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我们常发现学生计算速度较慢或计算出错,究其原因,往往并不是由于法则不熟练或运算顺序没有牢固掌握所致,而是由于不良习惯所造成。如何通过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读题、审题,正确洞察题目结构,按运算顺序和法则进行运算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混合运算包括含有不同级运算的两三步计算式题和带有小括号的两三步计算式题,是加、减、乘、除计算的复习、巩固和综合运用,又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熟练地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做混合运算式是的正确率并不高,出现运算顺序的错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学生解题时随意性较强,没有认真审题。我开始教学计算这类题目时,强调必须先用横线划出先算的部分,再计算。如:  相似文献   

3.
有的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时常出现计算速度较慢或计算出错,究其原因,往往与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关。因此,通过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小学生好胜心强,求快心切,往往见题就做,顾前不顾后。因此,就要要求学生在计算前认真读题,并按下面步骤审题:1.洞察题目结构,弄清式题里有哪些运算?有没有括号?2.找出解题途径,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3.没有算到的部分怎么办?4.能否运用简便算法?如,计算120-(81+38…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材在第十一册分数乘除法之后,安排了分数、小数匹则混合运算。这是完成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集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最后阶段,是外学阶段最高层次的H算。本文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其智能谈几点体会。一、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涉及到整数、分数和小数,运算方法有加、减、乘、除法,运算的顺序碰到小括号、中括号。解题之前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审题。审题首先要从整体上观察算式,确定运算的顺序及题目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方法,灵活地进行计算。例如当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相似文献   

5.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把握好运算顺序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为了让学生在四则混合运算时对运算顺序不误解、不混淆,教学时教师应先指导学生正确审题,再准确地读题,并用序号标明式题的运算顺序,最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第六册“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单元,包括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及用综合算式解答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等内容。为使学生复习好本单元的知识,提出以下复习建议,供教师参考。一、混合运算式题复习内容及方法 1.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在复习中,教师可设计一组数字相同、运算符号不同的式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如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这一组题包括了运算顺序的各种类型。由于题中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及其结果也就不同。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能使学生加强对运算符号、运算顺序的理解和应用,又能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计算能力。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复习式题计算时,如果单纯地进行数字  相似文献   

7.
文字题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制于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两步计算文字题列式时,往往需要运用小括号划分运算顺序,这是教学的难点。我们在保证个体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要求的前提下,为了关注个体思维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时,按照题目叙述的运算“盲写算式”,再根据题目的问题划分运算顺序,即可列出正确的算式,求出问题。学生运用这种非常规的列式方法解题,方法简单,列式准确。具体做法如下:一、创设典型式题,强化运算顺序,迁移括号运用规则教学时,出示一些典型的两步计算式题,如:①6×3 50 ②50-6×3③54…  相似文献   

8.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要突破这个难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审题就是市清题意,其一是弄清题目内容的事理,其二是理解题目涉及的数量关系。学生在解应用题时,审题往往是“走过场”,没有做到“认真”和“审”的要求。所以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较差,甚至看见稍复杂的应用题就不知所措,无从着手。对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认真读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依据,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我对学生审题的要求是:读题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题目读通顺;先看有无不认识的字,有无不理解的词,有无…  相似文献   

9.
<正>在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单元,关于运算法则,只有短短三句话: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做24-6÷3、4+6×3这类混合运算的题目时,错误率将近五成。当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规定运算顺序时,他们基本上无法说明理由。可见,学生只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是什么,却未悟得其中蕴藏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总复习第29题安排了14题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要求“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指导简便运算时,首先要复习已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等知识。然后,让学生认真审题,再根据数据特点和运算定律、性质,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最后让学生交流这些式题简便运算的根据,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评讲,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1.
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计算比较复杂,小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地进行运算,如有的学生审题时只注意数字特点,不注意运算符号,造成运算顺序错误,有的不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有的脱式不合理,影响计算速度;有的粗心大意,造成计算结果错误等等。那么怎  相似文献   

12.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周鸣学生在计算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由于基本训练不过关,对这样的题目的结果不能脱口而出,对不能立即判断该用小数计算还是分数计算等。另外还有不认真审题,不仔细分析,抄错题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教...  相似文献   

13.
在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 ,除了根据计算法则按运算顺序计算 ,还要注意让学生认真观察题目的结构特征和数据特点 ,正确、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现举几例仅供同行教学时参考。一、在四则运算中 ,认真审题 ,选择最佳计算方法1 加、减运算在小数、分数运算中 ,若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就把分数化成小数后计算较简便。例 1 计算 45- 0 .3解 :原式 =0 .8- 0 .3=0 .5若有一个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又不允许取近似值时 ,一般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例 2 计算 13 0 .75解 :原式 =13 34=412 912=11122 乘除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学离不开计算,堂堂练,天天算,是培养学生良好 审题习惯的好机会。不少学生做计算题时,没有审题的习惯,认为算式中的数据和运算关系都是明摆着的,不审题也照样进行计算,由于不审题忙着算,造成计算出错或多走弯路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要重视审题这个重要环节,通过审题,审查对计算的要求,看清算式中的数据,弄清算式  相似文献   

15.
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内容时,学生都觉得这一类题目的计算太繁琐了,经常出现列式正确而计算错误的现象.那么,出现错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追根究底,是因为这一类题目中都有与3.14相乘的现象,再加上学生不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得这一类题目的计算变得难上加难.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使我们拨云见日呢? 一、巧算3.14与多位数相乘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熟记3.14与一位数相乘的积,如3.14 ×2 =6.28、3.14×3=9.42、3.14×4=12.56、3.14×5=15.7、3.14 ×6 =18.84、3.14 ×7 =21.98、3.14 ×8 =25.12、3.14 ×9=28.26.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记住了3.14与一位数相乘,不是只记住了8个结果吗?可3.14更多的是与两位数、三位数相乘,甚至是与七位数、八位数相乘,那该怎么办呢?"例如:"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24厘米,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题中求正方形的边长,实际上是求圆柱的底面周长,列式为3.14×324,那它的计算是不是就超出我们所熟记的上面的8个结果呢?请看下面的乘法竖式:  相似文献   

16.
审题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前提。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拿到题目不认真审题,尚未全面理解题意,就列式计算,结果往往出错。如果要他把题目再细读一遍,他才恍然大悟,并能列出正确的算式。这说明认真审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认真读题的习惯 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教师在指导学生认真读题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三点:①能正确,流利地读题,不读破句,不添字、漏字;②弄清题目中字、词、句的含义以及数学术语、数字、单位名称等,理解题目中讲的是怎  相似文献   

17.
孟传敏 《小学生》2013,(5):28-28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主要的内容,是重要的知识技能,应用最为广泛。它贯穿到整个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纵观小学数学新旧教材,历来都非常重视计算教学。下面谈谈计算教学中我的几点做法。一、认真审题,准中求活很多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常常拿到题就做,往往没有审题的习惯,认为算式中的数据和运算关系都是明摆着的,不审题也照样能进行计算,由于不审题忙着算,造成计算结果不是错误多,就是计算不合理。因此,我要求学生做计算题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就是要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想就是想一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什么地方可以用口  相似文献   

18.
四则混合运算是对已学过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综合运用。它具有步骤多、运算量大等特点。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有些同学只知道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有些同学则刻意寻找简算方法。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我们不能一见到题目就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也不能刻意寻找简算方法。而应先认真观察题目,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从而使计算简便,提高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19.
“粗心”是小学生解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教师一再提醒和强调.学生在考试或作业时.仍出现各种各样由于“粗心”造成的错误.解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审题时没有弄清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及关键字、词、句的含义;对运算法则、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某些简算、速算的计算方法掌握不熟练.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深不透,记忆不准确,或与相似概念、公式相混淆;凭习惯解题.不重视检查、验算;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临场发挥失常.造成不应有的错误。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呢?  相似文献   

20.
“粗心”是小学生解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教师一再提醒和强调,而学生在考试或作业时,仍出现各种各样由于“粗心”所造成的错误。导致解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审题时没有弄清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及关键字、词、句的含义;对运算法则、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些简算、速算的计算方法掌握不熟练,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深不透,记忆不准确,或与相似概念、公式相混淆;凭习惯解题,不重视检查、验算二;心理承受能力低,导致临场发挥失常,造成不应有的错误。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呢?—、加强学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