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链接 《孔子项讫相问书》是一篇唐代变文,变文是唐代兴起的说唱文学。“变”指“经变”,是佛教用语,最初是寺院里以通俗语言解说佛经的俗讲,连说带唱,后来趋向于以故事为主题的方向发展,内容逐渐扩大,也演唱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清末在敦煌石室里发现了一批唐、五代的俗文学写卷,即敦煌变文。  相似文献   

2.
佛教俗讲、转变伎艺与宋元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俗讲、转变与“说话”的世俗化 佛教俗讲、转变等讲唱伎艺与说话之间到底有何关系?这是小说研究者探讨已久的问题:李褰《唐话本初探》称:“唐代说话是在古代的宫廷优人说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路工《唐代的说话与变文》说:“变文的出现,比我国说唱文学出现的时间迟得多,应该说变文是吸取了我国说唱文学的营养发展起来的”;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云:“主要是市民和市民的‘说话’影响了俗讲”~①,凡此云云,其核心观点为:说话伎艺是在中国本土俳优诵说的文化传统中独立成长起来的,而唐代佛教俗讲、转变所呈现出来的种种…  相似文献   

3.
背景链接 《孔子项记相问书》是一篇唐代变文,变文是唐代兴起的说唱文学。“变”指“经变”,是佛教用语,最初是寺院里以通俗语言解说佛经的俗讲,连说带唱,后来趋向于以故事为主题的方向发展,内容逐渐扩大,也演唱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清朱在敦煌石室里发现了一批唐、五代的俗文学写卷,即敦煌变丈。  相似文献   

4.
佛教俗讲、转变伎艺与宋元说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俗讲、转变与“说话”的世俗化 佛教俗讲、转变等讲唱伎艺与说话之间到底有何关系?这是小说研究者探讨已久的问题:李褰《唐话本初探》称:“唐代说话是在古代的宫廷优人说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路工《唐代的说话与变文》说:“变文的出现,比我国说唱文学出现的时间迟得多,  相似文献   

5.
1899年在敦煌千佛洞出土了一批俗讲材料,俗称"敦煌变文".在这些变文中保存了当时人们所使用的大量的别字、异文,这些别字、异文对于考察唐五代时期的语音现象弥足珍贵.邵荣芬先生利用这些材料写了<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和唐五代的西北方音>一文②,对于研究唐五代方音的人来说,是一篇颇具参考和指导价值的文章.本文受此文启发,乃对<庐山远公话>这一篇变文中的别字、异文作了详尽研讨,从语音角度加以分析,从而利用分析结果对唐五代时期的部分语音现象作了一个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6.
敦煌变文是敦煌文学的大宗,其研究价值极为广泛,诸如俗讲、文字、语言、佛经和历史故事的传播形式等多个层面,都有取之不尽的宝藏。不过,尽管相关研究成果颇丰,但要深入研究的内容依然不少。作者就一些学者们尚未校订或理解存在偏差的案例,进行了释读。  相似文献   

7.
由刘坚、蒋绍愚先生主编的《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唐五代卷)是国内颇具影响的一本书,收录了不少的变文作品,并作了细致的校勘,方便了人们研究近代汉语语法,不过书中有失校之处。笔者不揣剪陋,拟将失校之字加以补校,请刘、蒋诸先生及广大读者是正。1.没,“设”字之误。《伍子胥变文》:“妇人卓立审思量,不敢向前相附近,以礼  相似文献   

8.
佛教音乐是赞颂佛陀、宣唱佛理的重要载体,曹植首创中国式佛教歌曲“鱼山梵呗”。隋、唐时期以法曲为代表的佛乐进入了鼎盛阶段,而唐代以来的俗讲、变文则对我国近代曲艺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佛曲创作、传播中的问题不少,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9.
因为变文所依托的‘‘俗讲’’“转变”之俗,故变文思想内容通俗易懂,其中蕴含的忠孝观念及对天堂、地狱的描写,均体现出世俗化的特点:变文语言因为使用了大量的口语俗语词及熟语成语,体现出强烈的通俗性。  相似文献   

10.
敦煌变文<舜子变>记载舜行孝故事最详细最完备,也是我们研究唐五代时期家庭关系的重要材料之一.尤其是其中塑造的后母形象,虽在<尚书>、<孟子>、<列女传>、(<史记>等传世文献中都有记载,但发展到<舜子变>已经与史传系统大不相同.变文中的后母形象来源于史传文学和民间传说两个系统,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逐渐演变.变文中的后母形象,不仅反映了后母在文学史上的变迁,也直接展现了唐五代时期后母这一特殊身份在家庭关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俗讲新考     
俗讲是唐、五代时期在三长月举行的劝俗人施财输物的佛教法会。俗讲包括讲经和受斋戒,俗讲仪式与之相对应。佛经、讲经文、变文、因缘文和受八关斋戒文等都可以是俗讲的话本,但它们并非只是俗讲的话本。目前学术界对俗讲的界定有泛化之嫌,对俗讲话本的认识则有窄化之失。  相似文献   

12.
车锡伦 《家教指南》2001,(2):132-138
本文更正前人宝卷是“变文的嫡派子孙”、是“谈经等的别名”的结论,指出佛教的俗讲是中国宝卷的渊源,它是佛教僧众向世俗民众讲经说法的活动,其内容为讲解经文(讲经)和说唱因缘(说法)两大部分。宋代,在佛教信徒的法会道场、结社念佛的活动中,孕育和产生了宝卷。宝卷继承了佛教俗讲的传统,而同南宋时期勾栏瓦子中出现的说唱技艺“谈经”等无关。  相似文献   

13.
<正> 王重民等六位先生编的《敦煌变文集》(以下简称《变》),搜集了敦煌石窟所发现的变文中的七十八篇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大概都是唐末到宋初的东西”。这些记录寺院中俗讲的变文,“是  相似文献   

14.
敦煌变文是唐五代的俗文学之一,是敦煌俗文学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种文学体裁.现存的真实可考、内容丰富的敦煌变文语料,对汉语词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以敦煌变文叠词研究为例,其对《汉语大词典》修订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增补遗漏的义项;二,弥补孤证的不足;三,提前滞后的书证;四,补充失收的词条.  相似文献   

15.
1899年在敦煌千佛洞出土了一批俗讲材料,俗称“敦煌变”。在这些变中保存了当时人们所使用的一的别字、异,这些别字、异对于考察唐五代时期的语音现象弥足珍贵。邵荣芬先生利用这些材料写了《敦煌俗学中的别字异和唐五代的西北方音》一,对于研究唐五代方音的人来说,是一篇颇具参和指导价值的章。本受此启发,乃对《庐山远公话》这一篇变中的别字、异作了详尽研讨,从语音角度加以分析,从而利用分析结果对唐五代时期的部分语音现象作了一个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6.
敦煌变文出现于公元七世纪,是在盛行于当时寺院中的“俗讲”的基础上产生的通俗文学,因此,它的语言接近口语,开宋元白话的先河,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变文来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因此,文中错字、别字、异体字杂出,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变文犹如一块璞玉,保留了文字使用的自然形态,是研究汉字简化、古音通假的可贵资料。变文中的别字,即本文所说的假借字,数量非常丰富,类型多样。现就其特点以及与本字的音义关系诸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说“变文”     
关于什么是变文、变文的来源和界定等问题,历来众说纷坛。“变文”与“变相”是相辅而行的,是“变相”的说明文。“讲唱”,是“变文”作为一种文体的形式,是中国本上固有的东西。但“变文”不同于“讲经文”、“诗话”、“话本”等其它敦煌讲唱文学写本,不能以“变文”一词笼统称之。  相似文献   

18.
宝卷与变文的继承关系,前贤们已经沦定:郑振锋先生说:"宝卷确为变文的长房子孙,一直承袭其遗产以至于今的."李世喻先生说:"宝卷是一种独立的民间作品,是变文、说经的子孙,不是他们的别称."苏莹辉先生说:"我国的民间文学,如宝卷、弹词、鼓子词等,实皆导源于唐代俗讲、变文"变文的韵式,至今还为宝卷、弹词、鼓子词所保存."近来,段平先生说:"河西宝卷来自敦煌变文,它就是活着的敦煌文学."唐代的变文已经湮没不传,今天已无法见到它的全貌,仅能见到敦煌藏经洞出土的  相似文献   

19.
敦煌石窟出土的7世纪前我国寺院俗讲的变文,接近口语,有散有韵,有说有唱,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株奇葩。拙文依据王重民、王庆菽、向选、周一良、启功、曾毅公六先生合编的《敦煌变文集》,探索其迭字运用的特点和技巧。敦煌变文用迭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20.
佛教将一年中的正、五、九三月称为三长斋月,简称三长月,又叫神变月.三长月是诸天帝释鬼神运用神通,巡行天下,视察善恶的时间,所以要奉持八戒,吃斋、礼佛、讲经、布萨、禁屠钓,以求福避祸,俗称八关斋戒,又叫三长月斋、神变月斋戒.俗讲是唐代寺院在三长月举行的重要法事活动之一,目的是修善求福,传布佛法.本文论述了唐代俗讲与三长月斋戒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作为考察敦煌变文的讲唱时间与名称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