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曾读过许多校训,但湘西凤凰县文昌阁小学的校训,还是让我耳目一新:“学校要有学校的样子;领导要有领导的样子;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凤凰县是沈从文的故乡,文昌阁小学就是沈从文曾经就读的学校。这所小学位于凤凰县城南虎尾峰下,原为文昌阁旧址。清末,凤凰县留日学生田星六归国后在此创办“蒙养学堂”,后改名“模范国民学校”,现则称为文昌阁小学。无论学校规模还是学生人数,文昌阁小学都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学校。我非常喜欢和赞成这所学校的校训。学校要有“育人”的样子;领导要有“表率”的样子;老师要有“师表”的样…  相似文献   

2.
样子     
我曾读到过许多校训,但湘西凤凰县文昌阁小学的校训,还是让我耳目一新:“学校要有学校的样子;领导要有领导的样子:老师要行老师的样子;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  相似文献   

3.
我曾读过许多校训,但湘西凤凰县文昌阁小学的校训,还是让我耳目一新;“学校要有学校的样子;领导要有领导的校子;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接触澳洲小学是在我才到此地不久的时候,初抵澳洲的外国学生均要参加一个月的英文强化集训,以利于随后的正式学习。语言中心学校的一位老师为使学习方法多样化,组织全班的同学去她女儿就读的小学给小学生们读故事书。那时英文口语尚不流畅的我们要给以英文为母语的小学生讲故事,心中实在没底。那天一进校门,校长就笑着迎出来,看见我们不甚自在的样子,赶紧开玩笑地说:“别紧张,我的孩子们不咬人。”跟着介绍小学的基本情况:孩子们5岁入学,在小学就读7年,课程设有语言(英文)、数学、社会与环境、科学、艺术、科技、健康与体育等等。我要…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我问在某小学就读的侄女:“现在你们平时看哪些课外书啊?你看过哪些中外名著…”谁知,我的话还没说完,她就嚷开了:“哪有时间看课外书!一天到晚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累都累死了;好不容易有点空闲,还不如抓紧玩一下。老师没要求,谁还一会去看课外书啊!”  相似文献   

6.
一张张新面孔涌进了校园,看着他们,我想起了去年毕业的学生。记得他们刚入初一时,班上有个姓许的同学,喜欢欺侮小同学,(有一次甚至回到他就读过的小学将与他妹妹发生矛盾的一个小学生打了一顿)经常迟到、旷课、损坏公物,不讲卫生,一件夹克衫穿得油光发亮,头发乱蓬蓬的,脸没洗似的。起初,每当他犯了错误,我就训斥他,在班上点名批评他。可是他都满不在乎。听其他同学说,他在读小学时就已经被批评成了“老油条”。一天早上,学校分配我班到生物园地栽花,劳动量不大,只需要几个人。许同学举起了手:“老师,我也要去。”我看了他一眼,见他一脸真诚,…  相似文献   

7.
只要是做过学生的人,对“家访”都不陌生,我们的学生时代,校园里就流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去我家”的顺口溜。做学生的普遍害怕、反感老师家访,因为在学生的眼中,老师的家访就意味着告状。也正是由于这个,当我自己也成了老师的时候,对“家访”工作一直讳莫如深,没做过一次“家访”。尽管学校领导多次强调要做好家访工作,不少学生家长也欢迎我去他们家里看看。  相似文献   

8.
校训是大学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学生对校训的认同是大学发挥育人作用的前提与基础。研究发现,多数学生比较认同所在学校的校训,学生对大学校训的认同不受性别、就读年级、就读学科专业类别和学校类型影响,但会受学习校区因素影响。学生对大学校训的认知停留在表层内容,对校训的情感认同还有待进一步涵养。目前大学校训发挥了一定的育人效果,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为了提升学生对大学校训认同,高校要强化校训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校训文化区;要深入挖掘校训文化资源,以故事传承校训文化;大学领导者要身体力行,做校训认同的引领示范者;学校还可加强以校训为代表的学校文化管理,凸显校训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日本中部有块叫松本的小盆地,两年前的秋冬季节,我曾在那儿小住了一阵。插班就读的小学就在住家附近,每天上学要路过一所盲人学校。盲校只有六七个学生,可校园却和我的学校一般大,各科老师也都齐全,围墙和校舍刷成雪白一片。上学路上常常会遇到盲校学生,他们听到有脚步声总会停下来打招呼:“早上好!”,我也应道“早上好!”。盲人学校和我们学校离得很近,两校便成了友好学校。上家政课时,老师常常带我们去盲校操场除杂草,我们一边除草一边看盲学生上体育课。他们练单杠,先是双手来回触摸单杠,等摸清了高低距离,再拉住杠子做引…  相似文献   

10.
去年九月刚接初二(1)班时,领导曾告知班上有个弱智学生小燕随班就读.于是,我先到小燕曾学习过的小学里,向教过她的教师了解情况;而后,又到初一教过她的任课教师那儿去询问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刘立新 《教育文汇》2005,(11):43-44
本学期开学第一天,我去学校,收发室的老先生叫住我,递给我一封装帧精美的信件。现在的时代,已经难得收到信件了。今天忽然有信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字一句地看着:“老师,最近好么?开学忙么?虽然我可以给您去电话,但有些话我想写信告诉您:老师,忘不了您的循循善诱;忘不了您的谆谆教诲;忘不了您给我们读的一篇篇文章……老师,真的好想重新回到您的课堂,听您亲切地给我们读文章。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老师,问候您!祝福您!”读着读着,  相似文献   

12.
袁隆平,1930年生于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曾就读武汉市扶轮小学,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武汉博学中学,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读书时我特别好动,不是标准的好学生。一直到大学,同学给我写鉴定还要笑我:“爱好:自由。特长:散漫。”我读书时的特点是太随意,感兴趣的就读,不感兴趣的就不读。我喜欢外语、地理、化学,最不喜欢的是数学。因为小学在学正负数的时候,我搞不懂为什么负负相乘就得正,就去问老师,老师说,“你记着就是”;学几何对一个定理有异议,去问,还是一样回答。我…  相似文献   

13.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感到很奇怪:你的学生怎么会是你妈妈呢?咳,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嘛。说来你不信,妈妈当我的学生已有不短的时间了。妈妈是个高中毕业生,据说以前数学成绩还不错。可自从那次她去学校参加了家长会后,晚上回来就要和我签“合同”,说是要当我的“学生”跟我学数学。我看她一脸诚恳的样子,想到自己当了“老师”也可以“威风威风”,就高兴地答应了。可躺到床上一想:坏啦,我的数学成绩那么臭,作业老是要订正,测验还有几次“挂红灯”,拿什么当老师呢?也罢,现学现  相似文献   

14.
那是我初教小学,接的是一个三年级班。有一次,我在学生日记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可我一点儿也不快乐,看着美术兴趣班的同学们自由地学画。我多么羡慕他们。可我却不能去……”我不禁有些迷惑不解,这黄叶是学校公认的绘画天才,为什么不能去兴趣班呢?美术老师也问过我,但我一直没放在心上。下课后,我对黄叶说:“最近有作品吗?给老师看看。”黄叶高兴地拿出她画的画,我边看边问:“怎么不去兴趣班?”“爸爸不准我去……”话还没说完,眼泪就像决了堤的河。“别哭了。放学后老师去你家。”我赶紧说。  相似文献   

15.
我曾经到过一所很有名气的学校。走进校园,壮观的教学楼上方在非常醒目的位置书写着“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这几个大字。学校的校长告诉我,这是他们的校训。与这位校长交谈起来,他说,要让学生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宏伟志向,所以就概括了这样的校训!听了这番话,再看校园里那些调皮耍闹的孩子,我在想,这样的校训的确是远大宏伟,  相似文献   

16.
走进古木参天、风景幽美的凤凰县文昌阁小学,一种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甬道旁虬枝干云的枫杨、枝叶婆娑的楠木,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特别是藏在石阶下很不起眼处的那一眼幽静的泉水,更是古韵悠然,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勒石竖碑的井铭云:“南华山麓,有古井存,泉甘而冽,似兰斯馨。”1982年5月,沈从文、黄永玉偕老友黄苗子重游母校,还捧喝了清冽甘甜的泉水,黄苗子慨然书“一瓢饮”三字,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7.
我要转学     
我目前就读的学校是所谓的“贵族住读”学校,在这里读书的同学,要不是家产万贯,要不就是领导的公子或千金。我父亲非商非官,他只是位编剧,他时间安排得很紧,或许是他喜欢创作超过喜欢我妈的缘故吧,我父母离婚了,我妈说要去寻找自由,毅然决然地去了法国。这样我就失去了父母的照顾,只好来这间学校住读。我爸编的电视剧,我从来不喜欢看,他总是编那些封建王朝的故事,我觉得那些君主坏透了,没什么好美化的,我和爸爸谈过几次转学的事情,他没有答应,他对我说,很多孩子想上这好学校都没条件,你能上住读的贵族学校,还有生活老师伺候,你知足吧。可他…  相似文献   

18.
报刊撷英     
上海市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自从开展了“学会选择,自主发展”的课题研究与实践后,“我可以选吗?”“我选……”已成为学生的口头禅;而越来越多的教师从“权威型”转变为“顾问型”,对学生从“你应该……”“你必须……”变为“你可以……”“你不妨……”师生在选择中共同成长。在一次专项问卷调查中,有86.7%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选择的必要,因为这一切都有老师和父母的安排;78.3%的学生说他们从来也没有做过选择,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这是因为我们过多地限制了学生的选择”,学校领导认为,选择教育要从放开手脚开始,学校经过讨论列出了一批可…  相似文献   

19.
本专题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主要内容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当教师布置这课的预习任务时,有学生突然问:“老师你有没有去过西域,去过丝绸之路?”我只好实话实说:“老师没去过,但很想去。”看到这个学生似乎很失望的样子,我有点于心不忍,于是试探着问“你想不想去呀?”这下他来劲了,“谁不想去呀?”他得到了全班学生的附和。  相似文献   

20.
乡梦不曾休     
我为曾在那里念过书的凤凰县文昌阁小学写过一首歌词,用外国古老的名歌配在一起,于是孩子们就唱起来了。昨天听侄儿说,我家坡下的一个八九岁的女孩抱着弟弟唱催眠曲的时候,也哼着这支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