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保护承受判决效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两大法系的一些国家都施行了检察官参与人事诉讼、限制适用辩论主义、实行职权探知等制度和法则。通过这些制度和法则的施行,不仅从程序上保障了裁判机关作出与实体真实一致的判决结果,同时从制度的层面为人事诉讼判决效力扩张的正当化奠定了基础。禁止重复起诉法理演绎出失权效的根据并非在于维系身份关系稳定之一般性要求,而应从前诉当事人证据提出责任以及由此推导出的当事人自我责任中去寻求。  相似文献   

2.
人事诉讼程序建立之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事诉讼纠纷涉及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大陆法系国家普遍确立了人事诉讼程序来解决人事纠纷,以示国家之重视,而我国尚未确立一项专门解决人事纠纷的诉讼机制和程序。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我国应适应这一趋势,构建我国人事诉讼程序。而笔者不以为然,认为我国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加以完善即可达到与建立新的人事诉讼程序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外国人事诉讼立法概况的基础上,作者对我国人事诉讼程序的理论研究状况及立法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上的研究不够深入、相关的立法并未与时俱进。学界只是对人事诉讼程序的枝节问题进行了初略探讨,很少有人从宏观的角度对人事诉讼程序制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尤其是对外国颇为完善的人事诉讼理论体系、制度缺乏详实的比较研究。鉴于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血肉联系,随着相关民事实体法的日益完善,民事诉讼法的有关程序亦有相应完善之必要,以利二者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家事诉讼是包括人事诉讼程序在内的,隶属于家事裁判制度的一种构建于家庭成员身份关系基础之上的诉讼程序。家事案件所具有的公益性及当事人之间的家庭亲情等特性,决定了家事诉讼目的不只是为了家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是希望通过单独的家事诉讼程序来达到妥善解决家庭纠纷、确保家庭和睦的目标;决定了国家检察机关也应参与家事诉讼程序;决定了家事诉讼应采用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对此诉讼模式的采用不仅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利于法官能够较为适宜地控制家事诉讼的进程,且更能确保家事诉讼对实体公正价值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裁判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当事人有权进行处分,同时还可以对诉讼权利义务进行处分。履行和解一般情况下不具有独立性与可诉性,因其表现形式不同而性质认定及效力上有差别:对于没有约定诉讼权利义务的履行和解,只有实际履行才能产生对抗执行与消灭实际权利义务的法律效力;对于约定诉讼权利义务的履行和解,其从本质上属诉讼契约。对于此类履行和解,若一方违反程序性约定,启动或放弃某项诉讼程序,应首先审查双方关于实体部分之合意是否切实履行。若已履行,应认定该行为不合法而否决其效力;若并未合理履行,则该违反程序约定之行为并非无效。  相似文献   

6.
一般情况下履行和解不具有独立性与可诉性,因其表现形式不同,性质认定上及效力上有差别:对于没有约定诉讼权利义务的履行和解,只有实际履行才能产生对抗执行与消灭实际权利义务的法律效力;对于约定诉讼权利义务的履行和解,其从本质上属诉讼契约.对于此类履行和解,若一方违反程序性约定,启动或放弃某项诉讼程序,应首先审查双方关于实体部分之合意是否切实履行,若已履行,应认定该行为不合法而否决其效力;若并未合理履行,则该违反程序约定之行为并非无效  相似文献   

7.
民事速裁程序有其独立的地位和含义,它的设置体现了裁判效益理论、司法为民的精神以及诉讼效率的理念。因此在程序建构上,民事速裁程序适用于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简易民商事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选派资深法官采取独任制进行审理。民事速裁程序体现了效率和公正的统一,应采取简便多元的送达方式和调解为主的裁判方式。其审限不宜过长并实行一审终审。  相似文献   

8.
诉讼调解是中华法系和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共同传统。诉讼与调解在存在基础、社会分工和运行机制上都是泾渭分明,并行不悖,而诉讼调解的程序混同则可能带来公权的失范和私权的失衡,破坏审判与调解的各自内在运行规律。因此,应当通过审判与调解程序分离的方式取消诉讼调解,在职能分工与程序衔接的基础上实现分工合作,通过裁判形成对纠纷解决程序利益的评估体系,影响当事人对程序利益的心理预期,促成调解,更促使当事人就彼此权利义务的协商结果最大限度地接近实体法设计的应然权利状态。  相似文献   

9.
地方院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必须结合实际,以人为本,明确改革的目标,以统一标准、统一量化构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有:身份管理与岗位管理,存量与增量,尊重人的劳动价值,分步推进和系部管理费等。  相似文献   

10.
宪法诉讼已成为我国宪法学的流行用语,但学界在宪法诉讼的启动主体、受案范围、管辖机关和适用程序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宪法诉讼作为一种诉讼和"实然"问题,对它的界定既应符合"诉讼"的本质,也应符合宪法诉讼的现实。为避免学术资源的浪费,也有必要将它与违宪审查这一易于与之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1.
宪法诉讼已成为我国宪法学的流行用语,但学界在宪法诉讼的启动主体、受案范围、管辖机关和适用程序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宪法诉讼作为一种诉讼和"实然"问题,对它的界定既应符合"诉讼"的本质,也应符合宪法诉讼的现实。为避免学术资源的浪费,也有必要将它与违宪审查这一易于与之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2.
非婚生子女认领之诉是通过一定法律程序,确认非婚生子女与生父之间身份关系的亲子关系诉讼。非婚生子女认领之诉在我国审判实践中早已客观存在,但立法上的相关规定却付之阙如,导致司法实践不便。对此,应确立非婚生子女所在地法院专属管辖原则;明确认领之诉当事人的特别资格与适格标准;规范法律推定与亲子鉴定的证明方法并确立与一般民事诉讼案件相同的证明标准;对死后认领之诉规定三年的诉讼时效限制。  相似文献   

13.
规范量刑已渐成为时下司法界共识,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完全诉讼化量刑程序的基础上,量刑引入相对诉讼化程序是现阶段我国量刑规范化的有效路径,亦可充分体现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的诉审关系,符合当前我国量刑改革的实际进程,同时也是兼顾诉讼的公正与效率的有效途径.构建量刑的相对诉讼化程序应当从实行量刑阶段的相对独立化、保证控辩各方的充分参与以及运用特殊证据规则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诉讼当事人概念有两种理解:实体当事人和程序当事人。造成当事人概念理解上的二元分野原因,是他们的诉讼理念差别及法律所确立的诉讼逻辑起点不同。我国学界普遍将“直接利害关系”理解为完全实体法上的关系,从而否认实体当事人在理论上与实务上的意义,实际上是割裂了诉讼当事人概念的实体性因素与程序性因素的联系,容易导致对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不尊重及普遍的诉讼实务现状的忽视。  相似文献   

15.
小额诉讼程序比传统简易程序更加简化,它以日常化方式进行,并体现了对职权裁量法理的适用。设立小额诉讼程序有一定的法理基础,我国现有简易程序存在诸多不足,无法满足小额纠纷解决之需要。在我国构建小额诉讼程序应明确其适用范围和管辖法院,同时亦应当设立小额诉讼程序的一些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16.
“债务之诉”、“违约之诉”、“请求返还动产之诉”与“账目之诉”是14世纪前存在于英格兰王室法院的主要契约诉讼形式,它们都因程序的僵化而无法提供充足的救济并对契约法的发展带来障碍。兴起于14世纪的“承诺之诉”,经过逐步扩张最终发展为统一的契约诉讼方式。契约诉讼形式的内在演进是普通法系契约法起源的独特路径,契约诉讼的发展得益于对侵权理论的借用,中世纪英格兰司法权的分化与竞争是契约诉讼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现已渡过试行期,在全国范围内常态化运行。但检察机关身份定位、案件线索来源、程序规则的不足制约着制度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概念、措施比较,分析该制度现存问题并提出初步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查明犯罪事实,准确惩罚犯罪,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侦查机关应在明确犯罪嫌疑人享有各项权利的基础上,切实从表明身份、告知诉权、严格按诉讼程序履行义务三方面加强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我国修订后的《刑法》已确定单位可成为犯罪的主体,但如何将被告单位纳入刑事诉讼法的轨道,法无明文规定。单位犯罪的特殊性以及程序公正、合理之要求,有必要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建立刑事被告单位诉讼代表人代表,确立诉讼代表人产生的条件、程序以及诉讼地位,以保障诉讼公正,维护被告单位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辩诉交易制度孕育于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是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为这种刑事案件处理方式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诉讼主体的控诉、辩护和审判等诉讼职能的范畴,使得传统的诉讼职能和三角形诉讼构造发生异变,并具有了明显的去诉讼化特征。因此,其在英美法系国家长期的刑事司法实践中逐渐演变为一种强调诉讼合意性而非对抗性并以诉讼主体间的诉讼契约为核心内容的新的刑事诉讼模式或者刑事诉讼程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