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精品,就是高质量、高品位的“拳头产品”,是最能体现中央精神,最能深刻反映实际、指导实际,并能得到社会公认的优秀作品,它所报道的既是全局工作的重点、实际工作的难点,又是群众关注的热点。 如何创出新闻精品?我在22年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树立精品意识是创出新闻精品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文字记者的角度讲,要想多出精品、出好精品,首先主观上必须强化精品意识,必须有一种随处留心、矢志不移抓精品,抓不着精品不回头的顽强精神。或者可以这样说,出精品在于责任心,责任心  相似文献   

2.
一个新闻工作的从业者,特别是一个身处基层的通讯员,谁都想在自己的新闻生涯中,采写出几篇"带响"的作品,业内通称为抓"活鱼".而能否抓"活鱼"不抓"死鱼",就得看自己有没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新闻的敏感强,能在平凡中发现惊奇,而新闻敏感差,遇到新闻却"有眼不识金镶玉",使之"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通常把采、写新闻形象比作"抓活鱼"."多抓鱼,抓活鱼,抓大鱼",多上稿,是广大通讯员尤其是初学新闻写作者的迫切愿望.怎样把愿望变成美好现实?作为一名由部队基层通讯员成长起来的新闻工作者,我把20多年来一直在想,并在军队和地方包括高校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上讲课的重点部分:<通讯员应先学抓小"鱼">单独整理成文,粗浅地谈一下"鱼"、"渔"经.  相似文献   

4.
新闻生硬,是党报新闻写作中的一个通病.一写到工作就是"抓",有一篇反映某项工作的报道一连写了四五个"抓"字,什么"狠狠地抓""坚决地抓""反复抓""抓反复";一开会不是"强调"就是"指出":什么"会议强调""会议指出""会议要求":一报道经验就是"提高认识""政策到位""领导重视"……  相似文献   

5.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与其他宣传手段一样,有个把握好“度”的问题。地市党报也是如此。“度”的原则把握好了,新闻舆论监督才能起到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积极作用。对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凝聚力量、推动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否则,新  相似文献   

6.
江坪 《新闻实践》2003,(10):17-18
社会新闻在部分采编人员的认识理解上仍存有偏差,表现在报道上,一些庸俗化、格调低下的稿件时有出现前不久,一些媒体以大篇幅、纯记录的方式报道跳楼自杀事件,充当了平庸的看客角色,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何全面理解和认识社会新闻,如何坚持社会新闻的高格调、高品位,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弄清和把握的一个问题。恶俗的社会新闻之风当禁、当刹。对此,本刊特组织同仁、专家写了一组文章,就此问题发表见解;也欢迎大家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晚报记者.总希望自己能抓到重大典型新闻或突发性新闻,一炮打响,获得新闻奖。这是每个有事业心的记者所孜孜以求的。但这又谈何容易,要知道新闻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你不可能在第一时间抓到所有轰动新闻。所以,当你抓不到这些新闻时,请别放弃。在这方面,本人有过许多切身经历和感受。  相似文献   

8.
郭鹏霞 《青年记者》2007,(20):37-37
社会新闻是指没有鲜明行业特点而又为大众广泛感兴趣的,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伦理、趣闻逸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在我国,都市报与社会新闻有着不解之缘,都市报的崛起与社会新闻的勃兴存在着共时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新闻逐渐由边缘走向了主流。  相似文献   

9.
从2008年1月开始,<法人>杂志、<第一财经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络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记者濒濒因涉嫌诽谤和受贿罪被抓,这一系列案件在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在理论上也引起了"记者是不是受贿罪主体"的激辩.但人们也不难注意到,在这一系列"抓记者"案件的背后,都有一个舆论监督案.新闻界存在的腐败现象是人所共知的,但对"抓记者"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新闻腐败与舆论监督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有几个认识问题应当厘清.  相似文献   

10.
会议不等于新闻,但会议可以"淘金".要在会议上采写出鲜活的新闻,记者可在材料袋里找线索、会议之上抓亮点、会议结束搞追踪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社会新闻与晚报、都市报特别投缘。晚报、都市报因率先研究、善抓社会新闻而打开局面,蒸蒸日上;而社会新闻也因晚报、都市报的大力实践、创新而提高品位,焕发新貌。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在社会新闻的广阔领域中并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媒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在媒介社会化的当代中国,新闻传媒是整合社会资源、推进社会共识和认同、协调社会全面且有序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工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中,要提高新闻传媒的运用能力,克服新闻报道中的不和谐问题;并大力推进新闻传播观念、新闻传媒体制性和技术性创新,从而推进新闻传媒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采编业务中,有的记者特别是新记者常常为抓不到好新闻而困惑,当看到别人能够从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中挖出新闻来,就反复地问自己,为什么别人能够发现这个新闻而自己却没发现,别人有什么技巧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技巧是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4.
秦殿杰 《新闻三昧》2006,(10):47-47
通讯员应该掌握多种写作文体,但是,笔者认为首要的需要下大力气主攻“消息写作关”。理由如下:通讯员生活在基层,每天接触到单位、社会以及身边发生的种种新闻事实,特别是那些生动感人的故事。最适合用消息的体裁,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炼的文字,向受众报导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正如陆定一所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写身边的新闻做起,对通讯员来说也是最容易的事。消息写作,一定要抓住一个“新”字。内容必须注意“新”,“新”就不是历史,而是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抓新”,不是有闻必录,更不是追求千奇…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报纸上社会新闻很走红。读者爱看,报人爱登,晚报抓,日报抓,党报也抓。全国晚报还举办了大奖赛,大力提倡。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报纸新闻改革的收获之一,“百花齐放”园地中的鲜花一枝。这里仅就“文革”前和复刊后20年间,新民晚报对社会新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谈谈一孔之见,一得之乐。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资源不充足、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媒体能否在竞争中胜出,很大程度取决于对信息资源的占有和利用上。对于企业报来说,如何能让有限的新闻资源发挥无限的作用,实现新闻资源效益最大化,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平顶山矿工报几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一、从规定动作中“经营”新闻资源作为国企的党委机关报,如何从规定动作中挖掘新闻资源,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平顶山矿工报坚持从规定动作中挖掘新闻亮点,从会议中抓“活鱼”,从领导活动中找新闻,使规定动作“新闻化”、“亮点化”。如去年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领导到平…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下,新闻传播业必将追求经济效益,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新闻传播业的社会价值也不容忽视.如何实现新闻传播业的安身立命、长远发展?市场经济究竟是新闻传播业的"推手"还是"祸首"?社会各方面该做出怎样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办好新闻栏目,是各家报纸都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十几年的职业生涯,对经营版面新闻专栏,可谓甘苦备尝. <辽河石油报>经济版的"记者观察"、"科技群英荟"、"市场开拓者"等栏目,为采编人员提供了"抓鲜鱼、抓大鱼"的机会.栏目开办八年来,发稿300多篇,其中有10多篇获得省部级以上新闻奖项.不仅使报纸版面增色生辉,也成为提高采编人员业务素质的"演兵场".  相似文献   

19.
倪嘉  马玉龙 《新闻知识》2004,(10):57-58
2003年,安康日报为了适应市场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摄影部创办了图并重、以图为主的《广角镜》新闻摄影专刊,每周一期。编委会把它作为强化新闻图片宣传的手段,当做新闻和报纸改革的重要措施来抓。创办之初,我们就把《广角镜》定位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上,力争用新闻照片的“广角镜”透视纷繁复杂的大社会,用生动、活泼、多味的内容和形式来吸引受众。创办仅一年多时间,就在读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刘潇鸿 《新闻三昧》2006,(11):14-15
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媒体的竞争力。《平顶山矿工报》的系列通讯《“大家庭”里故事多》获得了2005年度河南省好新闻通讯类一等奖,这对一家企业报来说,实属不易,但说来也正常,这与我们报社上上下下注重策划、注重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下面我就谈谈报社领导及采编人员着力开发、利用“大家庭”这个新闻资源的过程。一、发现新闻资源的潜质——搞好新闻报道的前提新闻报道活动的展开,始于编辑、记者对新闻线索、新闻素材的发现,而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