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小朋友,你姓什么?” “我姓王。” “你为什么姓王?” “因为我爸爸姓王”,机敏一些的孩子,可能会这样回答。 “为什么你爸爸姓王,你就一定也要姓王呢?” “……”。对这个问题,恐怕再机敏的孩子也难以讲得明白了。就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大人,恐怕也对回答。 其实,从姓氏的形成,或者说从姓氏的来源说来,儿子并不一定要随父亲的姓,古人就有“以大父为姓”的规矩。所谓“大父”,是指祖父。一般说来,祖父的姓,应当就是父亲的姓,而孙子倘不依父姓却随祖父的姓,岂不是一回事?问题是“以大父为姓”,并不是依祖父的姓为姓,而是以祖父名或字中的某个字为姓,这一来,孙子的姓可完全不同于父祖两辈的姓氏了。  相似文献   

2.
识字真有趣     
我最爱听武老师讲汉字。不管多难的字,只要她一讲,我们很容易就记牢上了。 学“金”字时,武老师让大家猜谜语,她说:“一个人,他姓王,兜里装着两块糖。”  相似文献   

3.
姓的尴尬     
《初中生》2015,(7):34-35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一“敬”姓大臣因避皇帝石敬瑭的名讳,被迫将姓去“攵”改为“苟”.一千多年后,某地几百名“苟”姓后人不堪祖宗改姓所累,改回“敬”姓. 宁可不上户口,也不让孩儿姓苟 “宁可不给孩儿上户口,也不能让他姓苟.”早在妻子准备怀孕时,河南郑州市民苟先生就决定要给孩子改姓,甚至一度撂下了上边那句狠话. 苟先生从上幼儿园起,就被老师、小朋友们起了“汪汪”等各种外号.因为这,不管父亲怎么打骂,他都不愿意去上学.  相似文献   

4.
我是山雉 敝人姓翟名暾字山雉号太阳别号麻大烦. 老有人误喊我"瞿老师",很使我感到歉疚.怎么祖上取这么个难写难认的姓,且其义为"长尾山雉"!不做"鸿鹄",做"燕雀"也行啊,虽飞得不高,但总比"雉"强啊!看来祖上开始就为后代选择了一些职业,为育"大雁",甘做人梯.我一定不辜负祖上训诫,一定做一个好山雉.  相似文献   

5.
潘老师:您好!我和王某共同养育一对双胞胎儿子,经我们协商,哥哥随其父亲姓“王”,弟弟随我姓“温”。由于工作原因,我和王某长期两地分居,感情也因此逐渐变淡。婚后第六年,两人协商离婚。由于我需要经常出差,离婚协议约定双胞胎均由王某抚养,我定期支付给抚养费。最近一次我去探望双胞胎儿子时,从孩子口中得知,王某已将双胞胎弟弟由“温”姓改为了“王”姓。  相似文献   

6.
看了这题目,想必你不是笑破肚皮就是跌破眼镜吧? 谁会想改姓“硬”呀? 我姓“阮”,“阮”正好与“软”同音。在我出生以前,姥爷 就认为这个姓难取名,最好名字里有一个能与“软”相“克” 的字。于是,他为我取名“阮克锐”。没想到,爸爸去登记户 口时,工作人员一不小心把“锐”写成了“税”,我爸一念, “阮瞌睡”!这还得了!他急忙打电话请示姥爷,这才有了现  相似文献   

7.
那天,我由于有点事,一下班就忙着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正当我推出自行车时,我班小朋友雷雷跑了过来。他拿着一张纸,对我说:“董老师,你看我写的字!”我接过纸,连看也没看写了啥字,就顺手递还给他:“嗯,写得真好。”雷雷高兴地跑了,边跑边对同伴炫耀说:“老师夸我字写得好!”第二天,雷雷由他父亲送来上幼儿园时,一脸受了委屈的样子。我问他:“雷雷今天怎么不高兴呀?”他父亲说:“老师,看这孩子,这么小就学着撒谎,把‘小’字的钩写到右边去了,叫他改还不改,说是老师说的写  相似文献   

8.
老本家     
他姓王,我也姓王,巧,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咱们是一家。我刚分到这所中学时,和他任同级同课相互介绍完后,他笑眯眯地走过来,拍拍我的肩:“好,本家合作,没说的。”以后,他称我“小本家”,我称他“老本家”,嚄,挺近乎。“老本家”四十多岁,高个,白脸,大眼,不怎么笑,走路爱双手后背不快不慢地走。我新来乍到,又初上讲台,头难。他说:“要是愿意,去听我的课。”于是,没课,我就提把椅子去听他上课。呀他讲课  相似文献   

9.
Report 1 “全”式魅惑——绝代精彩,魅力无限智贤的名字: “全智贤”是智贤的艺名,而智贤本名姓“王”,从“王”到“全”的更改是因为选名时联想到了一个历史典故——高丽王国时代,“王”为皇姓。但后来高丽王朝被推翻,皇室遭到族灭。仅剩的王室后代为保留氏族以重新崛起,分别改姓为“全”,“田”,“玉”,于是,就想到了把智贤的姓由“王”改为“全”,“全智贤”由此得来。  相似文献   

10.
我能想起来的,背诵的第一篇古文,应该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据说此文排名四大名篇之首,现在的中学语文课本也选了。可是我读中学的时候,还没有这样的福气。直到进了工厂,做了工人,碰到我的师傅,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漂亮的文章。我的师傅姓陆,单名一千“骏”字,人送外号“老夫子”。他是家学渊源,父亲是人民大学教授,本人在“文革”前读电大,学了5年中文,古文底子不薄。他的宿舍里“藏”有很多书,但他是个非常小心谨慎的人,轻易不肯把书借给我们,有时兴之所至,也背诵几段古文,显示一下他的博学。我的兴趣大约就是这么被养成的。因为没有书,开始是师傅教一句,我学一句,教会一段,回去练,背熟了,再学下一段。除了古文,诗词也背。他背书时摇头晃脑、拿腔拿调的样子,让我很入迷,背诵的热情也很高。那时年轻,一篇古文很快就能背下来。后来,父亲的朋友送我一本《古文观止》  相似文献   

11.
半鲁相请     
鲁、曾、暧这几个字看起来很容易写,但是学生真正写起来却容易出错,主要原因是他们常把这几个字中的“日”写成了“目”。我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常帮学生改正,但却避免不了它们下次还犯同样的错误,比如将“风景旧曾谙”抄过默写过几次之后,“曾”字的“日”字底还是会被他们写成“目”字底。为了帮助学生纠正这个错误,我特意请学生到黑板上默写,结果学生还是写错了,于是我把错误的字圈出来后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姓曾的和一个姓鲁的读书人,他们平时都喜欢咬文嚼字。一天,姓鲁的对姓曾的说:“曾兄,明天我‘半鲁相请’你到我家。”姓曾的人心想:你是有名的吝啬鬼,你也会请客?于是姓曾的人马上就答应了。第二天,姓曾的人早早就来到鲁家,姓鲁的人请姓曾的人坐在天井上晒太阳,晒了几个小时后,姓曾的人肚子饿了,终于忍不住问姓鲁的人:“鲁兄,你请我来干什么?”姓鲁的人说:“我昨天不是讲清楚了吗?我说‘半鲁相请’,我的‘鲁’字上面是鱼,下面是日,日就是太阳。我是请你享受下面的半鲁,也就是‘日’字,我请你来享受日光浴啊。”姓曾的人听了差点晕倒。当他大汗淋漓地回到家时,他的妻子问他:“你怎么那么热?”姓曾的人说:“鲁兄请我晒了半天太阳,我心里暖空空的。”...  相似文献   

12.
王守仁出生在一个封建贵族家庭.他5岁了还不能说话,当时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哑巴,有的人还以为他根本就是一个白痴.但是王守仁的父亲不这样认为,他觉得王守仁是有病了.于是,父亲四处寻访名医,只要听说哪里有名医,就派人去请,到王守仁6岁时,终于把病治好了.王守仁病虽然好了,可是因为小时候不会说话,也没有读过书,因此,比起别的小孩,他显得更笨拙一些.有人风言风语:他这么迟才开始说话,当然笨啦!别指望他以后会有大出息!王守仁本来就觉得自己比别人笨,现在又听到别人这样嘲笑自己,心里更加难受.他扑到父亲怀里哭诉:父亲,别人都说我笨,我真的很笨吗?  相似文献   

13.
“老李”     
老李是我的父亲,一个让我在爱心下成长的父亲。 老李很不会幽默,每当我在家里大呼小叫地喊着“老李,老李!”时,他总是无奈地摇摇头。而若是在公众场合,他则会强装严肃,却又底气不足地小声嘀咕:“别这么叫,我可是你的父亲!”不过,父亲的这种反应让我更觉出他的可爱,于是,我竟改不过口来,就这么“老李,老李”地叫了许多年。  相似文献   

14.
我姓“菜”     
“小白菜!”同桌张磊一见面就冲我叫着,好像我就是“小白菜”似的。我刚想回击,又听到第二声“小白菜”!我的绰号早被锁定了,就是“小白菜”。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姓蔡。小时候爸爸曾给我讲过许多历史故事,其中就有蔡姓的来历:传说周武王把一个儿子封到蔡地,改姓蔡。这样说来,蔡姓不但是帝胄贵族,还有自己的封地蔡国。直到如今,我国还有两个县“姓”蔡,即上蔡县和新蔡县。可见,蔡姓是个高贵的姓,我为蔡姓自豪!但是,“蔡”与“菜”的发音完全相同,这就给爱取绰号的同学带来了“灵感”,也给我自己带来了不少哭笑不得的“烦恼”,诸如“小白菜”、…  相似文献   

15.
(一) 盖思是一个男孩,正在读初二。他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只是名字有点怪怪的。如果说与爸爸一个姓,那么他就该姓周。盖思的父母离婚了,母亲要盖思与她姓白,可父亲却要求盖思与他一块儿姓周。盖思虽然平时与父亲亲一点,但是也不希望让处处关心自己的母亲难过,无论如何也决定不下来。就在一家人都为难的时候,邻居小东出现了,说:“这种小事,简单,你们父母俩各取名字中的一个字,不就完事了,也  相似文献   

16.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天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从头再来好好地唱了起来:“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这么多年竟然听错了,好可惜!…  相似文献   

17.
父亲很熟练地用他的大拇指与食才旨摆出一挎的距离告诉我说:“李红艳,如果你再不努力学习,你离下庄稼地就这么远了。”4月15日睛转多云父亲很熟练地用他的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捺的距离告诉我说:“李红艳,如果你再不努力学习,你离下庄稼地就这么远了。”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手     
父亲在我的记忆中,很老,尤其是他的那双手——一双典型的老人的手。在父亲去世多年以后,这双手给我的印象更加深刻。 父亲的那双手丑陋而灵巧。听母亲讲:父亲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年轻时他的手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那双手也曾写过字,打过算盘。我还记得父亲打得一手好算盘,当他用指头把算盘珠拨得噼噼啪啪响的时候,你简直想不到是他那看似笨拙的手所为。父亲还写得一笔好字,当时算得上是村里的“秀才”,因此他从土改开始就  相似文献   

19.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 常常爱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个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相似文献   

20.
原作节选 第1章 1632年,我生在约克市一个上流社会的家庭.我们不是本地人.父亲是德国不来梅市人.他移居英国后,先住在赫尔市,经商发家后就收了生意,最后搬到约克市定居,并在那儿娶了我母亲.母亲娘家姓鲁滨逊,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因而给我取名叫鲁滨逊·克罗伊茨内.由于英国人一读“克罗伊茨内”这个德国姓,发音就走样,结果大家就叫我们“克罗索”,以至连我们自己也这么叫,这么写了.所以,我的朋友们都叫我克罗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