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年儿童研究》2010,(4):51-52
我的孩子上三年级,最近,她告诉我他们班有些同学提出赚取别人零花钱的方法,比如:借课外书籍赚借书费0.5元到1元。她非常高兴地告诉我是因为她的课外书好看,有许多同学向她借书看,这下她有赚钱的机会了。我对她说这样不好。她问:“为什么?外面还有租书店呢?他们不也赚钱,我为什么不能呢?”孩子们的这种行为可取吗?  相似文献   

2.
是什么让一个人成为你伟大的朋友呢?是因为他/她支持和接受你的行为方式吗?或者是因为他/她敢于抓你的痛脚,并要求你做得更好?几年前,我经历了一次糟透了的签名售书活动,这让我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懂得了朋友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3.
在帮助女儿克服因为灾难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方面,我借鉴心理学上的脱敏法和行为塑造法,帮助她将训练情境进行分级,一步步地训练她应对"曾让她恐惧的各种情境"。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丈夫被他所工作的卫生系统调配,前往一线救援。那时候我女儿刚上小学三年级,她常看着新闻里的图片问我:"爸爸回不回来?什么时候回来?"我笃定地告诉她:"爸爸是医生,  相似文献   

4.
在班里,我的成绩一般,工作能力也不是很强,办事总不能让老师称心。我觉得班主任似乎对我有偏见,因为有些事情即便不是我的错,她也怪罪于我.她说她总看见我做让她很冒火的事情,总是那么巧,很多次她都误会我了。现在我被安排坐在班里最后一排,不是因为我的成绩,而是因为我平时的行为让她不喜欢。我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自己,怎样做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还有怎样改变老师对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杨永龙 《高中生》2013,(6):51-51
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初中时我嫉妒一名女生的学习成绩比我好,于是总在背后说她的坏话,她知道后也说了我的不是,两个人闹得很不愉快。没想到,这次分班,我和她又分到一个班。我知道自己当年的行为欠妥,今后我该如何面对她?这是一位同学来信诉说的苦恼。  相似文献   

6.
陈国鹏 《父母必读》2010,(11):121-121
我的孩子3岁半了.在没人陪伴时,会长时间地啃毛绒被和抱着毛绒玩具,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这么大了她还会有这种啃东西的习惯?她在害怕什么呢?我是否应该及时打断她,并且和她好好谈谈?  相似文献   

7.
曹艳 《今日教育》2010,(6):22-23
案例分析:莹莹偶然发现由于裤子掉色,洗衣水变成了红色。这一发现让幼儿的小脑瓜闪现更多的问号:衣服放在水里为什么会变色?胡萝卜放在水里会变成红色吗?红色积木放在水里又会怎样呢?强烈的好奇心让莹莹产生了要亲自去试一试的想法。可是父母的制止阻碍了她的探索行为,于是出现案例中的情景。这是幼儿在故意捣蛋吗?当然不是。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又应该怎样区别对待呢?  相似文献   

8.
【案例1】利利妈妈:孩子1岁多了。为了照顾孩子,给孩子充分的爱,我辞去了工作,专门照看她。利利对我一直很依恋。可是,最近她却常用小手扯我的头发,拧我的脸,还时不时地咬我几口……如果我不理她,她就会不停地打我:如果阻止她,她会哇哇大哭。怎么孩子这么小就有攻击性行为呢?  相似文献   

9.
看见她那弯弯的、月牙似的眼睛了吗?看见她眼睛里流露出的欢乐神采了吗?不用看别的,单凭她的眼睛,你准会知道她一定在笑。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引导学生分析《祝福》中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时,设计了以下几组思考题。第一组,祥林嫂是不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女人?她花钱是不是很阔气?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第二组,祥林嫂识字吗?她的姓名是什么?她的身价如何?她为什么要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天地》2011,(3):4-5
“老师,他打我。”“老师,她的作业是抄别人的。”有些同学很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盘小平 《中学文科》2007,(9):153-153
我有一名学生,有小偷小摸行为,多次教育,但还是不改,直至高三了还如此。学校准备勒令她退学,征求我这班主任的意见。当时,我很矛盾,留下她吧,无疑增加了自己今后的工作负担,让她走,她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最后我跟校长说,还是让她留下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师:对《蜡烛》这篇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疑惑吗? 生:我还有个疑问,就是文中的老妇人爱不爱她的丈夫? 师:你为何有些一问呢? 生:老妇人在她丈夫死后,没有把蜡烛插在她丈夫的坟上,而是把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插在了异国红军陌生人的坟上,老妇人不爱她丈夫吗?  相似文献   

14.
杨华坤 《科学启蒙》2023,(Z2):76-77
<正>一天晚上,冉冉回到家,愁眉苦脸。妈妈看到她不开心的样子,关切地问:“冉冉,你有什么烦恼?跟妈妈说说呗!”冉冉说她最近很讨厌班里的一些同学,因为他们总是说脏话,让人感觉很不舒服。还有一些之前很有礼貌的同学,也渐渐开始说脏话了,她很难理解这种行为。妈妈听后思忖了一下,问冉冉:“那你有没有跟老师反映过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15.
在我曾经任职的幼儿园,有这样一个儿童,她的行为动作、语言表达能力、记忆力、理解力等等都要比其他同龄幼儿迟缓,在一次园里组织的查体活动中,医生在她的记录本上写了这样两个字:“弱智?”。虽然在这之前,我们很多老师都有了同样的定论,但是她的家长一直认为是自己的溺爱导致了孩子的“无能”,否认孩子在智力方面的缺陷,也许是因为医生的权威性,她的妈妈专程带孩子去济南做了智力测验,测验结果是她的智力发育迟缓,建议对其进行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16.
《顽皮娃娃》2009,(21):10-11
依古·比古还找到谁了呢?哈哈,她喜欢小花。猜到是谁了吗?赶快把她贴在依古·比古旁边,然后帮她去追小床吧!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02,(Z2)
在以反腐为题材的微型小说艺苑中,《烈女》堪称是绚烂的一枝。作者在短短的篇幅里,尺水兴波,以荒诞的手法,曲折多变的笔法,生动凝炼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苏燕这个疾恶如仇、刚正不阿的反腐英雄的“烈女”形象,抒发了一腔对腐败行为深恶痛绝的强烈感情,并警醒世人:同仇敌忾,惩治腐败,不必等到付出血的代价的时候。小说开篇独句成段,如惊雷乍响,先声夺人:用“壮怀激烈”一语渲染浓烈的悲壮气氛;又以一“死”字造成悬念——她为什么死?天地如此之大,难道容不下她?继而笔锋一转:“如今她又悄悄地回来了。”于是悬念迭起——为什么又悄悄回来?莫非对人生有着无限眷恋?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接着,作者以主人公苏燕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展开惊心动魄的情节,对她进行多层面的细腻描写。在“行人寥落的里巷”,而非“熙熙攘攘的闹区”,她还是发现了她的英雄事迹已被各种媒体炒得轰轰烈烈。这说明了她的“死”影响广泛。在“市委礼堂的空地上”,她从看车老人的话中,得知市委正在给她开追悼会。  相似文献   

18.
BUILDIT     
《顽皮娃娃》2011,(11):25-25
看,妮妮在搭大桥。 她怎么搭的大桥呢? 她的大桥上有什么? 她的大桥下有什么?  相似文献   

19.
冯蓬勃 《教育文汇》2010,(12):20-20
我班有个学生叫岳红霞,一直品学兼优。可是,在期终评选“三好”学生时,她却意外地落选了。评选会刚结束,岳红霞就来找我,说她真想不通,为什么大家不同意选她?她哪里做得不好?难道因为她尽心尽力为班集体,就得到这个回报吗?说着说着,她委屈地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相似文献   

20.
前些天帮一PLMM装电脑,送回去后(别人的车,我没去),最近一直接到她的电话,被问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白痴问题,上门无数次。备受精神摧残,特将近日经历实录如下:1.(刚回到家)她:机器为什么没画面?我:显示器有没有开?她:怎么开?我:…… (由此我怀疑此MM不是故意耍我就是白痴……)2.(然后不久)她:为什么音箱没声音?我:线都接好了吗?她:什么线?我:……(去她家一看,插在MIC上了,插回来……)她:为什么你来了以后就能发声了?我:……(汗,你以为我刚才在后面忙了那么久在干吗?)3.她:为什么我的电脑没办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