手段。我们应该注重发掘历史教学中的真善美,让真善美时时充斥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五四"文学的历史叙述为例,旨在说明: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应该打破既有的叙述逻辑,在全球化、殖民化的大背景下叙述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演变;通过引入"大历史观"增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纵深,丰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肌理;要有"后视"的历史自觉,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分析中国现代文学史史实及其深刻影响,还原文学史的纵深维度。  相似文献   

15.
《盲春秋》在完成之后,便独立自足,不再受作家掌控。作家何大草通过融入小说的特殊人格——隐含作者表达自己的意图。隐含作者无法直接在《盲春秋》中出面,而是通过叙述者、人物等具有虚拟主体性的人格体现出自己对历史的态度:历史无法还原已经过去的事实,其只能是对历史材料的言说,历史材料总是纷杂且具有无限言说可能性的,每一次对历史材料的叙述都会构建与众不同的历史,因此历史存在于叙述之中。  相似文献   

16.
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2011年新作《终结的感觉》讲述了退休之后的托尼突然收到一份旧日女友母亲的遗嘱,迫使他回首探寻当年的谜团,记忆中的认知不断被颠覆。从小说的主观拼贴的叙述策略出发,分析托尼的回忆不可信的原因,托尼自卑的性格;托尼通过过去的日记和信件,寻找真相,重新认识了自我,同时质疑了历史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体现历史学科本质的一个方面,是对初中生从微观到宏观、从孤立到整体、从横向到纵向、从中国到世界、从历史到现实等多重角度,去审视、看待和把握人类自身历史而提出的思维训练目标。在初中阶段,利用历史地图册和课本上的历史地图,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本文将以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下教材和配套地图册的教学实践为依据,分析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99):154-156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于短期而言,可以帮助历史学习者提高对历史内容的理解,使学习效率得到提升;与长期而言,可以帮助历史学习者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表达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的重点逐渐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向转移,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开展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是必然之举。文章将以高中学生为研究目标,以历史人物教学为例,开展对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研究,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历史的魅力在于过去“不在”与过去“实在性”之间的难以重合的断裂,而连接二者是史家为我们提供的历史叙述。在这些叙述程式各具特色的文本中,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个人倾向,从而呈现出比真实历史更为丰富的文本叙述历史。对此,历史研究者所能做的不是否定与排斥,而是正视与利用,是在不同程式的历史叙述中寻找其共同性与兼容性,比较文本之间的冲突与差异,从而完成对事件的更为全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要适应当前推进课改、规范办学、提升质量、全面育人的时代要求,中学历史课堂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