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切莫乱"问"     
标点符号试题从高考试卷中消失五年之后,在2004年的高考试卷中又露脸了。无论从表情达意的角度,还是从应对高考的角度,我们都应该重视标点符号的教与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笔者针对学生误用问号的种种情况,综合了几种较权威的相关资料,分析总结出问号的各种用法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中的许多文言实词都有不同的含义,即便是一个含义大致相同的文言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在不同的作者笔下,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含义。本文以统编版教材中"乱"字为例,从三个方面对"乱"字进行解读,由此生发开去,解读出"乱"字背后所表现出来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现代语文》2002,(9):7
2002年3月13日的《兰州晨报》刊载了一篇题为《克林顿卸任后麻烦 不断》的文章。文章说,克林顿与前副总统戈尔的女儿明来暗往,关系暧昧,导致了与夫人希拉里的感情危机。文中有这么一句:“希拉里忍受不了戴绿帽子的耻辱,愤然决定‘休夫’”。笔者认为,文  相似文献   

4.
论"字"     
字是语言单位的书写符号,是一切文字系统共有的基本单位,独立性、整体性、合成性和定型性是其共性;表示的语言单位不同、由字母或字根构成、构成元素多少和排列方式不同、形体长短等等是其个性。拼音文字的字不仅可以与汉字进行比较,而且通过比较可以揭示不同文字系统的性质和特点。拼音文字的字与汉字不相当、拼音文字的字是字母、是词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平利县西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976年在一面荒坡上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现在是一所融职教、成教、基础教育为一体,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的一校多制的新型农村职业中学,是安康市最早的,也是陕西省职校纷纷"滑坡"停办时惟一保留下来并逐步发展壮大的农村职业中学,被安康行署树为一面职教旗帜.  相似文献   

6.
高兆华 《教书育人》2007,(12):40-40
其一,"合作互动",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在平时的研课活动中,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听课者有时喜欢坐在学生身边.但是这些"不速之客"使他们很不自在,交流时唯唯诺诺,就连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也变得畏手畏脚.小学阶段的孩子自制力和心理调节能力本来就差,我们再突然插到他们中间,还不时地看看他们的作业,不时地和他们"互动交流",他们的心情能平静下来吗?这种情景下,我们又如何看到师生们真实的课堂状态呢?  相似文献   

7.
"三藩之乱",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是一场"叛乱",它背离了人民的意愿和历史发展潮流,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本文不以传统之是非为是非,通过对此事件原委的钩沉,揭示了"三藩之乱"除了具有传统意义之外,还蕴藏着久被人们所忽视的内容即反清的合理性和对道德人文关怀的渴求以及在命名方面的不够严谨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皮尔士的象似性理论,文字可分为象形字、引得字和记号字三种类型。汉字中的所谓记号字,其实大部分可以归入形体和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音义两方面之间有着一定现实性联系的宽式象形字、宽式形声字等。它们可以统称为引得字。与记号字相比,引得字概念强调汉字的理据性。包括记号字、引得字和古代"六书"在内的"全八书"是覆盖古今全部汉字的一种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9.
“西京乱无象”,乃是东汉末邺下人集团中王粲《七哀》(二首之一)的首句。近世释无多异词。较有代表性的意见,如朱东润:“无象,无道,无法,即社会秩序紊乱。”(《中国历代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王粲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又如林庚、冯沅君:“无象,不像样。又,象,法。”(《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一]。人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主体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越来越活跃的学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对主体性带来的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感到困惑。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想说就说,想做就做,课堂上常常是乱得很。教师一个问  相似文献   

11.
宇新 《教育与职业》2006,(16):74-74
临近毕业,许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求职和爱情等方面都遭遇到了很多的困惑和挫折,而在解惑不得、避挫无方的情况下,受心理压力的驱使,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学子们便稀里糊涂地投到了“卦医”的门下,占卜问卦,测算命运。而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教师应更加重视对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及时发现问题。在学子们最需要安慰和引导的人生重要关口上,给予最真诚的帮助,使之充分地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相信科学,而切勿沦为封建迷信的俘虏,否则将悔之晚矣!  相似文献   

12.
13.
一、现象:都是课改“惹的祸”案例一:时老师教学《詹天佑》时让学生当一回“小设计师”,画出开凿八达岭隧道的示意图。一男生自告奋勇地上台表演,结果被老师打一个大大的叉,理由是书上明明写着“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而他却画了两条竖线。岂料这位学生据理力争,说八达岭隧道是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按理应打两口竖井最省工时,这样就有六支队伍在同时施工。这位同学的突然“发难”,令老师不知所措,尴尬不已,只好含糊其词,不置可否……课后我一打听,原来他是班上的数学尖子。案例二:读完了《武松打虎》这个故事,杨老师让同学们小组合作演一…  相似文献   

14.
"懒" 字考释     
本文综合一些重点字书对"懒"字的解释,结合文字演变的规律,分别从"懒"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出现的时间及其文化内涵作了一些说明和考证.  相似文献   

15.
"骚"字趣谈     
清风 《语文新圃》2008,(7):42-43
屈原一篇洋洋洒洒的<离骚>,开"骚"字殊用之先河.关于"离骚"二字的解释历来说法很多,大多说是离别忧愁、矛盾之意.而后数百年,"骚"字品位极高,好象为文化人专用.人们所熟悉的,如称<楚辞>为骚体、尊屈原为"骚人";诗人、文人为"骚人墨客".……  相似文献   

16.
"抬"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在共同语中还是在内蒙古方言中,动词"抬"都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笔者从语用语义的角度,着重探究了动词"抬"在汉语共同语中的使用情况,词汇意义及"括"在内蒙古方言中的特殊情况,从而概括出"抬"的泛义性、多样性、意义弱化、口语色彩浓重力图寻求内蒙古方言中的"抬"与共同语之间的关系及互相之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姚"字分析     
"姚"字属于<说文解字>女部中,其意义有三,主要意思还是姓氏的一种.其"娆" 义和"易"义应该是从姓氏这一意义发展而来的.结合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姓氏的产生过程,分析华夏古老姓氏的丰富女性文化内涵,反映原始先民对女性的崇拜.  相似文献   

18.
细说"为"字     
"为"字是古汉语作品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常用字.这个字的意义和用法都具有既简单又复杂的特点,给初学者带来不少麻烦.本文试图对"为"字的各种意义和用法作系统的整理,并对其特殊用法作简单的介绍.同时,结合最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将课文中的典型"为"字例句一一摘出,并给予较为详细的注释.  相似文献   

19.
"鼻"字小考     
自,鼻也,象鼻形,为"鼻"的初文,很少用其本义.后起"鼻"在义符"自"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声符"畀". "白"省"自",只是从其字之构形进行训释,却忽略了它们本身的字义, "白""畀"组成的"量"不存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