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唱论》作为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一部论述民族声乐艺术的专著,在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发展史中,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唱论》中所述之歌唱方法,虽然存在着一些不够严谨和不够完善的地方,但也为后世的声乐演唱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演唱者应借鉴《唱论》所述之演唱方法,并结合民族声乐演唱方法予以一定程度的创新,才能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唱论》作者燕南芝庵首倡的“宫调声情说”是著名的曲学难题,是研治古代音乐与古代曲学的学者都难以回避的话题。从一定的宫调自身有无声情,《唱论》所言宫调是否就指元曲的宫调,《唱论》对各宫调声情的描述是否合理、准确。宫调的声情与文本的文情是否一定一致等问题入手,得出结论:“宫调声情说”是古代音乐家长期实践的总结,不能够轻易地加以否定,同时也不能把它绝对化,认为毫无问题。就《唱论》而言,“宫调声情说”指词而不指曲,指单曲(词)而不指套数。  相似文献   

3.
《唱论》作者燕南芝庵首倡的“宫调声情说”是著名的曲学难题,是研治古代音乐与古代曲学的学者都难以回避的话题。从一定的宫调自身有无声情,《唱论》所言宫调是否就指元曲的宫调,《唱论》对各宫调声情的描述是否合理、准确。宫调的声情与文本的文情是否一定一致等问题入手,得出结论:“宫调声情说”是古代音乐家长期实践的总结,不能够轻易地加以否定,同时也不能把它绝对化,认为毫无问题。就《唱论》而言,“宫调声情说”指词而不指曲,指单曲(词)而不指套数。  相似文献   

4.
5.
《唱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对歌唱艺术进行探索的专业著作。虽然它研究的是中国古代的戏曲演唱现象,且文字简扼,语言难懂(为宋元语言),令今人读来颇为费解。但经过后人对其精辟言辞的不断研究,《唱论》中对歌唱理念的高度提炼,使历代歌者从中得益匪浅。相比现在大量的国内外声乐文论,《唱论》中许多声乐理念的科学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它对我们当今的声乐教学仍有着实际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三种角度再次审视《唱论》,意图找出和再次认识《唱论》中的歌唱理念对当今声乐教学理论的借鉴和启示。以期更好地体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6.
元代戏曲理论的逐步成熟与元杂剧创作演出实践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元代戏曲的繁荣局面。以胡祗遹为代表的传统文人对戏曲的关注以及他们零散的曲学理论,到专门探讨演唱技巧即元杂剧与音乐关系的《唱论》、专门记录戏曲作家的《录鬼簿》、专以戏剧演员为记录对象的《青楼集》,再到总结元杂剧创作演出实践的高度理论性著作《中原音韵》,反映出元代戏曲理论与元杂剧创作演出实践同步而稍后的逐步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7.
元代燕南芝庵所作《唱论》是我国第一本论“唱”的专。它是对古典戏曲声乐实践理论的总结,由于它总结了演唱方法的基本规律,所以,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声乐活动同样具有现实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对《唱论》拟从五个方面加以论析,从而进一步肯定它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明代戏曲评论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世贞的《曲藻》在明代曲论由教化论向舞台论、由零碎阐述向综合研究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但是历来戏曲批评家对《曲藻》给予的关注甚少。本文试图通过对《曲藻》的客观分析,给予王世贞在曲论史上一个较为公允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9.
《琵琶记》是南戏经典剧作,历代对它的评价颇高,被冠之以"曲祖"之称。在用韵、格律、宫调等音律方面,明清文人学士对《琵琶记》褒贬不一,曲家之间的这种争议影响并推动了明清戏曲理论的发展,《琵琶记》对戏曲音律理论的最终形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清唱论对语言的关注超乎寻常,此举既体现了语言问题的重要性,也反映出唱论家们对艺术规律探究的精细程度,对照现今社会的民族声乐艺术现状,探讨明清唱论的语言探究对民族声乐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五音不全,却非常喜欢唱歌,虽然唱的时候往往知道曲子不知道歌词,知道上句不知道下句。那次,为了教学《虞美人》,我破天荒地在课堂上潇洒地唱了一回。  相似文献   

12.
胡塞尼的第三部作品《群山回唱》围绕其始终关注的家庭关系,通过父女之爱、手足之爱、夫妻之爱等有关家庭成员关系中爱的悲情表达,试图回答有关爱的重要而艰深的问题,借此揭示"爱的局限"——爱意味着伤害。人是受限的主体,作为客体的爱必然受制于主体个性需求、社会文化环境、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爱具有相对性。胡塞尼通过辩证地审视这一哲学命题,表达个人文化认同危机下引发的对西方文化既接受又拒斥的矛盾态度,以及移民作家面对文化冲突时的迷茫与困惑,其对多元文化身份的肯定,不失为移民作家面对东西文化冲突时积极寻找出路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3.
施光南先生曾说:“音乐的灵魂是旋律,歌唱的灵魂是情感。”只有唱情才能动听,只有唱情才能给人以“同声相应,同气共求”的真情实感,使人“情通”而“神往”,共同进入“出神入化”的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在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里,交织融汇着为人类所特有的各类感情,忧有百种忧,愁有千种愁。而声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明显特征就是歌词能够通过人类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声乐艺术以现代汉语语音即普通话语音为主流。学习或演唱好中国现代声乐艺术范畴的曲目,需要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唱字技法,做到出声准确清晰、引腹响亮圆润、归韵干净到位,使字音各部分前后紧密衔接、平滑过渡、连为一体,并要把握字音的轻重徐疾、刚柔明暗和字调的阴阳上去、起伏抑扬,将汉字唱得既清晰自然又富有感情色彩,达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5.
声乐教学中的范唱,是塑造音乐形象,借以感染和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者结合范唱与音乐教学范唱的进行、范唱的准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仅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农耕文明的角度重新审视《诗经》中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分别说明并列式重章叠唱、递进式重章叠唱和叠字、双声、叠韵等在《诗经》中的运用特点,说明这一手法与劳动生活的关系,初步揭示其发生、演变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7.
变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处于变声期的学生,由于声带充血,发声的持久性差,容易疲劳,声音不太稳定,唱歌时感到很费力.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变声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教学中采用哼鸣、假声唱、微声唱、小声唱、混声唱的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使变声期嗓音既得到有效保护,又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法.  相似文献   

18.
变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处于变声期的学生,由于声带充血,发声的持久性差,容易疲劳,声音不太稳定,唱歌时感到很费力。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变声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教学中采用哼鸣、假声唱、微声唱、小声唱、混声唱的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使变声期嗓音既得到有效保护,又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法。  相似文献   

19.
《诗经》重章叠唱的抒情艺术可以从借助音乐效果,强化主题,结构和意义递进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种抒情形式的出现,既取决于《诗经》配乐歌唱的性质,同时也取决于民歌体的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王佐良先生的译作《论学习》的分析,认为译者不仅对原文的整体风貌进行了准确的把握,同时在遣词造句上面下足了功夫,对原文平衡对称的节奏特点认识到位,并且在译文中完美再现了这一特点。如此,王译本堪称翻译佳作,对我们的翻译实践工作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